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
15311400000042

第42章 道德行为的结构

道德充满着人类生活,人是“道德动物”,现代人类是道德化的人类。青少年作为社会存在的主体部分,自然置身于社会道德生活之中,成为一个道德主体,以各种方式参与人类道德生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而特殊的成长环境,也使得当代青少年的发展问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前几代人呈现出“格格不入”的特点,又引发社会各界的议论和思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一、什么是道德

(一)定义与特征

关于道德的定义,人们普遍认为,一方面,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另一方面,道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准则去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也有人把它称为品德或道德品质。本章所说的道德指的是后者,对于这个定义应作三点说明:

1.道德依据着一定的准则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2.道德是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们不能说他是个道德怎么样的人,只有在他对一件事显露在脸部表情上、谈吐与举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发表某种观点,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等意见时,我们才可以对他的道德进行评价。

3.道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它一旦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轻易改变。这个特点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道德的形成具有深层的原因,即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相互作用并建立较稳固联系的结果。改变一种行为容易,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并不是个轻而易举的事,它涉及整个或部分联系系统的改造。

(二)道德的成分与分类

道德由三个成分组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知是对于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以及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道德情感则是伴随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是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每种道德理论都强调了道德的某一成分,把该成分看成是道德的基本内容。

(三)道德形成的过程和规律

把外在的准则规范内化为的自己行为特征,从他律到自律,是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道德规范的他律性是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和客观的社会道德要求对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人们的一种基本节制,甚至说是限制。道德规范的自律性是指道德主体通过对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接纳后逐步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行为的道德信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制定准则,对自身的喜好和欲望进行合理节制,最终形成道德良心的过程。这是一个人的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家庭、社会和教育共同熏陶、协调塑造我们的道德人格的过程,其中家庭和社会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的。

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他律到自律转化的漫长过程,也是道德良心形成的过程。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规律为:个人通过生活体验,对社会的道德要求形成自己的道德概念、判断、理论等(道德认知),并内化为内心坚定的信念(道德情感),坚持将自身的道德信念付诸道德实践(形成道德行为)。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涉及道德的功能问题。总的来说,道德具有适应、价值表现、认识或理解等功能。

1.适应功能

适应功能是指人的道德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起着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我们是社会性的生物,一些人和群体对我们都是很重要的,良好的行为道德将使我们从重要的人物(双亲、教师、雇主及朋友等)或群体那里获得认同、赞同、奖赏或与其和谐相处。

2.价值表现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道德行为常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比如一个人加入某种群众性活动的行列,他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与行为,都表明他赞同这一活动主题,并拥有这方面的价值观,以及与某些人认同的自我概念。

3.认识或理解功能

一个人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认识或理解的参照框架,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比如,在公交车上,相对于不让座的人,你似乎更有可能对让座的人产生好感。

(二)道德的作用

道德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它具有多种作用,现仅举三种。

1.道德是良好行为的前提条件

客观道德现象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成为“理想的意图”,从事着道德行为。很多道德行为总是具有明确的道德动机,并且受一定的道德热情所鼓舞,为一定的道德意志所制约。

2.道德是决定做与不做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道德成为他权衡自己该不该做某件事的关键。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3.道德起着自我教育的作用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使人有着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当一个有着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做错时,他会马上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不符合道德准则,从而及时停止这种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