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15324300000026

第26章 铁道卫士——史福禄

1989年7月14日19时15分,银川铁路分局中卫工务段K688道口响起有列车通过的信号铃声,道口看守工史福禄放下了栏木,并密切注视着栏木两边的行人和车辆。这时,道口北端一台调车机正从8道牵引16个车体经道口驶往牵出线;道口南面1036次货车到达中卫站后摘头,由5道经正线转2道通过道口进入机车库。中卫县一中副校长崔强林见北端调车机已驶出道口,误以为道口马上就可放行,便推着自行车从道口南面钻过栏木,闯入正线道心。突然,他发现1036次机车正快速向他驶来,距他仅四五米远,崔强林不知所措,呆立在道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史福禄奋不顾身,一个箭步冲上去,猛力将崔强林推出道心,史福禄却被疾驰而来的机车撞出八九米远,倒在铁轨上,车轮从其身上轧了过去,壮烈牺牲。

史福禄是河北省满城县要村乡人,1941年7月18日出生,高小文化程度。1958年10月,从家乡来到宁夏,在中卫铁路工区当了一名养路工。1962年,被调到银川铁路分局中卫柔远工务段当养路工,他总是出工走在前头,收工走在后头,无论重活累活都抢着干。工作中他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细心观察和揣摩老工人的作业程序。因文化水平低,他刻苦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和各项规章,那时工区没有电灯,他就伏在自制的小油灯下又读又写、又算又画。为了能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熟练运用,他召集工区的同志一道利用业余时间,把废枕木和废钢轨抬到院内,进行养路工业务模拟训练。经过反复多次的刻苦学习和实践,很快掌握了铁路养护知识的有关规章,练就了一身养路过硬本领,成了工区一名得力的生产骨干。

沙坡头工区位于中卫县城以西的腾格里沙漠边缘,气候恶劣,风沙肆虐,不仅生活条件艰苦,线路养护条件也异常复杂:大长坡道,小半径曲线。流沙路基,线路质量很差,工区经常完不成规定的轨检指标,许多人不愿到这里工作。1971年,当组织上决定调史福禄到沙坡头工区去时,他二话没说,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沙坡头工区安下了家。

一到工区他就投入到“大打线路质量翻身仗”的战斗之中。沙坡头站内三道钢轨型号复杂,又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断轨现象,是工区工作的不安全地段。经段上和工区研究,决定更换三道全部钢轨。换轨起道钉非常辛苦,道钉锈在枕木里,要起出来十分费劲。史福禄抢着带头干这些苦活、难活,起道钉时,他不小心碰伤右手指,骨头都露了出来,大家劝他休息,他说啥也不肯。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工区职工干劲倍增,六个人一天换了四十多根钢轨,创造了工区换轨的历史新纪录,为此工长在全工区会上表扬了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史福禄和全工区职工的共同努力,线路质量逐渐提高,摘掉了工区的落后帽子。从1974年以后,沙坡头工区连续多年被分局、路局和段评为先进工区与先进集体。1989年被铁道部命名为“安全优质工区”。

在长达31年的养路生涯里,史福禄年年出满勤,干满点。为了工作,常常顾不上自家的事。1964年4月17日,他的妻子分娩期来临,肚子剧疼,请求史福禄不要去上班了。但当时工区工作太忙,他确实脱不开身,便找来工友的爱人何嫂到家关照妻子,他匆匆赶到工地。当他下班回到家,却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妻子哭哑了嗓子,何嫂不停地抹泪,床边放着一个因耽误了时间难产而夭折的孩子。史福禄看着这一切,泪如泉涌。1974年,他在柔远堡当养路工时,在一次工作中不慎闪了腰,自那以后得了腰疼病,每当天阴下雨或劳累过度,腰就疼得难以忍受,但他总是默不出声,以惊人的毅力克制自己,利用休班时间到卫生所要点药,从未因此而影响工作。

史福禄在柔远堡和沙坡头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兼任工区伙食团管理员。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记伙食账,利用星期日回家的机会为伙食团买粮、买菜、买油盐酱醋。当时买粮要徒步三四里地,用架子车把粮拉到火车站,然后装到客车或货车上,到了工区再一袋袋卸下来,往往一个星期日的休息时间全用在这上面了。长此以往,妻子和子女有些责怪他,但史福禄总是对家人说:“自己辛苦点算不了什么,只要大家生活好,安全生产不出事,这点事情干了值得!”

史福禄除兼任工区伙食团管理员外,还长期兼任工区财产保管员。他每天提前到工区,把铁镐、铁锹、五齿叉和压机等各种养路工具准备好。收工后,他又把工具逐一进行清点,一件件搬回工具房摆放整齐,镐把或锹把断了,他利用空余时间及时换上新的,或将旧的修理后再使用,那时,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维修工具或理整工具房。在他当保管员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工具失修而影响工作的事。

沿线小站生活用水十分困难,有时机车送水不及时,工区要派人到垂直120多米沙山下的黄河里去担水,路难行且又累,为挑一担水沿着弯弯曲曲的沙山路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每遇这种情况,史福禄总是悄悄地担上水桶下山挑水。炊事员休假,工区让他代炊,他欣然接受;让他替班巡道,他背上巡道袋,提上道钉锤就走。

1974年的一天夜里,史福禄在替班巡道中,突然发现线路旁有不少铜板,大的约二十多斤,小的也有七八斤,共有四十多件。史福禄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列车上掉下来的,一定是窃贼所为,决不能让国家财产落到窃贼手里。他把铜板埋在沙里,立即跑回工区叫人,连夜用单轨车把这一千多斤铜板拉回工区,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为此,受到段领导和保卫部门的表扬,职工们也称他为忠诚的“铁道卫士”。

史福禄平时言语不多,但对职工却有一副热心肠,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他都挂在心上。职工练红成是个独生子,父亲去世料理丧事人手不够,史福禄不请自到,连续几天下班后到其家中帮忙,一直到丧事料理完。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的日子里,柔远堡工区一养路工因工负伤,生命垂危,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列车晚点误趟,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史福禄想方设法将这位工人送进了医院,使其得到及时治疗。他在柔远堡段工作期间,老工人黄述学爱人来工区居住,老黄不会骑自行车,去中卫购买粮油非常为难,史福禄得知此事后,便月月按时把粮油买回来送到老黄家。职工朱才忠1973年从江南鱼米之乡来到塞北的沙坡头工区,生活很不习惯,史福禄从工作到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他。朱才忠爱吃米饭,但当时大米供应很少,工区一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米饭,一人一份,小朱每星期就盼望这一顿大米饭。史福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次吃米饭时,史福禄都将自己的一份米饭扣到小朱的碗里。

1982年,史福禄又被调到中卫养路工区工作。中卫是个较大的车站,有十几股道,70多组道岔,道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运输生产。工长派他带一名女职工和一名新工人改道作业。一天,他们干了一天的活,已到下班时间,史福禄在回检时发现一组道岔顺坡超限,便决定立即返工,当时两位年轻人很不乐意。史福禄严肃地说:“干咱们这项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稍有疏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不堪设想的。”在他的带动下,三个人一直把道岔按要求整治好才收工。由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他整修改造的40多组道岔,组组达到合格以上标准,从没因设备出过一次问题,为此,他被段上评为先进生产者。1986年,由于工作需要,他又调到道口工作,他忠于职守,严守规章,每天提前接班,并及时做小补修,还利用业余时间美化道口,始终保持道口和道口房清洁卫生。

史福禄一家六口,以前一直租住民房,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两间民房实在安排不开,1976年他和妻子、孩子在火车站附近的臭水坑旁自盖了七间简易房。1986年,铁路分局决定在此盖一栋家属楼,动员该地七户居民拆迁,其中有些搬迁户想乘机多要房而拖着不搬。当领导找史福禄谈话后,他第一个搬迁,只要了家属楼中的一套房,而被拆掉与他同样数量自建房的职工都分了两三套房。史福禄三十多年如一日,时刻把国家和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的这种克己奉公,识大体、顾大局,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优良品德,为铁路职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史福禄牺牲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等全国各大新闻媒介都相继报道了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自治区党委追认史福禄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兰州铁路局党委发出了开展向史福禄烈士学习活动的通知。1990年9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史福禄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