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15318300000008

第8章 感恩,让心安于当下

惜福感恩,当下变福田

我们跨进了官场之后,你无法有安贫乐道的思想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你再也不会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山水美景的向往,先贤就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失望时也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鲁迅在“荷戟独彷徨”时也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话。官场是一个残酷的天地。“竹林七贤”放浪形骸,退隐避祸,却总有人对其虎视眈眈,最终逼得曲终人亡;李白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最后还是“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陶渊明不堪官场里的迎来送往,不堪“为五斗米而事乡里小儿”,终于挂冠而去。

我们的社会氛围只势利地鼓励前进而不赞赏隐退。官场的退和进,就像下棋一样,都是盘活局面的一种手段罢了。人与自己、人与官场、人与社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进退自如,进退有据,在官场才是“圆融”的境界。

在现代,有人初涉官场,有身居高位却使自己的政令不能通行的尴尬;有要及时树立自己的威信可又有伤害官场元老的两难;身在官场的人常常会遇到这种局面。想打开局面,盘活官场就先要理顺关系,分清谁是元老,谁有后台,谁最有威信;知道他们各自的利益所在,这样你就会便于拿出相应的策略来对症下药。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企业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海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已经带领企业在商海中拼搏了十几年。近几年,王海的身体由于以往的透支使用渐渐有些吃不消了,于是在他56岁这年把公司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刚刚30出头的王焕,自己出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把CEO的位置交给了王焕。

王焕毕业于国内一所知名学府,毕业后又留学美国学习企业管理专业。留学归国后,王焕在集团的整体运做以及具体业务工作开展方面所做出的成绩,都被王海看在心里。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王海才放心把儿子扶上位。

新官上任不久,王焕就觉得自己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己所做决策在推行过程所遇到的阻力。王焕直接负责管理的这些人,有两种类型。要么就是孙成这样的企业“老臣”,这些人不仅仅在集团发展过程中有苦劳更有功劳,而且从年纪上讲都是自己的叔叔辈,在他们眼中,王焕还是一个小孩子,自己也根本不能像对待其他下属那样以命令为之。要么就是自己的三大姑四大爷,都是自己的直系长辈,面对他们总有一些亲情的因素在里面。虽然王焕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但每一项决策在进行会议讨论的时候总是反对声一片,不要说推行就是通过都是问题。

最开始,王焕以为是自己的计划可能存在问题,但经过几个回合下来,王焕发觉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些“老人”是有意在自己面前体现出他们的分量,故意刁难自己。而集团的中层干部又大都为这些高层提拔起来的,王焕对中层的影响力也有限。渐渐的王焕觉得自己被架空了,不是自己主宰公司的走向,而是自己被这几位“老人”所主宰。虽然心里有很多的委屈和不舒服,王焕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继续的闷头做事。但他眼睛没有闲着,心里也在盘算着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碰壁以及思考,王焕发现“老人”之所以对自己有所抵触,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怕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位置,二是以更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决策。

第一种原因是由于一手提拔他们起来的王海已经渐渐淡出企业日常管理事务,“老人”们害怕自己这个新官会烧几把火,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人有新政,这些“老人”怕跟不上节奏。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原来王海在的时候,会念及“老人”的功劳与苦劳,可王焕对这些知不知道?是否会念情面?所以“老人”们才处处挑剔,目的是让王焕认识到这些人的价值所在。为化解这部分矛盾,王焕出面邀请这些“老人”,并恳请自己的父亲王海也同时出席。在酒桌上,王焕向大家敬酒。每敬一个人的酒,王焕都会如数家珍的把该人过去的一些成绩道出。由于王焕事先向父亲请教了这些人的成绩,准备工作做得足,让当事人很意外,没想到这“小家伙”居然还是知道自己为集团所做的一切,心里的顾虑也少了一些。王焕敬了酒之后,王海对王焕说:“这些都是咱们集团发展的功臣,你要如同孝敬我一样的对待这些叔辈们。”转过头又对“老人”们讲:“大家都是和我,和咱们集团风里雨里一起走过来的,我不会忘记大家,王焕也不会忘记大家,集团更不可能对不起大家。我年纪大了,先退居二线了,把班交给王焕。他还小,还需要各位的提携照顾。我把咱们集团,把王焕交给诸位了。”王焕也跟着表态:公司在短期内不会做人事调整;各位都是对集团有功之人,我一定会和爸爸一样善待各位叔伯。王海父子的表态,让大家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也都表态支持王焕的工作。

最后王焕能打开局面,得益于他先理顺了关系,然后再用策略,使人际关系的调和会事半功倍。

盘活官场,要有原则和策略,在官场上有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违背自己的良知,不择手段,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丑态百出,可能会陷进了这个权势魔圈而不能自拔,弄得自己身心疲惫。我们要善于逆流俗而为,以冷静、坦然的心态面对官场的复杂,将正气、美德、收藏于心中,让其转化为个性的修养,不让物欲和小利束缚心胸而清正为官。

你的生命是上天的美意

一个新的环境,你可能是匆匆的过客,也可能是三朝元老;你的地位可能是中流砥柱,也可能是无关紧要。但不管怎样,你都不要等闲视之,你做不了事业的地方要想办法赚个人缘。有“人走茶凉”感叹的人是他在职场首先没做好自己。

有人以为他离开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失去了价值因而舍弃,他们又会在另一个地方苦心经营着新的人际关系。玩转职场,老的关系要用心维护,现有的关系也要用心维持。

一个做文秘的已换过五个工作了。他有一缺点,一换工作就不再与原来的同事联系了。他现在的老板知道他曾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就希望他能找以前的老板。因为他们公司正和他在谈一笔投资,而且他现在的老板很看重这事。老板还承诺,如果他把这事促成了,会给他奖励、加薪、提职。为不扫老板的兴,也为能保住自己的饭碗,他就临时答应下来。后来,他试着去努力了,可由于已有两年没联系,以前很多同事都辞职了,听说公司地址也换到其他地方去了。他最后不得已告诉了老板实话,老板说:“你这么不会来事,怎么还做文秘?”结果他在琢磨辞职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该明白现在社会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你想,如果你能帮老板用合理的方式争取到这笔投资,你的事业就一片开阔。可因为你自己不喜欢与原来的同事保持联系,路就越走越窄。

所以,我们要主动和一些老同事开始建立联系,可以从你以前业务关系最直接的同事开始,甚至从你的老板开始。联系的形式不见得要隆重,比如你可和以前的同事分享自己高兴的事。这里提醒一句,千万不要以为你高兴的事情与别人无关。其实,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增进就是这样开始的,你能把高兴的事与同事分享,慢慢地你们就会成为朋友。另外,过年、过节,发个短信送个祝福,有危难时寄去一份安慰,这都是很好维系人际关系的方式。不要有事需要用人,才想起和同事、朋友联系,这是人际关系交往中最忌讳的。

活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玩转职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人们才能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迷然无绪。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完善的人,受人崇敬。做一个自私的人,做欺心的事,疾贤防能,与成功无缘。

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纷华,似乎不必太过于苛求,当以“淡”字当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

要摆脱人与事的困境,就难免要求人,求人就难免要低三下四,但着眼于未来的成功,即使像蟑螂一样的生活也应在所不惜,风水毕竟轮流转。放下架子,该屈就屈,能屈能伸,以屈为伸方为英雄!凡遇大事需静气,平心静气是一种境界,一种气度,一种修养。冷静之中的决定往往是摆脱困境的最佳方案,同时冷静也是一种智慧,以静待变,乱中取胜!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记住,职场的成功是从微笑开始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乐观点,自己营造快乐,学会轻松解决难题。

久历职场,练达人情之人都守一个“退”字。退是一种谋略,退是一种交换,更是一种维系生存的手段。你要是领导到了一个新环境,要知道欲玩转这块地,就要用点心思,知道人心是慢慢获得的。

感恩生活对我们的情分

一位主管新到总部来就职。据说,这位同事在分公司的时候是个人物,能干、负责、工作丝毫不马虎,做起领导来也是有板有眼的。但是,当他初来乍到我们这里,却表现得像个真正的职场新人,一言一行非常规矩,称呼也非常尊敬。他调过来其实也是属于一种升职,到了这里级别和部门经理是一样的,而且由于开放式办公室的原因,两个人是并排坐的,有“并肩作战、并驾齐驱”的感觉。既然两个人彼此都是同级,而且年纪也差不多,但他总是这样毕恭毕敬的,好像生怕随时会犯什么错一样。从他到这里来以后,大家都觉得他做事情很稳,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他也更不会擅作主张,有什么事情必定要先要和身边的经理商量过,或者至少告知一声。也许大家觉得他这样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有点太过,其实他正在察言观色、熟悉环境,这样不知不觉他就已经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却会相当的根深蒂固。

在人海中,如果我们不想孤立,那么就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际交往,互利互惠。帮助别人,就是在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蓄,特别是在人患难之际施于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顿。真心助人,其回报不言而喻。人际关系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你身边有一群愿意帮你的朋友,那就是你的财富。你事业或职业就可能出现新的转机,尤其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或许因为朋友的一句话,你就会有个更好的工作。而像你这样经常跳槽的人,积攒的同事越多,你人际关系的资源也就越丰富,你在职场也就玩的越转。

将眼光停留在事物美好的一面

官,也是人,他同样有七情六欲,只是他们习惯于照章办事时的冷面孔,使一些人敬而远之。官是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他必须要有威严,与官接近,你要打破这个威严就要捏准官的心态。

官时刻保持官威。一把手是“拍板”以示官威,他们不做具体的事,这是官场“潜规则”。即使偶尔“操刀”也是宝刀已老,这也是官场“潜规则”。亲手做事,有损官威。

官威使官很虚荣,事事讲究官的面子。原河南省卢氏县一县委书记的继父去世,手下的几名乡官不惜跑数百里,到他的老家去奔丧,他们披麻戴孝跪在灵堂前,痛哭流涕,比死了亲娘老子还要伤心,众人怎么劝也劝阻不住,后来还是该书记亲自出面,说声“行啦!行啦!知道啦!”,这才打住;后来这几位乡官分别被任命为县建委主任、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和常务副县长。卢氏县的乡官把“孝子”的角色扮演得如此投入,用实际行动向该书记表“忠心”,是种献媚手段,给足了书记的面子——哭灵也哭出了该书记的信任,更哭来了一顶顶乌纱帽。如果说这些献媚还比较传统的话,那么当前树碑立传、文过饰非的媚技则是今人的独创。

山西省浮山县官员为吹捧一位亲临基层植树的副省长,居然立了一块碑,碑上赫然刻着“省长植树碑”几个大字。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一心想把自己包装成开拓进取、年轻有为的干部,于是,立刻就有人替他写文章,谈中青年干部人生观、荣辱观、城市战略新思考等。马向东本是个大贪官,搞“面子攻略”的人却不管,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要把马向东包装成“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当然,其背后的个人得到的实惠是可想而知的。

文化型的官自尊心极强的人,多有惟我独尊的倾向,这样的官“官路”不宽。

过去只存在于你的印象里

高经理为人耿直、做事非常讲原则,是全公司有名的“高青天”。工作10多年,他也常为此而感到自豪。最近公司副总缺位,大家认为肯定是高经理候补。他自己也觉得非己莫属。但是,结果却令人惊异。一位到公司才两年、工作能力一般的周经理登上了副总的宝座。高经理不屑一顾地称周副总为马屁精。他认为,周有意接近领导,是靠拍马屁上去。

有一次竟下意识地把周总喊成了“马总”。在怨愤和不服之余,高经理也在反省:工作能力强,为什么自己总是晋升的那么“艰难”呢?。这样的反省已经有过多次,而每一次的结论都停留在自己不会拍马屁上。这是一个让高经理特别困惑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甚至没有个性而惟命是从,算不得英雄好汉。但是,看到同事一个个都提上去,心里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对高经理来说,让他用拍马屁的方式晋升,对他的人格和尊严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比杀了他更难。

从古至今,精神贿赂异于物质贿赂,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极不易让人察觉。“千多万多,马屁不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从法律层面上看,“面子贿赂”构不上犯罪,它却是人们拉近不法者与官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一些头脑不太清醒、意志不坚定的领导,很有可能在“拍马屁”、“戴高帽”、“面子贿赂”中,不知不觉地失守思想道德防线,一步步走向堕落,而搞“面子贿赂”之流往往中饱私囊,官运亨通。

而高经理最大的困惑,是人为地使自己处于晋升与拍马屁两难选择的矛盾中。在上级与下属之间,作为中层主管,他不自觉地扮演一个“亲下逆上”的角色。在心理上,他把接近领导与拍马屁混淆起来。同时,又把拍马屁与没有能力相等同。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强者,在领导面前没有必要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尤其是自尊心强的人,他们总希望领导主动来接近自己。而对自己接近领导总有拍马屁之嫌。甚至,在领导面前有意“反叛”,给下属留下“英雄主义者”的形象,吸引他们的崇拜。事实上,高经理给领导留下一种“可用而不可亲”的印象。即能力可用,关系上不能亲。这就是他晋升难的原因。对于高经理,晋升越难,他就越想得到重用和提拔,也就越想在领导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甚至,他会不惜用“挖掘”领导的漏洞,或者不服从领导的意见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官的心态无非分两类,一是重面子不讲“里”子,一是讲自尊有讲能力。不同心态会形成俩不同性质的“官”,了解这些,我们就会自如地穿行于官场。

未来不过是一种幻象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两大最有势力的群体,一是官,一是商,官商之间的事儿,从来都是大事。在一般人看来,官商之间,没有什么好事,提到“官商”后面跟着就是“勾结”,勾结之后,自然是坑害老百姓,损害国家利益。但是你要作为一个规矩的商人,与官想做到“合作”而不是“勾结”,先要摸准官道,然后作为一个商人才会在官场上走出光明大道。

官是公仆,身负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然而,由于现行干部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官职上依附着大的特权。官迷们便看中了当官的“好处”,削尖了脑袋往进钻。这样的官常常是庸官。有人总结出当官的十大“难”:

一是“暗箭难防”。做了领导,求你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一些人就会挖空心思,寻找突破口。你喜欢喝酒,他就送你名酒;你喜欢金钱,他就送你金钱;你喜欢古玩字画,他就送古玩字画。目的就是让你出卖原则。

二是“诘言难衷”。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是属于你自己的,你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下级会看着你的脸色说话,都是好听的温暖人心的有按摩作用的好话,你说的话都是正确指示。被人捧得晕晕忽忽,就难免有决策有失公平的时候。

三是“挚友难交”。大款和大官总是标榜互相之间存在真正的友谊,但是事实证明,要他们进行了违纪违法的勾当,只要这种所谓友谊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非精神基础上,最后只能落个“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

四是“圈套难破”。赖昌星就有一句“名言”:“不怕做不到,就怕领导没爱好。”他特地建了一幢后来“声名远播”的“红楼”,使得一些“官”们在那个“销魂窟”里乐不思蜀。使之不知不觉落入圈套,所谓“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

五是“情感难纯”。做了领导,往往更受女人欢迎。女人喜欢领导,因为可以借此获得很多好处。但想得到好处的女人,她不是为了套你的心,而是想到的你的权,得到你的钱。只要你“惜香怜玉”,情感的天平就不容易摆平。

六是“假戏难做”。做官而不做事,如何显其政绩?诀窍在于会“做戏”,装样子。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肆索贿受贿,却标榜自己从来不谋私利、不图享乐,还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但终归是“假的真不了”,这也算是一门学问。

七是“庸官难当”。工作就是开会,协调就是喝醉;管理就是罚款,服务就是收费;报告秘书捉刀,办事部下代劳;数字可以搀假,政绩可以虚报。虽也不亦乐乎,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群众一句“官不如木头”恐怕心里也不会好受。

八是“欲望难挡”。“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把有权、有钱、有势力,能够为所欲为,任由其吃喝嫖赌,看成是一种享受。这种人把名利看得很重,成天盘算着往上爬,冒着风险地敛财,丢尽人格地跑官,反腐风声一紧,怕纪委查怕群众告甚至怕警车,成天活得心惊肉跳。

九是“情面难平”。老同学、老部下、七大姑、八大姨。光宗耀祖了,出人头地了,“求”到你门下,不高抬贵手,情面难碍。人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一旦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别人一句“公事公办”,恐怕你的脸面也挂不住。“投桃”迟早会“报李”。

十是“糖弹难躲”。做了领导,采购东西商人会塞给你回扣,下级和用你的人会给你送礼,说不定还能贪污单位的钱。所以不少领导,工资基本没有动过。监督的人少了,接触的面宽了,求你办事的人多了。不过被腐蚀的危险性也大了。

在官场上你走黑道还是白道,当官的十“难”,就是我们的十“诫”。

在当下官商合作是普遍的,也是必然的。但作为一个商人你稍不小心就会变成官商勾结,这是腐败之源,事后都打在当官的屁股上。在今天狠狠批官的时候,打商却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世道坏就坏在商人黑心趋利,官道拿不准就走偏了,把官老爷连带老百姓都带坏了。

尽管我们不相信商人都是邪恶的逐利之夫,但在官商关系上,商人摸准官道是官商结合好为民服务的关键,也是壮大自我的保障。商人为什么非要巴结官?道理很简单:在官与商之间,商人勾搭官府,到底是想分享公共资源。分享公共资源作为商人来说是没有错的,问题是你获得的程序是否合法,是否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摸准官道,就是摸准当官人的脾气,他施政的思路,把自己作为一个工具更好地放到他的手上为其所用,去造福于民。这样的商,既有靠山又少风险,有门路又多财路。

别给当下制造过多的痛苦

商是离不开官的,因为官就是“管”,作为商人都希望能靠近官与官沟通,有人为此搭建了很多官商沟通平台,在当下,有以娱乐作为平台的,有以吃喝作为平台的,有以情场作为平台的,有以美人作为平台的,有以名利作为平台的,有以财富作为平台的……但这些平台全是腐朽的温床,作为商人虽会有一时的利益可得,但那无疑是饮鸩止渴。

一个入商人,怎样搭建结交官员的平台呢?先看封建社会官商的平台的搭建。

一则可以经过已经结交了官员的前辈商人做中介;一则可以通过资助家乡的儒生,看哪个有出息,先投资押宝;一则可以培养自己家的子弟读书,然后一步步考上去,为官为宦。除了这些一个比一个效率低的渠道之外,明清之际,官商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效而且特别为官员所喜的交往渠道,这就是会馆。

那时的北京南城,是会馆的天下。大一点有以省为单位的,比如湖广会馆、山陕会馆、安徽会馆、江西会馆等等,江西会馆据说在民国还第一个备有发电机,建有西式洋楼。小一点的则以县或府为单位。建会馆的都是商人,会馆的运作,也是商人支持,不过,会馆却跟商业关系不大。建会馆,目的是为本地进京赶考的举子提供吃住的——注意,是免费的吃住。北京的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叶,因为是为了给赶考的举子,提供吃住的方便,因此也叫“试馆”。由于发现这种会馆对于联络京官和培养举子,跟商界的感情特别有效,于是会馆越办越多,到了清朝,凡是本地商业稍有规模的府县,都在北京设有会馆。会馆的建设,有各地在京的官员参与,但资金基本上来自商家。

许多出身科举的名人,都有过在会馆居住的历史。比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乾隆年间的名臣陕西人王杰,就是住在长安会馆期间中的状元。

像样的会馆,都设有戏楼。不仅省级会馆,连一些府县会馆,如洪洞会馆,平介会馆,也设有戏楼,演地方戏。清朝中期以后,新兴的京戏开始占据各个会馆的戏楼,成为名角和看戏的商家跟官宦出没的所在。各地的地方菜系,也随之进京,有吃有看有听的,到了看戏的时候,原来的官商地缘规矩就不存在了,沟通无极限。戏剧使许多官员不仅喜闻乐见,这样一来,某些设施比较好,在看戏的同时可以摆宴招待客人的会馆,就成为商人联络官员的最佳场所。通过演员这个中介,官商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有的名角,往往跟大商人和王公贵胄、达官贵人,同为腻友,彼此兄弟相称,乳名互唤,商人可以借机得到了大批政府的订货,以及承包政府工程的机会,甚至直接变成官商,获取垄断性商机。

商人所要联系的,并不限于官府,一切有权的人,或者跟权力中心沾边的人,都是他们联络的对象。比如宦官,六部的书吏,军机大臣家的长随等等,商人为了生存,同样要跟他们拉关系,联络感情。

幸福不曾走远,就在当下

封建社会会馆这种官商联络平台的存在,是明清之际的商人挖空心思创造的一种隐形制度形式。这种制度形式格外清晰地表明,在传统的中国,官商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商人群体,只有依附官府,包括官员个人,才可能求生存和发展。靠自身的经济力量壮大,行会的组织力量,在中国似乎根本没有市场,商人甚至不乐于做这个方面的尝试,他们更热衷于通过软性的贿赂方式,实现跟官府以及官员个人的结合,从而获得安全的保障,以及分享垄断权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不惜迂回曲折,通过地缘关系,借助资助举子的名义,转弯抹角地跟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搭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人群体的依附性,得到了他们自身行为的高度强化。

在当代中国,自从计划经济告别历史舞台之后,新生的企业家阶层,一些人似乎依然无师自通地在袭承前辈的故技,他们依靠自身力量“改造”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特别热衷跟某些官府和官员个人的私下结合,从而找到自己的保护。

历史告诉我们,现代工商业只有在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变革中,才能赢来了自己黄金发展期。在当下想成为新一代企业家群体,就要搭建一个阳光的官商沟通平台,在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中,本着为国为民的思想与官进行商业活动,你的商道才会更加宽广。

中国有句话叫“树挪死,人挪活”,是说有的地方不适合你,换一个地方状况会好的多;还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不对脾气的人不宜在一起。一个地方的气候、人文、习惯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是否是你的福地,就是看看是否你能占到“天时、地利及人和”之利。福地,可“造”而不可遇,换句话说就是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抓住贵人相助及捉住很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一个福将滋润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