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向南怀瑾借人生智慧
15320300000002

第2章 人生重要是做人

南怀瑾先生在学问和做人上更注重的是做人。他说:“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

“南怀瑾语录”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

有人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重要。不论你在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你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南怀瑾不但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兼修文武,也深谙做人的学问。他的朋友众多,遍及世界各地,各种政党派系身份的都有。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在如此复杂的政治、社会关系中进退自如,与各方人士相处甚洽。南怀瑾幽默地将自己做人立世的“秘诀”形象地称为“只买票、不进场”。所谓“只买票、不进场”,实际上就是一种做人的学问。

他常常自称“隐士”。隐士在政治上的态度,用西方政治哲学的观念叫做“不同意主张”,不反对,也不赞成。当然,这种不同意完全是个人化的。即使不同意某个派系的主张,他还是能够把各党各派人士都当做朋友。

起初,有人怀疑他是这一派那一党,给他戴上各种帽子和头衔。结果直至到今天,他始终还是一个隐士。他说:“我就是因为一辈子光买票、不进场,所以现在各方面都变成了朋友。”

从上面这件事可看出,南怀瑾先生做人的学问一点都不亚于他治学讲课的学问。他把做人称作“第一等学问”,可见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之道。

那么,学习这天下第一等重要的学问“做人”该从哪儿入手呢?建议从身边的人入手。一位作家说:一个人,如果一辈子能搞好身边七八个人的关系,也就基本掌握了做人的精髓了。他所谓的“七八个人”是指父母、配偶、关系最密切的上司或同事、最要好的朋友。如果连身边的人关系都搞不好,又怎么会和陌生人和睦相处呢?那做人肯定是失败的。

有的人毕业于名牌大学,不一定会做人;有的人从未进过学校的门,不一定不会做人。这并不是说读书没有用,而是说只会读书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做人的经验、办事的技巧不是课本上能够学到的。只会读书,充其量获得了人生需要的30%左右的学问;而不读书的人,如果他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留心学习,也能学到人生需要的70%左右的学问。很多博士在事业上的成就远不及一些读书不多的农民,原因即在于此。

尤其是做人的学问。并不是光啃书本所能学到的,书本只是间接经验,只有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才能学到做人的学问。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在如何做人方面关注不够,即使毕业于名牌大学,将来走上社会,仍然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因为知识技能仅仅是应用工具,做人的学问却能告诉人们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工具。好比一辆车,尽管它很豪华,很漂亮,如果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生疏,不懂交通规则,难免不出车祸。那还不如骑一辆破自行车稳当呢!所以说,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大学问。

如何做人呢?归纳《论语》中曾子和子夏的意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敬重贤人。在生活中,很多人瞧不起那些才能高、品行好的人,这恰恰暴露了自己不辨贤愚、狂妄自大的毛病。懂得敬重贤人,至少能证明你心有天平,懂得好坏,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

你能够敬重贤人,就体现出你谦逊做人的风度和教养,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

二是孝敬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很多人开始忙于事业,忽略了父母亲情,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来伤心痛悔,不是太迟了吗?

孔子曾遇到一个名叫丘吾子的高士,此人年少时遍览群书、周游天下,回来后双亲已经亡故了。所以他痛悔地对孔子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他还说:走了就不再来的,是年龄;失去了不能再见的,是双亲啊!孔子当即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这足以作为教训!”于是,弟子回去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人。孔子认为孝敬应该及时,不要等到将来。所以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父母在不远游,即使有重要工作,在外打工也要常回家看看。

三是忠于职守。在绝大多数领导者眼里,一点忠诚胜过更多智慧。一位大师说:“假如把智慧和勤奋看作金子那样珍贵,那么比金子还珍贵的就是忠诚。”

四是诚信待人。颜回曾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立身”,孔子的回答是:谦恭、尊重、忠诚、守信,可以立身。保持谦恭就能免于受众人所忌;尊重别人就会受到别人爱戴;待人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坚守信用别人就会依赖你。有人爱戴你,有人帮助你,有人依靠你,你一定能免除祸患。这样的人可以治理国家,何况安身立命呢?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诚信是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在社会上连脚都站不住,哪还谈得上发展呢?

五是勇于实践。做学问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让那么多知识、经验占用自己的大脑内存,也不是为了好玩,更不是为了向知识贫乏者炫耀自己多么有才华。归根结底,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不能用学问创造价值,跟没有学问也差不多,又何必费神去做学问呢?

任何学问都是有欠缺的,都会过时,只能在实践中完善它、改进它,才能长久。离开了实践,任何学问都是漏洞百出。以之自矜,只会得到“书呆子”的评价;以之示人,还会谬种流传,成为侵害他人思想的病毒。所以说,勇于实践,对于人生成长,至关重要。

人们常常慨叹:“做人难,难做人。”看来,南怀瑾先生所言非虚,做人确实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比较难的学问。不过,如果你能够仔细阅读“社会”这本无字的大书,并且勇于实践、认真总结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你会从“社会”这所大学顺利毕业的。

人生重要的是做人。不管你身处何地,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恪守做人的最基本的底线乃是我们终身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迈向成功的不可忽视与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拥有了做人的优秀品格,才能真正做好任何事情,从而达到完美与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