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我运动我健康
15312500000007

第7章 新编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它由八节组成,古人认为此法具有健身益寿、祛病除疾之效,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取名“八段锦”。“八段锦”在宋代就已有流传,是一种站式武术导引功法。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

八段锦

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谓“武八段锦”,或“外八段锦”,而将“坐式八段锦”称为“文八段锦”或“内八段锦”。“坐式八段锦”传入篙山少林寺后,被辑入《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中,称其为“易筋经十二段锦”。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八段锦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宋人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介绍过八段锦的功效:晨起,盘腿而坐,先叩齿、搅海、鸣鼓各数十次,随后吐故纳新,待气满胸,再徐徐而出。然后用手依序按摩脚心、脐下、腰脊间、眼面、耳项,直至发热,最后按捏鼻数次,梳发百余次。苏东坡亲自实践后,感觉“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百余日后,功效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八段锦其实就是一次全身按摩,认认真真地做一次,通常需要半个小时。医学研究发现,人早上起来,所有微循环都处于闭塞状态,心绞痛很容易发作,但做完八段锦以后,就可保平安。曾经有一本书讲,一平方毫米的皮肤在安静状态开放10根毛细血管,热疗以后,可以开放到50根,按摩以后,可以从10根开放到300根——按摩的作用比热疗还大!

新编八段锦则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继承其动作简易学等优点,发展成为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简单便捷的养生功法。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与膝关节朝前,微微曲腿(力量比较好的、年轻人可以下蹲幅度大些,甚至可以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的马步姿势),上身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提到胸前,然后翻手,手心向上,犹如托重物一般举过头顶,双手托天。手臂尽量向后,双肘自然弯曲,肘关节与耳在同一水平线上。

双手托天时,在直腰的前提下,通过肩的伸展,使手臂尽量向上向后。同时一定做到眼随手走,直到双手托天可以透过双手缝隙看到天空为止。此动作坚持一到两分钟。

可以改变颈部运动模式,增强颈部肌群力量,预防肩部功能的退化,对肩周炎的康复有一定作用。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双臂伸直过头,做拉弓状。两臂徐徐下拉至胸前,一只手臂在体外侧伸直,食指朝天,手掌向外,呈直弓状;另一只手放在体前呈拉弓弦状,弓从头上拉开。

整个动作过程中头随手动,上肢动作要用力,使整个上肢包括胸部、后背都有紧绷的感觉。下肢的马步动作,中老年人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直立下肢或微微屈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次数,一般控制在左右各20次~50次。

通过此练习有效的消耗体内脂肪,增加肌肉,起到控制体内肌脂比列,从而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双手如拽拉一根皮筋,在体前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同时用力向斜上、后和斜下、后方拽拉,直到双手、胸腹完全拉开。

注意上肢一定要直立,绷住腰。手臂拉开时,身体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抻拉感。练习数量为左右各30次或以上。

通过此动作的练习,使整个脏腑形成特殊的活动,对内脏的血液循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双臂拉举揉脏腑,可以减少内脏挤压,保持脏腑健康。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上身以腰为轴,在头的带动下做垂直转动,直到转到自身的最大角度。双手跟在头的后面,当身体转到最大角度后,双手转到眼前,成搭凉棚状。双眼通过凉棚远眺,保持回头远眺2~3秒。然后在头的带动下身体转向另一侧,重复刚才的远眺动作。

这个动作的要点就是眼睛的感觉,一定要用眼睛带动头,头带动整个颈部及上肢转动。整个过程中腰尽量做到直立,手跟在身子的后面,直到转到最大角度再转到前面。左右做10~20次。

可减轻因活动模式单一而导致的腰痛问题。可以有效地锻炼腰部肌肉群,提高腰部力量。同时对脊柱骨、椎间盘等腰部关节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有一定作用。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双手手心朝下,拇指朝外,扣抓大腿靠近膝盖的地方。挺胸塌腰向前看,用头引领躯干,体会用头左右钻圈的感觉,使整个躯干做蛇形左右摆动。

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下肢尽量保持不动,通过头带动上肢的摇摆。尽量做到挺胸塌腰,保持动作的连贯性。此动作左右重复15到30次。

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使整个脏腑和躯干运动起来,有助于驱除心火。对心火旺造成的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有康复作用。

两脚开立与肩宽,双腿直立。双手从大腿根部开始拉伸,沿膝盖、小腿、脚踝、地面依次进行。使整个大腿后群肌肉有抻拉感,双手能触及地面的话,是最佳状态。

依据个人情况,可从拉伸大腿开始,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最后达到双手触地的境界。但要注意的是,拉伸自己韧带的前提就是一定要绷直双腿。最好在能自己的极限停留30秒左右。

通过双手攀地的运动,拉伸腿部韧带,提高柔韧性和下肢血管弹性。并提高腿部肌肉及关节的质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做马步深蹲。双手放于体侧,拳心朝上,冲拳时可以是掌式,也可以是拳式。

做此动作时,要注意扎实马步,用身体发力带拳而出,可以夹带吼声。出拳出到七分为好。视自身情况,左右各做30~100次。

马步冲拳可以通经活络,使血液流畅,同时消除倦意。而在冲拳时大吼则可以使人热血沸腾,让人心情开阔,对缓解心理压力大有帮助。

身体直立,双手叉腰。两脚跟完全靠拢,脚尖分开。用力把脚跟抬起,然后自由下落,做2~4个八拍。然后脚跟分开,双脚成平行站立,脚尖向正前方,重复刚才的磕地动作,做2~4个八拍。

足跟磕地的动作虽小,但一定要认真。磕地轻重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但要让身体明显感到振动。整个身体要保持直立,抬头挺胸。

通过脚跟磕地,将振动通过双腿传至盆腔、腹部,对腹腔和盆腔器官形成良好的振动。这种振动对身体也会产生全面的良性刺激。

新编八段锦则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继承其动作简易学等优点,发展成为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简单便捷的养生功法。

第一式——双手擎天翘颈肩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与膝关节朝前,微微曲腿(力量比较好的、年轻人可以下蹲幅度大些,甚至可以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的马步姿势),上身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提到胸前,然后翻手,手心向上,犹如托重物一般举过头顶,双手托天。手臂尽量向后,双肘自然弯曲,肘关节与耳在同一水平线上。

注意事项

双手托天时,在直腰的前提下,通过肩的伸展,使手臂尽量向上向后。同时一定做到眼随手走,直到双手托天可以透过双手缝隙看到天空为止。此动作坚持一到两分钟。

练习作用

可以改变颈部运动模式,增强颈部肌群力量,预防肩部功能的退化,对肩周炎的康复有一定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胸襟来

动作要领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双臂伸直过头,做拉弓状。两臂徐徐下拉至胸前,一只手臂在体外侧伸直,食指朝天,手掌向外,呈直弓状;另一只手放在体前呈拉弓弦状,弓从头上拉开。

注意事项

整个动作过程中头随手动,上肢动作要用力,使整个上肢包括胸部、后背都有紧绷的感觉。下肢的马步动作,中老年人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直立下肢或微微屈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次数,一般控制在左右各20次~50次。

练习作用

通过此练习有效的消耗体内脂肪,增加肌肉,起到控制体内肌脂比列,从而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第三式——双臂拉举揉脏腑

动作要领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双手如拽拉一根皮筋,在体前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同时用力向斜上、后和斜下、后方拽拉,直到双手、胸腹完全拉开。

注意事项

注意上肢一定要直立,绷住腰。手臂拉开时,身体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抻拉感。练习数量为左右各30次或以上。

练习作用

通过此动作的练习,使整个脏腑形成特殊的活动,对内脏的血液循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双臂拉举揉脏腑,可以减少内脏挤压,保持脏腑健康。

第四式——回头远望脊柱坚

动作要领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上身以腰为轴,在头的带动下做垂直转动,直到转到自身的最大角度。双手跟在头的后面,当身体转到最大角度后,双手转到眼前,成搭凉棚状。双眼通过凉棚远眺,保持回头远眺2~3秒。然后在头的带动下身体转向另一侧,重复刚才的远眺动作。

注意事项

这个动作的要点就是眼睛的感觉,一定要用眼睛带动头,头带动整个颈部及上肢转动。整个过程中腰尽量做到直立,手跟在身子的后面,直到转到最大角度再转到前面。左右做10~20次。

练习作用

可减轻因活动模式单一而导致的腰痛问题。可以有效地锻炼腰部肌肉群,提高腰部力量。同时对脊柱骨、椎间盘等腰部关节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有一定作用。

第五式——摇头摆尾驱心火

动作要领

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双手手心朝下,拇指朝外,扣抓大腿靠近膝盖的地方。挺胸塌腰向前看,用头引领躯干,体会用头左右钻圈的感觉,使整个躯干做蛇形左右摆动。

注意事项

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下肢尽量保持不动,通过头带动上肢的摇摆。尽量做到挺胸塌腰,保持动作的连贯性。此动作左右重复15到30次。

练习作用

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使整个脏腑和躯干运动起来,有助于驱除心火。对心火旺造成的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有康复作用。

第六式——双手攀地固肾腰

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与肩宽,双腿直立。双手从大腿根部开始拉伸,沿膝盖、小腿、脚踝、地面依次进行。使整个大腿后群肌肉有抻拉感,双手能触及地面的话,是最佳状态。

注意事项

依据个人情况,可从拉伸大腿开始,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最后达到双手触地的境界。但要注意的是,拉伸自己韧带的前提就是一定要绷直双腿。最好在能自己的极限停留30秒左右。

练习作用

通过双手攀地的运动,拉伸腿部韧带,提高柔韧性和下肢血管弹性。并提高腿部肌肉及关节的质量。

第七式——马步冲拳祛倦怠

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做马步深蹲。双手放于体侧,拳心朝上,冲拳时可以是掌式,也可以是拳式。

注意事项

做此动作时,要注意扎实马步,用身体发力带拳而出,可以夹带吼声。出拳出到七分为好。视自身情况,左右各做30~100次。

练习作用

马步冲拳可以通经活络,使血液流畅,同时消除倦意。而在冲拳时大吼则可以使人热血沸腾,让人心情开阔,对缓解心理压力大有帮助。

第八式——磕磕足跟健年年

动作要领

身体直立,双手叉腰。两脚跟完全靠拢,脚尖分开。用力把脚跟抬起,然后自由下落,做2~4个八拍。然后脚跟分开,双脚成平行站立,脚尖向正前方,重复刚才的磕地动作,做2~4个八拍。

注意事项

足跟磕地的动作虽小,但一定要认真。磕地轻重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但要让身体明显感到振动。整个身体要保持直立,抬头挺胸。

练习作用

通过脚跟磕地,将振动通过双腿传至盆腔、腹部,对腹腔和盆腔器官形成良好的振动。这种振动对身体也会产生全面的良性刺激。

练习作用

新编八段锦的招式简单,但每招每式都不能大意。

老年体弱者可采双腿直立或微蹲,中青年人可蹲得深些。

在练习时间上,中老人早晚练最好。上班人群上午10点、下午3点锻炼,可提高工作效率。病人上午9点在避风或有阳光处锻炼最佳;下午3点锻炼,可有效调节生理机能。

做八段锦的度,一定要以身体承受力为准,能做几次就做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