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存密码
15316600000016

第16章 了解心理健康

一、科学的健康观念

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追求生活质量的现代人越来越关心和注重自身的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躯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况。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维持健康、愉快的生活,一要躯体健康,二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支柱。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把握自己,适应环境,面向未来,积极进取,自强有息,显示出生命的价值。信仰破灭、自卑、多疑、抑郁、妒嫉、骄傲等都是不健康心理表现,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方面分析。不仅要看他有没有身体上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

根据有关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2、轻度失调心理。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若能主动调节或请心理咨询师帮助,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身体、智力、情绪正常、和谐,能够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可与人进行流畅的沟通交流,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生活质量和效率提高,并怀有幸福感。达到这种状态即能表明心理状态平衡,属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于人体的影像意义重大,它不仅直接支配着人们的理想、情绪、行为、活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心理健康都具有哪些特点,又该依照哪些标准来判断心理是否健康呢?

心理健康标准包括

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从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基本要素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特点包括

1、健康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理智、稳定、愉快的情绪,开朗、豁达的心胸,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为一点小事动肝火或郁结于心。说话办事理智冷静,从不感情冲动、随心所欲或急躁冒进。对生活和学习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很少为自己的形象不佳、才华难展、关系不和等苦闷失望、怨天尤人。

2、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希望获得真正的友谊和朋友。他们对师长、同事总是抱着信任、理解、关心、友爱的态度,乐于助人,能够做到“已欲达先达人,已欲立先立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宽宏豁达,善于容忍他人的不足和过错,在小事小非上,从不斤斤计较,吹毛求疵,以牙还牙;办事重声誉、讲信用,从不口是心非;善于以诚相见,适宜地暴露、显现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从不伪装、掩饰自己。能够和各种人融洽相处,并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友谊。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信赖的朋友,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3、完整统一的人格

具有正确、稳定的人生观和信念,并以此为中心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将自己的需要、愿望、思想、目标与行为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的人格。如果愿望背弃信念,私欲和良心冲突,行为和思想矛盾,主体自觉认识统一不了,就会导致人格分裂。其表现:一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二是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三是?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四,是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4、良好的自我意识

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具有正确良好的自我观念。能够了解并接纳自我。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恰当的评价,并且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的现状。知己所长所短,愿意扬长避短,不苛求自己,自信乐观,而不是过于自卑或过分自负。既不自视清高,狂妄自大,责怪环境或盲目冒险,去干力不能及的事,又不自轻自贱,妄自菲薄,退缩保守。自尊自信,对前途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上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并善于抓住机遇,敢于竞争。

5、能与社会协调一致

对社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深刻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因而能正确认识、了解社会,并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不利令智昏,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法规约束,妄取强求,采取反社会的态度。

6、善于适应环境

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他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始终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生活有理想但不脱离现实,能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需要与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当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时,不悲观、怨天尤人,而是深信环境在改进,命运之神就是自己。当自己不能改变现实时,便以理智的办法改变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当不了将军,可以当一个好战士;当不了文毫,可以当一个像样的业余作者,从而使自己以坚定的追求,永恒的热情,使人生的火炬常明。

7、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则社会化的过程难以进展,心理发展水平必然受到障碍,难以独立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获取成就。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8、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体验,但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不因为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常说的情商便体现了这一能力。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心理健康者面对挫折时能够适度协调、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情感。而心理不健康者则拥有各种不良情绪,如忧郁、压抑等,有些人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大,有些人则长期保持不良情绪。

9、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健康受到多重方面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变化,有可能向积极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消极方向发展。不同的发展方向可导致以后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这些初始的影响因素对于心理健康的走向有着关键作用。那么具体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理健康呢?

1.遗传因素一个人的生物学特性很大部分取决于他的遗传基因,这些生物学特性对于心理健康产生着直接影响,虽然在后天成长经历中有可能发生改变、加深、完善,但基本上都已经由基因决定并成型了。这也意味着在基因中就已经存在可能发生疾病的潜在危险了,一旦出现适合的条件、机会,就有可能诱发生理或精神遗传疾病。这些隐藏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个体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的好坏,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2.身体因素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既是相互影响,又彼此制约,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受心理变化的严重影响。如果大脑、肢体发育不健全,功能受损,与正常人有生理机制上的区别,就会导致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如自卑、敏感、多疑、偏执等,以至心理失衡。

3.性格因素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因为一个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取决于性格趋向。如果性格比较内向、保守,遇事往往优柔寡断、迟疑不决,那么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障碍;而如果一个人性格开朗、坚强,勇敢面对挫折,果断做出决定,那么可能因此承受的心理负担相对来说就会少些,一般来说,内向、胆小、羞怯的人较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4.情绪因素一个人只要保持正常的情绪才可以保证心理健康,任何一种情绪过于严重都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过度的兴奋和激动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障碍,严重则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而长期怀有压抑、焦虑情绪则会导致心理严重失衡,这属于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因素。

5.经历因素个人经历很大部分决定了其性格。心理素质、能力等水平,对其心理成长产生着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的经历较为平稳、顺利,那么他的心理状态就比较健康。而如果个人经历非常坎坷、艰难,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促使其产生各种偏执、极端心理。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保持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