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15324300000036

第36章 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安景玉

在塞上古城银川,有一位公安干警,从警26年,无论是做刑警,还是当缉毒警,始终战斗在最前沿,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临危不惧,冲锋陷阵,屡破大案。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倒在了云南缉毒前线,他就是银川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民警安景玉。

安景玉,男,1958年9月13日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调入公安部门工作,199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程度,三级警督警衔。先后在银川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工作,1997年1月调银川市公安局缉毒支队任民警。

安景玉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刑侦、禁毒第一线,曾多次化装侦察,深入毒穴与毒贩斗智斗勇,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先后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200余起,抓获毒贩50余名,抓获吸毒人员450余名,缴获海洛因1000多克。特别是积极参与了“7·28”特大跨国贩毒案的侦破工作,为侦破该案的统一指挥提供了重要情报和证据。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刑侦工作先进个人、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多次受到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的表彰奖励。

1998年9月4日,大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一名毒贩准备在同心县丁塘乡李家岗子村贩卖毒品。安景玉与其他三名战友按照领导部署,当日赶到目的地观察地形,深夜潜入毒贩住所附近实施监控,待机抓捕,受到了当地几十名不明真相的村民两个小时的围攻。安景玉处惊不乱,果断要求战友宁可挨打,千万不能暴露目的。经过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一举侦破了“9·4”重大贩毒案件,毒贩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99年10月,在侦破公安局挂牌的“7·28”制贩冰毒特大案件中,安景玉抛下有病住院的妻子,未请一次假,未回一次家,不分昼夜,加班加点200多天,为案件的侦破做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此,荣立三等功。

2000年夏季的三伏天,当获悉同心县韦州镇毒贩欲出售毒品海洛因的线索后,安景玉同战友立即赶到贩毒嫌疑人可能现身之地,经过侦查,决定在双方交易时抓捕。为抓捕毒犯,安景玉主动请缨,钻入“夏利”车狭小的后备箱等待出击的时机。当日,骄阳似火,酷暑难当,闷得他汗流如柱,全身湿透,5个小时后,毒贩终于上钩。在毒贩进行毒品交易时,隐藏在后备箱的安景玉和车上的战友准确把握时机,将涉嫌特大贩毒案的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而过度脱水的他一口气喝了16碗茶水。

2000年7月,安景玉和战友们破获了一起团伙贩毒案。这个团伙中,有一犯罪嫌疑人,其妻子不辞而别去向不明,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在被刑拘前,其母亲把7岁孙子放下后就匆忙离去,犯罪嫌疑人见到儿子后沉默不语,拒不承认已交代的犯罪事实。主办案件的安景玉看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心思是担心入狱后孩子没有人照料,便找到孩子的爷爷奶奶,让他们承担起监护责任。犯罪嫌疑人的父母蛮横无理,说什么也不接纳自己的亲孙子。面对这一切,安景玉对犯罪嫌疑人掷地有声地说:“请你相信政府,孩子交给我,我们会安排好你儿子的。”犯罪嫌疑人这才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安景玉把孩子领回家中,给孩子洗澡换衣,让自己的父母当亲孙子一样照顾。20多天后,年迈的父母患病照顾孩子确有困难,安景玉只好通过熟人把孩子托付给政府的一个老年公寓,临行又买了一大堆换洗的新衣和零食,才依依不舍地离去。4年后,该犯从监狱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安景玉表示真诚的感谢。

2004年8月18日,市局组织民警到医院体检,查出安景玉患心脏房颤、胆囊炎等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并开出了住院通知书。战友、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住院治疗,但安景玉刚刚接受了新任务,顾不上住院治疗,第二天便乘坐南下的列车赶赴公安部禁毒局驻滇联络办事处继续办案。8月22日,安景玉在办公室忙完公务后,感到身体不适,湖北公安机关派驻滇联络办的张立春看见后,立即陪同他到附近的一家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心律不齐。医生警告他不能再继续劳累,应该住院治疗,但他仍旧考虑工作没有住院。就在张立春陪他返回驻地的途中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8月23日以身殉职。

2004年11月4日,自治区公安厅授予安景玉全区公安机关“十佳民警”荣誉称号。银川市委追授他为“银川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签署命令,追授安景玉“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