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15324300000025

第25章 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李军宁、张小军等

1987年9月2日,贺兰山一带突降大雨,山洪暴发,石炭井矿区的塔塔沟口洪水带着沙石以每秒6米的速度奔腾下泻。宁夏煤炭基建公司女工徐龙英带着5岁半的独生子和同伴马梅荣、王英兰一行踏着泥泞的河沟回家,行至塔塔沟口时,山洪来临,她们被湍急的洪流围困,平时的过水路面已成为狂涛奔腾的河流,处境异常危险。驻贺兰山守备二团战士李军宁、王保忠、王大明和任敏外出归队也途经这里,他们透过大雨发现前面的河滩上有三名妇女,其中一个还抱着一个小孩,正在冒险涉水过河……这时雨越下越大,水流越来越急,洪水已淹过膝盖,还在迅速上涨,转眼已到了腰际,在洪水中的女工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小孩哭喊,妇女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李军宁等四名战士见此情景,二话没说,立即冲入水中,接过小孩背在背上,扶着三名妇女趟水过河。这时到部队机关办事的战士张小军也追了上来,加入营救群众的行列,一同向河对岸跋涉。刚走了几步,后面又传来一阵喊叫声,张小军、李军宁回头一看,在河滩上还有四名女学生在求救。他们又从洪水中返回去接女学生。正在此时,本团外出办事的排长张静和苏恒军也赶了过来。就这样,来自不同单位,互不相识,但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走到了一起,大家手拉手,肩并肩,与洪水搏斗,抢救被困群众。王保忠和李军宁轮换背着小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慢慢移动,走到河心,洪水猛涨,要想继续前进危险极大,后退更不可能,他们只好向河中的一块浅滩靠去。这时,一道一米多高的浪头迎面打来,将王保忠和李军宁冲倒,小孩落水,被洪水卷走。李军宁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去救小孩,又一个浪头从后面扑来,李军宁再次被洪水吞没。王保忠几次想站立起来,都被水里夹带的流石击倒,双腿多处被划伤,他全然不顾,第四次从水中抬起头,眼见小孩在前方随着大浪漂流,他使出全身力气猛扑过去,紧紧将小孩抱住托起,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激流冲向下游。

跟在后面的排长张静,看到小孩和王保忠被激流卷走,冲上去救他们,但水急石多,也被洪水掀翻。张静紧游几下靠近了小孩和王保忠,猛推一把,将他们向河中的浅滩推去,然后又去救李军宁。他听到李军宁断断续续地喊:“别管我……快救……小孩……”一个大浪打来,他和李军宁一起被浊浪卷走,张静被冲出500多米,在一个浅滩处停了下来,后来被当地群众和赶来的战友救上了岸,而李军宁却被滔滔的洪水冲走。

王保忠怀抱小男孩挣扎着登上浅滩,他看到小孩双目紧闭,腹部鼓胀,昏迷不醒,就急忙做人工呼吸,小孩哭出了声,王保忠一头栽倒在地,昏迷过去。搀扶妇女的王大明、任敏和张小军,看到战友被洪水卷走,心急如焚,都想去救,可刚一松手,女工和女学生就被洪水冲倒了。他们又紧挽手臂,拼命保护着妇女和学生的安全。女学生徐苏玲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双腿打颤,身体几次要下沉,被任敏托起。洪水还在升高,浊浪不断打来,如再登不了岸,就有被全部冲走的危险。为了让妇女学生尽快脱离险境,张小军主动到前面探路,他嘱托战友们保护好妇女学生,转身朝岸边小心地探去。战友们高喊:“注意,危险!”张小军全然不顾,继续前进。眼看就要到岸边了,又被洪水冲倒,只听他在激流中大喊:“小心,不要过来!”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冲走。排长苏恒军扑上去救张小军,被浊浪击倒,冲出50多米,后获救。

战士们顶着恶浪,忍着饥饿和寒冷,顽强地保护着妇女学生和儿童,一步步地挪动着,经过3个多小时的搏斗,终于将她们救出险境。李军宁和张小军不幸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张静和王保忠负伤住进了医院,被困的妇女、学生及儿童全部脱险。在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官兵被地方领导和群众誉为“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宁夏军区为李军宁、张小军追记一等功并追认为中共党员,批准他们为革命烈士。守备师党委为张静、王保忠记二等功,为任敏、王大明、苏恒军记三等功,并决定在全师范围内开展向“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学习活动。9月28日,宁夏军区在守备二团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表彰“七勇士”,自治区领导到会讲话,号召全区人民向“七勇士”学习。《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人民军队报》、《宁夏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展“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向舍身保护群众的7名解放军学习。银南地委也发出向吴忠籍英雄战士李军宁学习的决定。9月10日,吴忠市在涝河桥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李军宁烈士遗体安葬仪式。

“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之一——一等功臣、革命烈士李军宁

李军宁,汉族,宁夏吴忠市人,1968年出生,1986年11月应征入伍,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之一。生前为驻宁某守备师第二团警通连战士,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为革命烈士。

李军宁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善良热情的性格。上学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参军后,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乐于助人,立志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入伍后短短的八个月,他就入了团,受到营、连嘉奖各一次。

1987年1月的一天,李军宁外出办事,在返回驻地的途中,看到一位老大爷蹲在路旁愁眉不展,便上前询问。原来,这位老大爷是从甘肃来看望儿子的,因为记错了地址,提前下了车。老人又背着两个大行李包,一时没有了主意。李军宁劝老人不要着急,答应帮他找到儿子,然后将两个大行李包背在身上,扶着老人走了十多里路。老人实在走不动了,他叫老人先在路边休息,自己背着行李又走了二十多里路,找到了老人的儿子,又领着老人的儿子将老人接回,才放心归队。7月的一天,李军宁到石炭井菜市场为连队买菜。突然,两个歹徒抢走了一位老年妇女的钱包,李军宁丢下自己的东西,就去追赶。两歹徒见他只有一人,就一起扑上来打他。李军宁拼力搏斗,身上好几处受伤,但仍紧紧抓住歹徒不放,随后追上来的群众将歹徒抓住,把钱包还给了老年妇女。

在连队,战友的衣服破了,他抽空帮忙缝补;战友的衣服脏了,他不声不响地拿去洗,还叠好放在床头。他看炊事班的同志很少有休息日,一到节假日就去帮厨。战士田铁宁的家乡西吉县是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加之田铁宁家弟妹多,家中劳力少,家庭生活相当困难。一次,他母亲有病,急着用钱,就来信向小田求援。小田想卖掉几件军衣,李军宁知道后阻止了小田的想法,背着小田将自己30多元津贴寄给了小田家。连里知道此事后,发动大家给小田家捐款,解了他家燃眉之急。

入伍后,李军宁除了正课时间抓紧训练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小灶”,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团、连多次的军事、政治、文化考核中,他都取得优异成绩。1987年6月中旬,李军宁参加团里组织的有线通信兵专业训练。训练中,别人练一次,他练两三次,别人练八小时,他练十二个小时。有线通信兵攀登固定训练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训练课目,要求战士不用任何工具,完全靠四肢的力量,将电话线架在7米高的电线杆上。为了掌握要领,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夜里,他和战友在月光下,一次次的练攀登。李军宁的手和胳膊上扎满了木刺,鲜血直流,但他毫不退缩,一连两个月,坚持加班加点训练,终于将攀登训练成绩从3分钟提高到40秒,达到了优秀成绩的标准。后来,他在参加师组织的有线通信兵专业比武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之一——一等功臣、革命烈士张小军

张小军,汉族,陕西省兴平县人。1967年出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7月加入共青团,“奋勇战山洪,舍身救群众七勇士”之一。生前为驻宁某守备师第二团七连战士。1987年9月2日,在贺兰山洪水将儿童和妇女围困时,自告奋勇到洪水中探路,不幸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