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人格地图
15347700000046

第46章 山东好汉 刚烈不阿

人们常说“自古山东出好汉”。好汉在山东各地普遍都有,崇尚好汉是山东人的一种独特民情。人们对山东大汉的印象是:身材魁伟,行侠仗义,面带敦厚,不善言辞,待人诚恳,最讲义气。中国小说家描写山东人时,总免不了要描写山东大汉的威武形象,他们笔下的秦琼、武松、李逵、鲁智深……个个都是虎背熊腰,端的一副豪迈神威,富有吸引力。山东人的这种高大威武的形象与西方人的小说里所描写的形体瘦小、鼻子塌陷、颧骨突出的中国人形象截然不同。

利希霍芬说,山东人是黑瘦体型的人种:

和南方人相比,山东人微黑,眼睛丰满,不似广东人那样平陷,体格瘦长。

日本学者坂元宇一郎对中国人的体型作了系统的研究后认为,最标准的中国人的相貌就是山东人那种类型。这便是:

长方型的脸,宽阔的额头,细小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有光泽的皮肤,悠然的仪态。

在性格上,山东人也一直被认为是最正统的中国人。利希霍芬说:

比起商业来,他们更专心于农耕、工业和陆上交通业。他们灵巧、和善,在山东旅行特别愉快。山东人具有中国工人所具有的一切特征。他们缺乏应有的机敏,但再没有比他们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山东人就其精神来说,能成为好官吏,学问也精湛。不太精于商业……

山东作为孔子的故里,儒学的发源地,山东人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虔诚的传承者,是最正统的中国人。对此中国人也有共识,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则说:

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标准人的资格。

正统常与厚道相联系,教育家张天麟在其《论山东人的性格》一文中,视山东人为中华民族的“长子”。他说:

山东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子。我们知道凡是父亲的长子多数厚道而幼子则多聪明。唯其他是长子,所以他不免过于厚道。他看到他的老子创业不易,所以多俭朴而吃苦。因此,他也不免失之于过于守成。然而,如果没有他的秉性忠厚,担当一切,如果没有他的吃苦耐劳,保守祖业,以及如果没有他的卓识远见(往往弟弟们看他的卓识远见是迂腐)乃可任重道远,那么这个家庭早支持不住了。

山东人体魄强悍,性格粗犷刚烈,说话嗓门粗大,不善言辞,遇事说不上三句话,便吹胡子、瞪眼睛、撸袖子,扬言“砍头不过碗大的疤!”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这便是“山东好汉”的典型形象。山东好汉都是些有侠义心肠、肝胆相照、劫富济贫、敢作敢为的忠义之士。这种刚烈忠勇、粗犷豪爽的人格,正是山东人固有的抗争性格。他们具有最高贵的品质是忠诚与爱国。

义的表现主要是忠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义气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被压迫的群众与江湖好汉团结御侮的手段。也表现为行侠仗义,扶危救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山东自古就具剽悍,有侠义尚武之风。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上在这地区战乱频繁、匪盗横行,迫使人们武装自卫;另一方面是山东人生来就有古代遗传下来那种刚烈不屈、侠义尚武的文化基因。因为山东的原始先民是东夷人,夷人以制造弓箭出名,“夷”字写法就是表示一个背上背着弓的人,他们是勇敢、智慧、富有活力的民族。

历史上山东发生过很多粗犷刚烈的典型事例:著名的侠士荆轲祖籍是齐国人;山东狄县(今高寿)人田横事迹十分壮烈,其“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山东窈窕淑女都不让须眉,如在东汉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扯旗造反的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她是山东海曲人(今日照),她原本在海曲开一酒店,颇有些家产,儿子在县里当小吏,为了一点小事,就被县令杀了,她愤恨之余,散尽家产,拉起数千人的队伍,攻进县城,捉了草菅人命的县令,用他的头祭奠了她儿子的亡灵,从此走上反抗王莽的道路。可见山东连巾帼英烈也充分透出粗犷、豪放的气慨。

至于山东人以酒壮胆,以粗犷而豪饮,又因豪饮而更显粗犷。在山东济南,南宋时有著名的“二安”。一个是辛弃疾,字幼安,借助酒兴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著名词曲,用词表现出他豪迈的气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所写的《破阵子》多么豪迈,多么雄壮而气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纹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蠃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而另一位是能把酒意与诗情升华到顶峰的女文豪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也是颇喜杯中物,酒后能屡屡透出绝妙好词。如她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就是山东人,山东的好汉,山东的英雄,山东人的气慨。然而山东人的粗犷刚烈,并非好勇斗狠的暴徒、姿肆凶横的蛮夫。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才会与你较量,才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清代有臣曾向嘉庆皇帝上书说:“山东民情,悍而不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