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充满创造力
15335100000045

第45章 观察力也有特殊性

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无不具有超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又与观察力息息相关,有人形象地比喻,观察力是创造力结构的眼睛。由此可见,观察力对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法国作家莫泊桑年轻的时候,一天,从别人那里听来几个既新鲜有趣又生动感人的故事,于是就想着把这些故事写成小说。但是到底怎么写,他的心里也拿不定主意,便跑去向福楼拜请教。在福楼拜面前,他把故事描述了一遍,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故事内容足够丰富,可以写出作品来。”他很期待福楼拜能给些意见。福楼拜看了看这位一心虔诚的年轻人说:“我看你还是不要写这些故事比较好,希望你这样练习一下,骑马出去走走,一两个钟头后回来,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在纸上记录下来。”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话,就按照导师的说法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打消了靠听故事来写故事的念头,回家后写出了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事情,有些事物还将其加以想象,看到的事情多了,观察的细致了,创造力也变得丰富起来。从此以后,他就依照这种方法练习自己的写作技巧,几年后,终于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由于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具备观察能力对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人的身心发展除了受一定遗传影响外,更多的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智慧头脑,父母从孩子很小就应该开始对其进行培养,还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孩子增长见识,让孩子大胆观察,并善于观察,为其智力发展开启一扇探索外部世界明亮的“天窗”。

你或许会说,孩子平常不就是在不停地看,不停地听,到处去摸、去试,自然就会练出很强的观察力了呀!难道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吗?真的就是如此简单吗?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的感知活动,有助于脑部智力的开发,对于创造力具有直观的影响,因此培养孩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才会变得如此重要。有一句俗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虽然天性好奇,表现出爱动、爱提问等行为,却很少带有目的、怀有意识、有效地进行观察行为。实际上,孩子的观察力受其年龄制约而水平较低,所以更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认真观察外界发生的变化,让大脑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富有创造力。

那么,在孩子幼儿期的时候,其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出特殊的一面,家长要有目的地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就必须了解孩子观察力的这种特殊性。以下就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观察具有不稳定性

幼儿虽然每天接触很多事物,但对很多事物还都是视而不见的。什么事物吸引他,他就看什么,一般很少会有意识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很容易受到事物显著的外部特征及当时的兴趣、情绪所支配,并且常常会在观察过程中忘记,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这对于创造力的开发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观察注意力时间短

一般情况下,三岁左右的孩子在图片上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能延续5~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相对延长,到六岁时大约能够达到12分钟。但对于孩子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时间会更短,有的不到一两分钟。因此,父母应该抓住其特点,对孩子进行阶段性的培养,促进脑部智力的开发。

(3)观察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

三岁的孩子在观看图形时,眼睛到处扫描,因为他们眼球运动的轨迹是无章可循的,五至六岁孩子在观图时的眼动轨迹会越来越契合图形的轮廓。也就是说,孩子年龄越小,在观察物体时越缺乏系统性。同时,孩子往往也无法归纳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概括性。

因此在培养孩子观察力时,父母应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或者对孩子就事物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锻炼大脑的灵活度,让孩子的观察有计划,并逐渐具备系统性和概括性,从而使孩子的观察能力一步步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在平时多看、多听、多接触,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可以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发挥创造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