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优雅女孩的100个要领
15320000000089

第89章 089让孩子杜绝依赖心理

"妈妈,我今天弄了一点墨汁到新裙子上,怎么办?""哦,等做完晚饭,再帮你清洗干净。"

"奶奶,我想吃苹果。"

"好的,乖乖,你坐着别动,我去洗一下,削完皮后再给你。""爷爷,我想喝可乐。"

"哦,冰箱里已经没有了。你等一下,我到楼下去买。""爸爸,这道题我不会做。"

"别着急,爸爸来帮你做。"

"爸爸,我们老师布置了一篇科普方面的作文,主要是写航空航天方面的,可我一点也不会呀!""没关系,这难不倒爸爸。我上网查些资料,然后整理好给你,不就是一篇作文吗?""爸爸,我们学校组织夏令营,去内蒙古草原,我想去。""没关系,去吧。我和你妈妈这段时间挺忙,没时间去照顾你。不过,我会让你小姑陪你的,她刚好有假。"……

以上这一幕幕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在现代家庭里,由于独生子女较多,过去只有古代皇帝才享有的"特权",他们现在也一一享受过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和放学时有人拎水壶、背书包,动不动就是专车接送……这种种享受,不管是不是该享受的,孩子们都一一坦然地享受着。

于是,生活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多,独立自主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父母们是不是需要反省一下自己了:孩子之所以事事依赖他们,这毛病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和家里其他人惯出来的。

依赖性的产生和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父母对孩子过分地照顾和宠爱,极容易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独立自主的性格,养成依赖心理。因此,让孩子勤动脑和勤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根除依赖性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郑板桥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值得我们现代父母学习。

郑板桥52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叫小宝。老来得子,郑板桥对小宝自然是十分疼爱,但他深知"娇惯孩子就等于杀了孩子"的道理,从不溺爱小宝。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和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富贵人家子弟多数被宠得没有出息,也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坏。所以,他从山东不断写信给弟弟要他严加管教。

小宝6岁时,郑板桥就把他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要求小宝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到小宝12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

郑板桥在临终前,为了检验儿子的动手能力,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随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由郑板桥教育孩子的例子可以看出,要预防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最佳方法就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向她们灌输独立自主的思想,并放手让她们自己去做属于她们那个年龄段的事情。当孩子没有依赖的"拐杖"时,她们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用更有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父母有清醒的认识,能意识到独立自主的性格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有关专家提供的建议:

1免去孩子的各种特权

爱默生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撤掉"孩子座椅上的软垫,让他坐硬木椅子或站着呢?或许这样孩子就有可能为了让自己坐得舒服点而去行动,去发挥自主自立的精神,不再依靠任何人。当父母逐一免去孩子的各种特权时,孩子明白自己没有靠山、没有后路后,就会自动抛弃心里的那根拐杖而独立行走。

2对孩子独立自主的表现予以肯定和支持

在做事的过程中,孩子确实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父母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或帮助,但切忌说"算了吧,还是让我来做"或"我早就知道你会干不好的,以后就别再逞能了"之类的话,否则,孩子就会遭受到打击,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以后遇事就更不愿意主动动手或动脑,完全依赖他人了。

3纠正已有依赖心理的孩子要讲方法

父母要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才好对症下药,这样的效果比盲目管教要有效得多。比如,许多孩子上学前都是由父母来收拾书包,父母动作稍慢了一点,就把迟到、落下功课等"罪过"全推到父母身上。面对这种情况,一位母亲就对女儿说:"收拾、整理书包是你自己的事,你不是说将来要当科学家吗?可你现在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做,将来怎么能做大事呢?"女儿听后,立马自己收拾书包去了。从那以后,她自己的事情再也不要家里人代劳了。

世界上有一种怪物,就是懒人;世界上有一种恶习,就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