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14

第14章 宁夏·登高凭栏望

贺兰山

古老的西夏王朝,在历史的回眸处,与萧瑟的背影不期而遇。无尽的忧国忧民,无尽的千回百转,在贺兰山下止步,成为《满江红》中低沉却雄壮的爱国箴言。宁夏,以川动人,以川励人。你知,我知,那一日,待重收旧山河,你我必然再次登高凭栏,把酒畅欢。

一步步地靠近,强忍着内心的澎湃,在飞沙扑面的时候昂然抬望,在水木清华中咀嚼那气贯长虹。

在蒙语中,“贺兰”意为“奔腾的骏马”,而那延绵着的二百多千米的山脉,似乎注定以守护者的姿态出现。若不是它的阻隔,北方的腾格里沙漠便会肆意侵袭宁夏。于是,人们经常说,黄河养育了这一方平原,然而若是没有贺兰山,这里便失去了广袤富饶的全部色彩。

贺兰山,从西夏王陵一路游走到这里,那种怀古的幽情自然而然地让人想到岳飞,想到他的《满江红》。

贺兰山地势独特,腾格里、乌兰布与毛乌素三大沙漠的分界线上,它巍然而立。这里是“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若想通往中原,游牧民族定要从此经过。如此一来,这里便是理所当然的兵家必争之地,是铁骑翻腾、瑟瑟嘶鸣、皓月高悬中的仰天长叹。那样的情景,穿越脑海,浮出想象。

远远便能看到那一片青色的巍峨。在高耸入云的挺拔中,群山傲然挺立。夕阳之下,远处隐隐狼烟,仿佛千军万马的奔腾。若用“美”来形容这山,势必美得让人心颤。那深暗的轮廓,连绵起伏的影影绰绰,在地平线的左右舒展开来,呼吸瞬间变得局促,那是一种让呼吸都变得窘迫的美感,超脱感性的所有辞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的戈壁荒漠,映着凄凉而生,映着凄凉而亡,但眼前西夏的贺兰山中,那山依然是翠绿盎然,那水依然是细流涓涓。这独特的一支,恰似万朵红尘中夹杂的一支蓝色,让人充满无限遐思。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遥望历史中那一篇篇鲜活的诗句,山,也便跟着这些诗句,一同融入了历史。

贺兰山岩画在贺兰山上,分布着12个岩画点。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较近的地方。岩画的分布,明显遵从地貌的特征。在苏峪口到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山体。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稀少。而荒漠草原上,基本没有岩画分布。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六盘山的屹立突显出某种义无反顾的姿态。它有些执拗,为了神圣的使命,甘愿放弃与泾水缠绵;它有些木讷,虽是一方山水却总是忘记梳洗打扮。然而,若不执拗,怎能奠定起坚韧?若不是木讷,那番朴实无华,如何叫人心生感念?

六盘山,作为中国最为年轻的山脉之一,那三千米的海拔,两百千米的逶迤,显出的,是铮铮铁骨。六盘山山路曲折险狭,经历六重盘道才能到达峰顶,而它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它本有磅礴的气势,却从不炫耀。作为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北方重要的分水岭,它从不张扬。“春去秋来无盛夏”是人们对于它的褒奖,“云海迷漫,日出云开”的美景,惹得人们前去观望。

虽是铮铮硬汉,却有着旖旎的风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时,曾在这里避暑,休养生息,虽病逝于此,六盘山却得了避暑胜地的美名。凉殿峡的惬意,荷花沟的舒爽,秋千架的传奇,游历之时,总有意外的收获。

凉殿峡又被称为凉天峡,顾名思义,是因为清凉。位于六盘山腹地大峡谷深处的凉殿峡,全长超过2 0千米。在这里,不仅有成吉思汗的避暑行宫遗址,更有生态植物园等景观。植物园中,珍稀物种在其中婆娑起舞,从树木到花草,从花草到动物,从动物到家禽,物种繁杂,多不胜数。

似乎只有这样的名字,才有资格生长在这样的山峦。二龙河,光是读名,便能感受到其中定有不凡的传说。相传,泾河龙王的大儿子虐待洞庭湖龙女,被钱塘龙王暴打,因为愧对众人,于是跑到二龙河深处的鬼门关修身养性。他的弟弟继承了王位,而且经常到鬼门关探望哥哥,劝他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于是,二龙河的名字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因为这里是两水汇合的地方,所以茂林修竹的自然景观,更是美不胜收。

在美丽的荷花苑,时时能领略蝴蝶飞舞、万木葱绿的天然景观,每年的5月到8月,那满眼的荷花碧绿的荷叶,泛起无数花香,惹人欣喜。

一座看似低调的山峦,却隐藏着诸多美景。也许,这便是六盘山固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