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向南怀瑾借人生智慧
15320300000047

第47章 同情弱者,人性本善

“南怀瑾语录”

做人的道理是应该如此: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必讨厌他,要同情他,能够帮助的就尽量帮助他,即使不能帮助也要包容人,原谅人家一点。如果自己是对的,当然要助人,自己不对就免谈。

同情心是一种美德,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可以体现人类善良的本质,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情感的体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这种微不足道的关怀。

“天下最高的学问是什么?”南怀瑾答曰:同情弱者,帮助弱者。同情弱者是人的一种天性和本能,一种美丽的本能,人类的和谐共存需要这种本能。因为有同情,人类才没有陷于过度的自私自利中;因为有同情,人类社会才不至于成为弱肉强食的野蛮丛林;因为有同情,人类才告别了动物性而有了社会文明。我们做学问,是想成为一个强者。但是,做强者,不等于取得了轻视、欺压弱者的资格,而是赋予了帮助弱者的责任。若放弃这一责任,则根本没有资格做强者。

在生活中,有的人看见残疾人,看见不幸的人,就嘲笑,就鄙视,他们想借此表达自己的高明,却正好证明了自己的人格还不到三寸高。

真正的大人物,都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哀民生之多艰难”,并愿意尽一已之力给弱者以帮助。孔子如此,屈原如此,其他伟大人物也无不如此。

南怀瑾讲过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有一个弟子,眼睛看不见,但还是自己缝衣服。有一天他穿不起针线来,就在那里大声叫,要求同学帮助他穿一下针线。但是他的同学,那一班罗汉们,都在打坐入定了,没人理他。释迦牟尼这位老师,就自己下来帮他穿好针线,交到他手上,教他怎样缝。这个学生一听到声音,才知道是释迦牟尼。他说,老师怎么亲自来?释迦牟尼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而且马上对所有的弟子们上了一课说,人应该做的,就是这种事,为什么不肯帮助残废的人、穷苦的人?”

我们在弱势者面前,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低调一些,莫炫耀自己成功。

炫耀的目的是期待在对方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炫耀的结果却会使对方的心离你越来越远。“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尊敬强者也是人类的天性。弱到让人瞧不起当然不行,强到让人看不惯更不行。假如你已经强大到足以让对方尊敬,就应该低调一些,谦逊一些。这是一种聪明的做人之法。

第二,尊重他,莫伤其面子。

大凡一个人失意了,情绪低落,需要受到鼓励;心情难受,需要得到安抚。如果你鼓励他,安抚他,他不但不会嫉妒你的成就,还会对你感激备至。

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给他们提供帮助。如果大的帮助力所不及,一些小事起码是可以做的,比如:在车船上主动给老弱者让座,遇到有人问路,热情指点,等等。这些小事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培根说:“同情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孟德斯鸠也说过:“同情是善良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所以,人不可无同情心,同情心可以使人变得可亲可敬,变得伟大崇高。诗人杜甫,只有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滚烫的诗句,才能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诗人龚自珍,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肺腑心声,表现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面似冷峻的鲁迅先生,则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拳拳之心,更显其思想之深邃,道德之高尚;而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到遇难矿工家里慰问吊唁,潸然落泪,温家宝总理用满腔真情告诉我们什么叫“情为民所系”。

同情心还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世界各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中国人也不甘落后,短短几天就捐赠了数十亿元的现金与物资。这次灾难,也是对地球村居民同情心的一次大检阅、大洗礼。

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是冷酷残忍的人;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世界,是冷漠可怕的世界。但同情心不会自发产生,同情心也要靠精心培植和维护。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才能长成同情之花;全社会都为同情心叫好呐喊,才能形成一个充满同情心的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