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12

第12章 内蒙古·芳草碧连天

呼伦贝尔草原

敖包相会。火烧的流云,接天的碧草,热恋的情人骑着温顺的马,牵手于广袤的草原,恢弘的落日给青草镀上了层层金边。草长莺飞,郁郁葱葱的草甸上,星星点点散布的羊群中,时常响起低沉的马头琴声,善良的牧民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梦呓一般的名字,充满了游历的美感,仿佛世间的喧嚣不过是淡淡的一笔,略过,是那么地自然而然。

呼伦贝尔,如果沉浸在这方水土,那么城市的诸多美好,都再算不上是美好。丰沃的土地,如今是一片平静与祥和。但是依稀记得,在很多年前,鲜卑、契丹、女真各个部族奋力争夺时的情形。然而,碧绿的色泽却如此包容,在一片风和日丽中,将历史安然治愈,然后,蓝天白云,就只能看到牛羊悠闲的身影,牧民快乐地放歌。长鞭策起,引吭无数,骏马奔驰,此情此景,引起自豪与喜悦之情无数。

放眼望去,那狭长的灰色公路似乎就要被广袤无垠的草海所淹没,扑鼻的花香,清脆的鸟鸣,点点白色浮出视线,公路也雀跃起来。这里,只有山水之乐,牧民之乐。茫茫的草原,厚重的森林,绚烂的民族文化,来到呼伦贝尔,便是来到又一个绮丽多姿的北国。

芳草鲜美,花朵娇艳,河流纵横,在这样的情境中,成群的牛羊似乎也变得更加快乐,奶茶的香气似乎也变得更加扑鼻,然而,就是在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情境中,竟然还隐藏着大兴安岭的茂密林海,沃野万顷的嫩江平原。

穿梭于茂密的大兴安岭林海,遥望古松在风中婆娑的姿态,一片片深邃的绿,就在这样的情境中直逼灵魂,感受到的不只是震撼,更是博大和深沉的内涵。

美丽的呼伦贝尔风光中,河流与湖泊的星罗棋布是一笔夺人眼球的妖娆紫色。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别具特色、千姿百态的河流。

呼伦湖,八百里方圆的圆润饱满,远离尘嚣的清澈,使她成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她就像一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至今仍保持着古老与原始的风貌。站在湖边,感受着她的宽阔,享受着湖天一色的别致,周边尽是一望无际的碧野,每逢湖风吹过,那带着花香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满洲里,祥和之中现出勃勃生机。登上天桥俯瞰奇景,那独特的白色屋顶便是俄罗斯小镇贝加尔斯克,在绿海中恰似点点珍珠,熠熠生辉。

行走在呼伦贝尔,对于北国,又多了几分感慨,那一片古朴,那一处自然,如一缕淡淡的馨香,在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

草原风光览胜

“是蓝天上一只翱翔的雄鹰,是马背上一段颠簸的传奇,是毡包里一碗醇香的烈酒,是草原上一阵飘溢的乳香,是姑娘脸上那一朵羞涩的红霞,是牧人心中那一片缠绵的回忆,是尘嚣中来自天籁、来自远古那一曲空灵的绝响。”

——大草原的空灵绝唱

关于蒙古的一切就那样汩汩地涌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金色的晚霞、棕色的驼群、白云一般的羊群,在碧绿色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一幅美丽动人的天然画卷就这样凝成风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草原,宜人的风光,如果想忘却尘世的烦忧,这里无疑是最佳地点。

一直以来,除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之外,科尔沁大草原在内蒙古草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蒙古语种,科尔沁翻译成“带弓箭的人”。当地人的始祖是成吉思汗的胞弟,于是,那里的男人像他们的始祖般能骑善射,不仅勇敢而且彪悍。史上著名的孝庄太后,便出生于此。

在通往草原的火车上,视线中涌入的,便是传说中连绵无尽头的科尔沁大草原。碧草的芬芳,清新的空气,马儿牛儿悠闲地吃草,此情此景,让一直难得平静的心,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

素有“摔跤之乡”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更有着中国第一个草地自然保护区。在这里,蒙古族人最普遍的运动便是摔跤,那有着雄健体魄的蒙古族人,在一片自然的美好中充分地吸取着天地间的灵气。放眼所见之处,遍地美丽的花朵,骏马驰骋的草原中,更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白色羊群,惬意地享受着上苍赋予草原的一切。座座蒙古包像珍珠般洒在碧绿的海洋中,那景色,让人不知不觉就醉了。

“平顶山”是锡林郭勒草原上一处别致的景观。登上山顶,感受大小山尖连绵依偎,“平”由此而生。在这里看落日,仿佛看到夕阳娇羞地贴吻着平直的山顶,似一曲爱情颂歌,深深地烙在人们的脑海。

都是草原,却有着各自的特点。阿拉善大草原一直有“骆驼之乡”的美誉,在这里不仅可以探访到额济纳的神秘的黑城子,美丽的胡杨林,更可以使味蕾笑逐颜开,烤驼峰、烤全羊,那独特的诱人滋味,让人垂涎欲滴。

原始的地貌,原始的植被,甚至连蒙古包都透出一股原始的纯朴味道。那样美丽的地方,天然的绿茵场,置身其中,仿佛灵魂就栖息在那片天然草毡上,仰望天空,满眼幽静的蓝色,转头凝视,葱茏就在眼前,闭眼倾听,鸟儿无限欢歌,起身行走,那步调,便在不知不觉中,写进旋律,被牧民愉快地编织成歌。

而且鄂尔多斯大草原同为内蒙古大草原之一,却属于半荒漠类草原。著名的景观有“游人滑沙”、“骑骆驼游沙漠”等等。鄂尔多斯的歌舞着衣异常华丽,若能欣赏到他们的歌舞,你定会送上无比赞叹。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勒勒车

勒勒车是草原人传统的运输工具。这种车的车轮高度可达4米,整个车就显得车轮大、车身小。正是这样的设计,勒勒车可以在草原、湿地、沙漠中很好地行走,是牧民拉粪、拉水甚至搬家的工具。这种车可以首尾相连,一个人可以赶四五个甚至十个勒勒车,可以说是草原上的列车。

额济纳

大漠、古城、清空、风沙,这样的词语,总惹人思古。电影《英雄》中,总是忘不了张曼玉与章子怡曾在这样的情境中飞舞着红袖。而背景中那大片大片的绝美黄叶,时而迎风飘摇,时而随袖卷起,似乎就在那么一瞬,额济纳的胡杨林便成了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最让人难以割舍的美丽。大漠、古城、清空、风沙,这样的词语,总惹人思古。电影《英雄》中,总是忘不了张曼玉与章子怡曾在这样的情境中飞舞着红袖。而背景中那大片大片的绝美黄叶,时而迎风飘摇,时而随袖卷起,似乎就在那么一瞬,额济纳的胡杨林便成了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最让人难以割舍的美丽。

额济纳,一片苍凉中,孕育着凝起搏发的力量。那种美,摄人心魄,夹杂着荒凉与炙热,在茫茫戈壁中,绽放着永恒的色彩。

额济纳是内蒙古最大的旗,在内蒙古的最西部,与甘肃省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相邻。在那里,不仅有让人惊叹止步的茫茫戈壁、苍凉辽阔的浩瀚沙漠,更有美得让人心醉的胡杨林,如今,这里已经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无数旅人就为了那抹灿烂的金黄,日日夜夜细数着光阴,掐指计算着秋天来临的那一霎,欣赏这天堂与地狱之间最让人窒息的绝美,用心灵感受它的时候,仿佛沐浴着上苍最豁达的恩赐。

每年九月伊始,胡杨树的魅力开始绽放到极致。似乎一夜之间,整片的胡杨林全部被寒露染黄,就那么短短的几天,绿色全部被秋色染成金黄。金色的叶子,湛蓝的天空,荒芜的沙漠,构成一幅天然的绚烂图画,比阳光更加夺目耀眼。

观胡杨林,最佳去处在二道桥、四道桥和八道桥。额济纳河上共有八道桥,两千米一座,每道桥都被胡杨林环抱着,行人游走在其中,很容易便忘记了哪里才是人间。迷失,在金色的胡杨树林中迷失,在少了几分沧桑和厚重的金黄中迷失,在浓浓的色泽中迷失……时值初秋,站在胡杨林里,那层林尽染的色泽,和着天空的蓝,分外通透。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任何辞藻都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唯一剩下的,就只是一种感觉,迷醉的感觉。

印象中,一直以为只有夏花才有如此的绚烂,可金色的胡杨,就在飘舞着的瞬间,让人感觉到生命在即将走到尽头时的那种姿态,甚至比夏花更加绚烂夺目。只是一瞬间,心中突然涌出肃然起敬的感慨,那极具震撼力的景色,就在轻歌曼舞间,将生命绽放得淋漓尽致。

传说,因为战争,黑河改道。一片胡杨就此枯死。又传,西夏那些战死于此的将士,便化作了苍凉的胡杨林。干枯的胡杨夹杂着历史的凝重,为枯燥的沙漠添了几笔重彩。

从怪树林走出不远,党项族建西夏国之都城遗址,从视线中跳出。远远望去,古城西北角上的白塔似乎在空灵的传说中洗去沉重,现出几分肃静和苍凉的美感。至今,蒙古人仍以“黑将军”誓死不降明军的悲壮引以为豪。

额济纳旗,至今仍以一个在灰色的沙漠烟尘中不断行走的额济纳旗的蜜瓜因为额济纳旗地处戈壁的深处,这为蜜瓜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仅不受环境的污染,更避免了病虫的毒害,实属天然纯正的绿色食品。加上这里干旱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使得这里的蜜瓜不但个头儿大,而且口味纯,果肉鲜香甜美,扬名海内外。

路人姿态将自我审视。那秋风中时时舞动起的绝美风姿是它心中对于感情的全部信仰,而光怪陆离的怪树林,则是它心灵深处对于信仰的坚贞不渝。黑城子的遗址是它口袋中藏着的竹简,夜以继日的途中,独自品读,时时自省,将旅途中寂寞的精彩一一收藏。

一种永恒的色彩,在额济纳旗的日夜,被浸染得深刻而凝练。

巴丹吉林沙漠

这里被美誉为“上帝画下的曲线”,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到那旷世的奇美,而美丽的背后,却潜在性命的隐忧。又或许,这是上帝布下的困厄人们的网,不然,那孤寂的荒漠,为何终日与恶劣为伴?猜测,猜测时,走近巴丹吉林,却发现,原来,那里充斥着一股神奇的美丽,看似孤寂,其实不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它历经沧桑后留给后世的烙印,那一抹浓重的色彩,自由奔放在西部的沙砾之上,4.7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注定它成为沙漠的宠儿。这样的广袤中,其实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秀色,游历之后,便会深深爱上这里,满心欢喜的同时,发出由衷的感叹。

虽是沙漠,却蕴藏着丰富的水源,一探巴丹吉林的历史,却不小心听到这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之前,在沙漠的边缘住着一位蒙古牧民,他的名字叫做“巴岱”。一天,他因迷路误入沙漠。一路前行中,饥渴难忍。举步维艰中,他仍坚持着前行的信念。然而,就在身体失去大脑支配的一瞬间,眼前突然一片耀眼的波光,抬起头,发现前方沙山下,正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巴岱”演变成今日的“巴丹”,而“吉林”,则代表着“地狱”。也许,那古老的传说是想告诉人们,巴岱在地狱的尽头遇到了沙山中的天堂吧。

走入巴丹吉林沙漠,视线中遍是高耸的沙山。还有那歌声嘹亮的鸣沙、草色如茵的湿地,望一望那泊湖水,美丽的倒影,如梦如幻。奇峰伴着鸣沙,秀湖倚着神泉,古庙中微声默念中感受无限神圣,这里便是美丽的巴丹吉林,它的沙丘,从来不是用来威慑人们,它的奇美,却是深入人们心扉。

碧水、蓝天、金沙、水草,来到这里,人们会顿时变得疑惑。这里究竟是干涸炙热的漠北,还是湿润俊秀的江南?

必鲁图沙峰堪称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它海拔1609米的高度,似乎在用那强劲的伟岸来改写沙漠无高峰的事实。登上必鲁图沙峰,整个沙海尽收眼底,呼呼吹刮的风,让人顷刻感觉到心旷神怡。

除了奇峰,鸣沙一直在绵延起伏的沙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每受到风力作用,那沙丘仿佛是沧海中奔涌的巨浪。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200多米高的身形,陡峭的峰峦,错落的沙脊,在下滑的瞬间,轰鸣声声震天动地。因为如此,“世界鸣沙王国”的美誉被它骄傲地占有,那雄浑的气势,震天的声音,成为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又一奇景。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沙漠本该是一片土黄,寸草不生。然而,原以为是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地,却让人惊诧地看到无限生机。这里,深秋的大漠之中,本该是宽泛的死气沉沉,却被绿色骄傲地填满。沙米,就是这样一种沙生草灌木植物,在行走的途中,几乎成为了沙漠中生长着的奇迹。

悉心观察,原来地面上黄褐色的蜥蜴一直避开人们的脚步惊慌地奔跑。看沙面上留下的频频足印,心中甚是爱怜。仰望头顶,大漠苍鹰正舞动着翅膀盘旋在天际,时不时地高低游走后,变成一个不见身形的小黑点。再向水平方向凝视,那肥壮的骆驼,与沙漠一样的色泽,与沙漠一样的步调,慢慢地游走,引起无数驼铃叮当。

在庙海子咸水湖边,一处喷涌的淡水泉成为巴丹吉林的又一个奇观。那如碗口般粗细的泉眼,竟能使小虾在其中肆无忌惮地潜水,那些随着喷泉一通翻涌的沙粒,在涤荡的过程中,也变得晶莹剔透。久而久之,地上形成了一条喜人的沟渠,小小地,自然而然地生长着,同时更滋润了充满生命欲望的杂草。

地潜水,那些随着喷泉一通翻涌的沙粒,在涤荡的过满生命欲望的杂草。

长途跋涉后,沙漠绿洲终于呈现在视角中央。它有着动听的名字——苏敏吉林。一片浑天的黄色中,你是否能想象得到,沙山环抱着一座寺庙,就那么孤零零地,孤零零地保持着同一种姿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长途跋涉后,沙漠绿洲终于呈现在视角中央。它有着动听的名字——苏敏吉林。一片浑天的黄色中,你是否能想象得到,沙山环抱着一座寺庙,就那么孤零零地,孤零零地保持着同一种姿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那庙叫做巴丹吉林庙,也是整个沙漠中唯一的寺庙。因为地处沙漠深处,竟一直完好地保存了原有的面貌,从来不曾被改造修葺。

那庙叫做巴丹吉林庙,也是整个沙漠中唯一的寺庙。因为地也许就是因为这庙,才生成这处沙漠绿洲。而这里,却在日月的交替中,成为巴丹吉林沙漠的牧民活动的天堂。

这究竟是一处怎样的地域?恍如江南水乡,那娟秀之气,那神奇景观,让旅者的脚步不断放慢,充满无限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