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人格地图
15347700000004

第4章 中国人人格之宽容与排外

中国人一般气度都比较大,对外来的人和文化都能以礼相待,予以包容,不予排斥。仅个别地方的人有一些歧视排外行为。各地表现形式又都不一。

东北人长期形成慷慨待客、花钱大方、爱摆阔气、饮酒海量、不拘小节的人格,处处表现出大度之气。他们从不排外,具有豁达的容纳性和雍容大度的良好心态。

新疆位居东西文化交流的要冲,是两河、地中海、北印度和中国中原文化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和传播中介。这得天独后的开放型地理环境,使得新疆能博采众长,以极其宽大的胸怀开放求新、兼容并蓄,不断进取、充实自己,逐步形成雄浑壮大、灿烂辉煌的多元文化。

由于河南特殊的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中原地区门户洞开,南北商贾,云集中原。中原大地历来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从而孕育了河南人心怀坦荡、待人宽容、从不排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包容一切的优秀人格。河南人从来不排外,从来不歧视任何外地人,这里成为外地人生活的乐园。河南人是最能兼收并蓄的,具有最为“雍容大度”的气派和风格,他们早已形成了宽容、厚道、平和的国民心态。

南京人从来都是宽容的。事实上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很少去思索自己究竟是不是南京人,绝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不是南京人,他们都习惯地以自己的祖籍来回答你。这与“阿拉上海人”根本不同,南京人从来不排外,很少使用“外地人”、“乡下人”等带有鄙视语调的词。在南京似乎没有什么主客之别,所以南京几乎是外地人的天堂。

浙江龙游商人有良好的开放心态,他们能容纳外地商人,包括周围的徽商、闽商、赣商等来自己家乡经商,并相处友善,善于吸收他们经商的长处,甚至融入龙游帮中,共同谋生发展,真有“海纳百川”的气量。

湖北人总体上灵巧清奇,很有开放性、创造性,并养成兼容并包的胸襟和追新逐奇的心态。他们比较宽容,从来不会瞧不起外地人,这可能与他们自己绝大多数也是早些年从外地迁移过来有关。湖北人爱憎分明,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不会耍弄阴谋诡计,对人总是“以诚相待”,比较好打交道,易交朋友。

湖南人也从不排外,而且还乐于助人。湖南人帮忙很讲究是非感,而且帮得很实在,他们认为,你既然有求于他,对他很尊重,他能为你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他也很有面子,所以很乐意不遗余力地去做,甚至想得比你还周到。最典型的是由毛泽东亲自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雷锋同志,他是湖南望城县人,他的事迹家喻户晓,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已传向全球了。

四川因远离中原王朝,自古是放逐流犯的场所;富饶的天府粮仓,历来是接济灾民的好地方;因此在历史上四川人收容、接纳、接待了无数外来人口,他们对外来人口历来都是以热情厚道、助人为乐的精神相待。四川人在他们生存的封闭环境中,时时表现出开放、宽容的心胸和肚量。他们容易与人相处,在人际关系上,注意尊重别人的人格,善于调和折中、化解矛盾、顾全大局、相互照应。

广东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能以邻为友、相处相安。具有很强的开放、开拓和应变性。从而表现得特别精明、灵活和能干。保留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激励奋发的崇高品德。广东人从不排外,他们对异乡人很宽容、很善意,这里自古经商,来广东的异乡人多,他们远走他乡的也多,一来一往,广东人对异乡人有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尊重。广东人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才使广东走向全国,步入世界。

山东人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和同乡意识,在他们心目中,觉得只有自己的家乡最可爱,与自己的老乡最亲近,喜欢结成只有自己乡土的同乡会或小圈子,自然就会排斥其他地方的人。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经济上取得成功之后,逐渐增长了自足自满的意识和排外意识。他们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后,不仅瞧不起周边各省的人,甚至连本省落后地区的人也瞧不大起,看人眼光也变得势利起来。

上海人过去自恃为全国第一大城市,经济发达,傲居全国,雄视四方,不可一世,并自认为见多识广,傲气十足,总是看不起外地人,往往以衣貌取人,甚至以口音取人,歧视外地人。对外地人有一种明显的、也是可笑的优越感,结果上海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其实真正的上海人绝大部分在市郊,城里的“上海人”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外地人,他们自持有常住户口,就认为自己是上海人了,他们瞧不起外地人,实际是自己瞧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