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影响世界的七大教子理念
15313700000065

第65章 孩子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孩子“逆反、喜欢闹别扭、古怪并不是坏事经常听到许多母亲担忧:唉!我们家的孩子,叛逆心很强,有事没事就反抗大人,一点儿都不听话,这样是否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多湖辉说,如果你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孩子的将来,就会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德国心理学家赫查就曾经对2类孩子进行追踪调查,一直到他们高中时期。一类是2~5岁之间曾经出现强烈反抗期的孩子100名,一类时没有出现反抗期的孩子100名,结果发现,曾呈现反抗期的孩子,80%发展成意志坚定、能根据自己思想判断事物的青年。相反的,未曾呈现反抗期的孩子,76%

变成无法靠自己的判断决定事物、一味依赖他人的人。

2—4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开始以自己的头脑思考、锻炼判断能力。在这段时期里,父母如果压抑孩子的反抗心理,或在孩子表达他的反抗与不满:之前,先替他消除引起反抗及不满的原因,孩子就无法独立思考,无法发展判断分析的能力。

在法国家庭里,传统上都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与父母有不同的想法,并且朝这个目标去引导孩子,这是一种充分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

所以说,当孩子反抗你的时候,你应该感到高兴,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判断力。事实上,在不经意中,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反抗父母意味着孩子的成长。

除了反抗心强的孩子外,还有很多“古怪喜欢闹别扭”的孩子,这些孩子多半具有卓越的头脑。

爱迪生小时候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功课不好、不听老师的话,同时和其他小朋友也合不来,是个典型的“坏孩子”。爱迪生的母亲处在贫困的环境中,又碰到这么一个令人伤脑筋的孩子,即便偶尔打骂也值得谅解。但是,爱迪生的母亲毕竟是位伟大的女人,她的过人之处就是她不仅没有打骂自己的孩子,相反,非常关爱这个孩子,她认为爱迪生之所以常常令人讨厌,只是因为他心中的所思所想,与学校老师、同学的想法差距太远而已。

除了爱迪生之外,许多成就卓越的伟人,幼年时期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喜欢闹别扭、古怪而与众不同的倾向,他们会无意识地拒绝和他人雷同,他们拥有与他人不同的思考形态。因而使他们显得“古怪、喜欢和别人闹别扭”。

看上去有问题的孩子更有发展的潜力“别人的孩子都很顺利地做完作业,惟独我家的孩子老是错误百出,一点儿也没有进步。”是不是有很多的母亲怀有这种忧虑?其实,愈看上去有“问题”的孩子,愈有突然飞跃发展的可能。所以,最好让孩子充分体验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欧兹拉将孩子学习的形态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开始时学习迅速而顺利,但中间错误百出;第二种是开始时处处出错,到了中途错误锐减;第三种则是从开始到最后都不改变的类型。

欧兹拉将第一种类型称为“缓慢学习型”,将第二种类型称为“迅速学习型”。第二种类型中,智商高的孩子颇多,而且,这种倾向从4岁到6岁,一直到14岁,年纪愈大愈明显。

这是因为这种拥有突然领悟能力的学习者,在解决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了潜在的学习机会。例如,一个人要找到正确的路线,往往必须要走很多冤枉路。和偶然很顺利地发现正确的道路比起来,很显然,经过迷失、摸索才发现正确道路的过程,更能给人带:来智慧。

换言之,一个人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了解了整个问题的结构、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发现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陷阱,就不会重复犯错。而且,此时所学会的一切还可以充分应用到其他方面。

如果以学校的学习成绩来论优劣的话,的确是第一类型的孩子较好。然而,实际踏入社会后,能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却多半属于第二类型。

以“相对论”闻名全世界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面对一个问题时,提出疑问较多的孩子,通常都对这个问题本身作过思考,他们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

多湖辉谈到了某一所乡下中学里一位作风“怪异”的数学老师。每次上课,这位数学老师总是用较短的时间就把当天的内容教完,然后询问全体学生:

“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如果没有问题,就下课吧!”当他这样说时,往往一堂课还上不到一半。刚开始时学生都不知所措,只觉得老师不讲重点,光是催促似懂非懂的他们发问。但是,只要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总是非常高兴,比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更高兴,并且赞美学生:“嗯!很好,你很不错!”因此,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寻找问题发问,没有一个学生讨厌数学。

换句话说,能找出问题的头脑,才是有发展潜力的头脑。

当你叫孩子帮忙收拾餐桌,笨手笨脚的孩子是否经常打破碗?在学校里,考试是否总是因粗心大意,不该错的地方经常出错而考不了高分?——很多母亲常为一天到晚不能好好做事、经常失败的孩子担心、头痛。

多湖辉说,在他看来,比起那些为了怕失败、凡事都依赖父母而一味走安全路线的孩子,那些经常遭受失败的孩子,将来更有成功的希望。

当然,别人也可以给孩子技术与知识。但是,惟有经过自己思考摸索而得到的技术与知识,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就算开始时失败了,孩子也可以从失败中学到一些经验和技巧,从而培养出具有应用能力的灵活头脑。

如果父母一味地担心孩子失败,凡事都替他做好,无异于剥夺了这种宝贵的学习机会,小时候虽然是个看起来很乖巧的好孩子,长大后却会成为一个无法运用自己的头脑、缺乏应变能力的愚蠢的人。

多湖辉以本田宗一郎先生为例,讲述应该允许孩子失败的道理。本田宗一郎从一个一文不值的无名小卒白手起家,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企业的拥有者,这种成就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可是他小时候做什么事都容易失败,成绩也比较差,是人们眼中标准的坏学生。然而,本田先生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锻炼出可以独立思考、机敏灵活的头脑。

这位从失败中走出来,为自己在财经界赢得一席之地的佼佼者告诉我们:“别人教给你的,和自己从失败中学来的,相差太大了,而且价值也绝不同。同样的事物,别人教你的,虽然答案一样,但价值却远不如自己学习而来的。”不必阻止孩子之间的吵架最受欢迎的幼儿教育节目《成长的记录》《3~6岁》,其中有这样的镜头:

连续在节目中当了4年主人翁的两个孩子航和润在玩玩具,润拿起其中的一部汽车,航马上跑过去抢,虽然航的身旁还有好几部汽车,两个孩子拼命地争同一部汽车,谁也不肯放手。最后,航终于胜过润,夺走了汽车。令人惊讶的是,这时候航马上松了一口气,把好不容易争抢来的车子递给了润,而摄影机则以特写镜头拍摄到手上空空、脸上毫无表情的航。

多湖辉认为,如果当时孩子的父母在一旁,很可能会出声责骂,或上前做“和事老”。只要有两个孩子凑在一起就会吵架,而父母总是阻止孩子吵架。其实父母的阻止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孩子会一边吵,一边在脑中想出适合自己年龄的解决方法。

对孩子而言,吵架是锻炼脑力的最佳方法之一。父母出面阻止,这种自然的成长就受到阻碍,使孩子无法自己去思考。父母在充当“和事老”之前要先提醒自己:孩子是在争吵中长大的。

吵架归吵架,在吵架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教导孩子“动口不动手”。关于这一点,为人父母者不妨参考一下“法国式的孩子吵架术”。

在法国人的家庭里,孩子之间一发生争吵,父母会觉得很有趣,马上跑出来观看。法国父母看见孩子争吵,会站在一旁欣赏,让双方尽量去吵——当然,一旦孩子开始动手,父母就会上前拉开。换言之,他们鼓励孩子“不要吵输”,拼命动脑筋找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由这一点,你就可以发现法国人拥有缜密的逻辑性语言能力的原因了。

孩子只要在一起玩,就免不了吵架,父母应该尽量鼓励他们“动口不动手”,这将成为孩子最基本的思考训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