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中旬,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城乡各族人民都在为一位年仅21岁,以身殉职的水文技术员哀悼和惋惜。他就是为支援山区建设,从大都市来到固原的上海籍青年陈廼瑜。几天前,他为获取可靠的水文资料,确保固原清水河下游水库和数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与洪水搏斗中英勇牺牲。
陈廼瑜1938年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56年响应党“参加西北建设”的伟大号召,不远千里,从上海来到山城固原,担任固原专署农业局水利助理技术员。
1958年2月,泾源县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征服老龙潭,引水上关山”的宏伟工程,陈廼瑜被派去进行渠道的勘测工作。老龙潭两侧是高达数百公尺的悬崖绝壁,过去群众在这里为谋生砍柴、挖药,经常发生摔死人的事件。要将老龙潭的水引上关山,工程非常艰险。很多人听说要在这里修渠引水,都认为不大可能。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顾虑重重,有畏难情绪。陈廼瑜不怕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数次爬越人迹罕至的老虎嘴和龙王砭,终于把测量标杆插上了老龙潭的悬崖峭壁,出色地完成了勘测任务。工程开工之后,他担任施工技术员,一直到渠道完工,才最后离开老龙潭。施工过程中,他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工作,在严寒的冬天,他带着仪器,整天在老龙潭的悬崖绝壁上勘测,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手冻裂了也全然不顾。当工程进入最艰险的阶段时,在陈廼瑜的主动要求下,组成了由20多名团员和青年组成的突击队,他任队长,带领大家面对着老龙潭向党宣誓:“水不上山,人不下山,如果双腿跌伤了,就绑好伤口还要继续战斗,如果双手被炸断了,也要用牙齿咬住绳子继续工作……”最后终于胜利完成了测量定线任务。勘测、定线、施工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任务,对参加工作不久、只有21岁的陈廼瑜来说,是一个并不熟悉的新课题。但他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一切的高度责任感,认真钻研,由不懂到懂,由外行变成内行,克服和战胜了种种困难,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提前完成。1958年,他被评为固原专区的先进工作者,先后出席自治区和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荣获共青团中央和宁夏团委的奖状。
1959年8月16日晚上,固原地区突降暴雨,正在修建中的沈家河水库的大坝和下游张家湾水库工程的安全受到清水河洪水的直接威胁。17日,清水河上游洪水暴发,河水猛涨,严重威胁着沈家河水库的安全及其下游数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掌握洪水流量,陈廼瑜等三位同志担任了测量洪峰的任务,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多次下水,探测水势。虽然水势很凶猛,但他想到的是大坝,是水库,是人民的幸福和安全。当他已在洪水中测得初步资料以后,为了取得更可靠的资料,便毅然决然冒着危险,第二次跳进波涛汹涌的洪水,不料,水势太猛,一个浪头打来,将他吞没,再也没有上来。后来,人们才在下游打捞到他的遗体。
陈廼瑜全心全意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当地群众请教,吸取群众的经验和意见,从而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同时,他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耐心地传授给当地群众,在老龙潭工地上就有20名青年经过他的帮助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技术。他的生活简朴,工资收入每月除了供养父母和弟弟上学外,其余的钱都存入银行,并积极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陈廼瑜牺牲后,自治区党委书记李景林做诗赞誉了陈廼瑜的一生。
陈廼瑜同志,
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
把青春献给祖国的需要,
由东海奔到塞西;
舍身于水利事业,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陈廼瑜同志,
共产主义的战士;
老龙潭战斗中大显身手,
清水河洪峰上光荣牺牲;
给人民留下永远难忘的功绩,
是全国青年群英会的旗帜;
可惜年仅二十一岁,
不幸竟然长逝;
未尽的事业,
自有千万青年来继承你的遗志。
1959年8月19日,固原地委、专署机关干部、部队代表和教师共1000多人,为光荣牺牲的陈廼瑜举行了追悼大会。中共固原地委副书记夏生秀等领导出席了大会。中共固原地委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田增林,根据陈廼瑜生前的要求,宣读了党委追认陈廼瑜为中共党员的决定。共青团固原地委宣布了“关于号召全专区青年学习陈廼瑜同志高尚品质”的决定,号召固原地区全体团员和青年,学习陈廼瑜把一切献给党的高贵品质。《宁夏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区人民学习陈廼瑜的高尚品质。9月1日,共青团银川市委要求团员和青年学习陈廼瑜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高贵品质。
1959年12月16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陈廼瑜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