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充满创造力
15335100000019

第19章 培养孩子的变通能力

变通能力主要是指人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行为或思想做出适当的改变。这种反应有时候是一种本能反应,有时候需要经过严密思考之后才能做出更为正确的决策。对于孩子而言,这种变通能力是最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孩子具备了这种能力时,他们才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对待事物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决策,让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训练应该有目的性,让孩子在学会变通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要知道,活跃的思维是培养创造力最关键的因素,最为坚实的基础。

思维灵活的孩子一般不会走进死胡同,一条路行不通,他们会换一条路去走。这些孩子懂得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与独特眼光另辟蹊径;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懂得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多角度思考,逐渐寻找一个最容易的突破口。应变能力与创造力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懂得应变,创造力才会得到开发。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认为只有遇到事情懂得变通的人才能显达。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已经变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有一次,司马光与几个小伙伴们在后院中玩耍。院子中有一口大水缸,有一个顽皮的小孩竟然爬到缸沿上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掉进了盛满水的大水缸里面。缸大水深,眼看那个孩子就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找大人求救。此时,司马光却急中生智,在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应变能力不但是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也是进行创造力开发的前提。

下面我们就帮父母们一下忙,告诉你们如何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

第一,为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由于紧张刺激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应变思维。活动中的很多细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在孩子身临其境的时候得到锻炼。让孩子参加训练营的探险活动、大型的智力竞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父母能够为孩子策划一些小型活动,进行情景教育,教会孩子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在生活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发生,即便我们遇不到,电视里、收音机里每天都在报道某地又遭遇了什么事件,而父母恰好可以利用这些实例教导孩子怎样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在孩子真正面临意外的时候,这些情景教育就变得重要了。

果果的爸爸是十分注重对果果应变能力的培养,周末在家的时候竟然会教果果使用灭火器,而果果也学得不亦乐乎,此时,妈妈总是漫不经心地说:“孩子还小,不用的。”爸爸很认真地说道:“这是生存必备。”

事情真的就这样发生了。

有一天,果果的爸妈去参加聚会了,只有果果和奶奶两个人在家,小果果吵着肚子饿,于是奶奶下厨房为果果煮面吃,刚刚将锅放在煤火上,此时,电话铃响了,奶奶便到客厅接电话,聊着聊着就忘记了厨房的事情,奶奶先是闻到了一股味道,过了半分钟的时间,只见厨房里泛起红彤彤的火光,奶奶看到这一幕,惊慌失措,大叫起来,奇怪的是,果果从房间里跑出来,看到厨房惊险的场面竟然没有被吓哭,反而若有所思,然后拽着奶奶的衣角,用手指着灭火器,奶奶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的一样,几个箭步就将灭火器抓到了手里,一场火灾就这样避免了。

果果的爸爸十分重视培养孩子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对于果果可以说是训练有素。若是他没有教给果果怎样使用灭火器,那么当果果看到火之后即便会拨打求救电话,时间也会因此拖延,火势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果果家的损失就会更大。相反,由于爸爸之前的教诲,果果学会了怎样面对火灾,她心里对这个有把握,心态自然就比较放松了,处理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果果的方法简单有效,其实全都依赖于爸爸在日常生活中对她的引导。

其实,我们在新闻报道看到的又何止火灾呢?地震、水灾、塌方、抢劫等突发性事件不胜枚举,父母在接触这类事件的时候,可以对这些事件作出具体的分析与引导,有效地引导孩子思考应对措施。那么,万一孩子某一天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他的脑海里面就会浮现出父母平时对他的教诲,也就不会那么慌张,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对,把伤害与危险降到最低,这比任何救星都要来得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