人一生要经历无数的诱惑,有的人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抵抗不住诱惑侵袭,到最后才知咬了致命的香饵。
坚守做人底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何时何地,都要有做人的底线,尤其是作为一个健全的青少年,生活、学习、为人都应该坚守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些最基本的生存准则,这些准则也可称之为“人生底线”。
从前有一个走私犯,警方追捕他太紧,他是一个非常灵敏的人,于是灵机一动,带着所有的走私货物,躲进了一家破旧的教堂里。他请求牧师答应他将走私货物藏在教堂的阁楼里。那位虔诚的牧师当然立即拒绝了走私犯的要求,并要此人马上离开,否则他就要报警。
“我给你一笔钱,以报答你的善行,你看20万怎么样?”走私犯苦苦哀求。
牧师坚定地说:“不!”
“那么50万呢?”走私犯忍痛加码。
牧师依旧拒绝。
“100万好吗?”走私犯仍不死心地问。
牧师突然大发雷霆,用力把那人推到门外去:“你快给我滚出去,你开的价钱,已经快接近我心里的数目了。”
从这个牧师拒贿的故事当中,给我们的寓意是深刻的。牧师尽管离上帝最近,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的心里,也有“贪”的念头,只不过他给自己的道德定的价码比常人要高而已!这位牧师又是可敬的。当他眼见走私犯出的价码逼近了他自定的道德价码时,他果断地掐灭了贪欲,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说出了“不”。他最终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底线被冲垮的人,难免堕入罪恶的深渊;底线高标的人,永远是大写的人!所以,人字非常好写,但做起人来就不容易了!
常言道:“人非圣贤”,人很难让自己一辈子清心寡欲,不产生一丝邪念。然而,人的高尚和可贵就在于他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没有一丝邪念,那可能是神,不是人;守不住底线,也不是人,而可能是禽兽、魔鬼。人一辈子要面临形形色色诱惑的考验。道德无价,在诱惑面前,做人的底线,应该是永不垮塌的铜墙铁壁。
底线被冲垮的人,难免会堕入罪恶的深渊;底线过高的人,永远是大写的人。朋友,当你面对足以让你意动神摇的诱惑时,学学这位牧师,果断地对诱惑说“不”。
守住底线便守住了安身立命之本!守住底线,便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这样我们才不会沦为生活的乞儿。
做人是必须坚守底线的,那底线来自与生俱来的良知,来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思想道德建设永远都事关每一个人。从古至今、放眼中外,一旦作为个体的一个人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荣辱观念,必然导致人格缺失、道德沦丧、秩序混乱,到那个时候,谁又能做到事不关己、置身事外?
常言道:“点滴汇沧海,聚沙成高山”。让我们都从自身做起,坚守底线、坚持善良、正直做人,坦荡、真诚做事,在心底铸起思想道德这座钢铁长城,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秩序井然、和谐美好。
善良乃人生的底线
人生在世,你可以貌不惊人乃至面目丑陋,你可以才疏学浅乃至胸无点墨,你可以碌碌无为乃至平庸至极,甚至可以失去健康、失去健全,但你至少应该心存善良——善良乃人生的底线也!
心存善良,是做人的底线,乃人生的追求!当然心存善意不一定给你带来如诗爱情、不一定给你带来万贯家财、不一定给你带来学富五车、不一定给你带来功成名就、荣华富贵,但至少不会让你今生生出什么恶意歹念,至少不会让你今生走上什么歪门邪道,至少不会让你今生沦为损人为荣、贻害社会的人渣。一句话,心存善良,即使你不一定是个强人、名人、能人、伟人,但至少会是一个不讨人烦的好人,而非是众人所看到的小人君子。
一对夫妻很幸福地订到了火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边的位子上,却没有请那位女士让位。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才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才了解先生为何不请她起来。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
下了车之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中途大可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来坐一下。”
先生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也就不方便这3小时而已。”太太听了相当感动,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很多。
“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3小时而已。”多浩荡大气、慈悲善美的一句话,它能将善念传导给别人,影响周遭的环境氛围,让世界变得善美、圆满。
一位哲人曾说:“善良,像那颗在叶尖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它能滋润一朵花,并让它美丽的开放;善良,像那座茅屋,也许它很破,但它可以让疲惫无助的旅人过一个平安的夜;而更多的时候,善良,它是一座心桥,也许它并不是宽,但它可以联结所有相隔已久的陌生和期盼。”善良,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人性。大千世界,所有遭遇不幸的生命都渴望得到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和拯救。而这个时候的施与,哪怕再微不足道,但却给人以生存的机会。
100多年前,在英国一个乡村田野里,一个贫苦的乡下人正在自家的田里耕种。忽然传来一阵呼救声,他快步奔向河边,看见一个少年正在河里挣扎,便奋不顾身地下河将少年救起。事后才知道这个少年是一个贵族世家的儿子。
几天后,贵族亲自登门道谢,并坚持要报答乡下人,乡下人摇着头连声拒绝,他认为天地间没有见死不救的道理,并坚信助人图报不是君子所为。因此对于贵族的好意,他表示心领了。
贵族除了敬佩乡下人的节操之外,还是觉得过意不去。就在这个当口,乡下人的儿子回来了,那位贵族说:“我把你的儿子带到伦敦去接受教育,这总该可以吧?”乡下人接受了这个对他来说求之不得的建议。
后来,乡下人的儿子从伦敦的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他就是后来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荣获诺贝尔1945年医学奖的亚历山大·弗莱明,拯救了世界成千上万人性命的抗菌药——青霉素就是他发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面临着最为艰苦的岁月,那个曾帮助弗莱明一臂之力的贵族的儿子,在伦敦患了严重的肺炎,最后就是用青霉素治好的。这个贵族的儿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善良是不图回报的,但善良的人却常常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故事中,善良的农夫救了绅士的儿子,绅士又成就了农夫儿子的学业;农夫儿子学成以后用他发明的青霉素又拯救了绅士儿子的生命。这一系列的故事听起来有些巧合,但蕴藏其中的善良的回报是值得深思的。
其实,善良离我们并不遥远,心中有善,善即在我身;心中无善,便永无善缘。也许,自己还很不完美,但有善的支撑、爱的信念,生命何处不灿烂呢?
善良是我们心灵的一条清澈透底的小河。它在不停地擦洗着我们心中的贪婪、嫉妒、自私这些灰尘,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与好,和与谐。
善良是一种淳朴的人生观;善良是一种深沉的智慧;善良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善良的人来说,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经历、每一个问题,都是他探索生命真理的思想之源,都有他倾爱自然、拥抱生活、善待一切生命现象的热忱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