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周易,学管理
15316400000029

第29章 姤:分清正邪识机知止

姤卦讲正邪的选择,本卦上为乾为天,下为巽为风,天下有风便有流动,有流动就有遇合。《序卦传》说:“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晋韩康伯解释说:“以正决邪,必有喜遇也。”指阴阳谐和的正义中正之道的相遇相应,而与不中不正的阴邪之道誓不两立。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必须首先分清是正还是邪,理智地去对待。

姤为天下之风,而风则无孔不入。我们在男女之遇中须持礼守正,秉持诚信,正邪之间必须能止能行。身在社会就要善于自我节制、自我控制,就要善于化解矛盾、化解危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识机知止的睿智。

分清正邪守正道

姤有遇、邂逅之意。从卦象上看,一阴爻在下面,五阳爻在上面。一阴遇五阳,象征一女与五男相遇。一个女人周旋于五个男人之间,并非正道,这样的女人有点轻浮,爱情不专一,明智的男人不会娶她为妻。这告诫我们,做人要坚守正道,远离邪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必须分清正邪,理智地对待。摆正自身的位置,时刻惕厉自己不要偏离人间正道。领导者要带头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作用。

鲁国贵族季康子曾经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法,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者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另外,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领导者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季康子还把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治国之道告诉孔子,他建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孔子却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君子”指有道德的领导者,而“小人”指被领导者。孔子通过批评季康子提出了领导者应躬身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方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 。

中国文化最常讲的两个字叫“道德”,其实这两个字就已经含摄了中国文化的纲领。“道”就是道路,就是做人要遵守的正道,你遵守了这个正道,人生会走得幸福美满;假如你没有遵守这个正道,走到邪道去,那你的人生就会险象环生,所以人要走正道。

识机知止,安人自安

姤卦是借事喻义,旨在教人持守正直、纯正、禁住诱惑、识机知之。初六爻“系于金,贞吉;有攸往,见凶。”对于小人,如果能控制使之知止而不越规矩,则以守正而吉祥;但任其发展,则有凶险。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唯知止方能终身无险。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做人就应当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平安长久。唐代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身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身居高位莫贪求,在无尽贪欲中克制自己的行为,知止方能安人,也可自安。

《大学》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志有定向,妄念不萌,外念不摇,以泰然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去做事,不急于求成,不躁而偾事;在纷杂的外物、妖娆的尘世之中,求一颗安定之心。 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

世上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善于知己之行、知己之止的智者。曾国藩即为典型之一。在曾国藩的一生学问中,有四个醒目的大字“克己止学”,令人豁然开朗,问题释然。曾国藩讲:“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所以他常说:“富贵常蹈危机”、“盛时须作衰时想”,是极富有人生大智慧的止学经验,这意味着由富而贫、由盛而衰是人人都要刻在心里的人生大课题。“止”是聪明之举,可克服盲目和冲动,可克制失控和失手,解决你“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曾国藩之所以功高名就又不惹人显眼,关键就在于:他时时以一个“止”字为行动之本,从反面考虑问题,绝不“越雷池一步”,表面更无张狂之举,该收住立即收住,把自己停止在一个安全的区域中,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险。

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上,你的自我努力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但是你的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人们应力争做到行当行之行,当止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