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人格地图
15347700000049

第49章 崇尚礼仪 讲求仁爱

在中国一直就有“齐鲁礼仪之邦”的说法。中国人重礼,山东人尤甚。鲁文化主要特征就是崇尚礼仪和秩序,讲仁义和诚信,重义轻利,本份自守。古时且不说,时至今日,在其他地方早已不见的磕头、跪拜等礼仪在山东农村地区却仍然很常见。如20世纪末,在新疆春节联欢晚会上,邀请了十几位山东籍的油田工人,他们有四五年没有回家了,当主持人让他们给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拜年时,这十几位山东大汉居然在演播厅里,齐刷刷地跪下,面朝山东方向磕头叩拜。只有山东人能将这种古朴敦厚的跪拜仪式,当众表现,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这也使山东人憨厚朴实的性情、浓烈的乡情和宗族观念、等级观念、礼仪观念之深厚,表露得淋漓尽致。

山东人不仅为人淳朴、民性古朴敦厚,而且崇尚礼仪,十分重视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礼节繁多而周到,常言道:“礼多不怪人”,处处洋溢着礼仪之风。这在他们的方言和称呼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宋史·地理志》记载山东:

其俗重礼义,勤耕纴……民性愎戾而好讼斗。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山东的方言中对亲属的称谓重秩序、重亲情、重礼仪、分亲疏、别内外,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

首先是重秩序,山东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是以父系称谓为中心,长幼有序,老少分明,具有严格的秩序性。在对长辈和对晚辈的称呼上,辈分十分分明,有严格排序。如对长辈,称父亲为“爹”、“爷”、“爸”、“大”,称母亲为“娘”、“妈”;称祖父为“爷爷”,称祖母为“奶奶”;其上每长一辈,前加一“老”字,以示区别;如曾祖父为“老爷爷”,曾祖母为“老奶奶”;高祖父为“老老爷爷”,高祖母为“老老奶奶”。对晚辈则是称子为“子”,称女儿为“闺女”;子之子为“孙子”,子之女为“孙女”;其下每下一辈,则加一“重”字,以示区别:如重孙子,重孙女;重重孙子,重重孙女。这样上、下九代都排列有序。

对于同辈间,也非常注重排行,强调长幼有序。如称祖父辈的兄弟姐妹则为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大姑奶奶、二姑奶奶、三姑奶奶;称父亲的兄弟姐妹则为大爷、二爷、三爷,大姑、二姑、三姑;称本辈的兄弟姐妹则为大哥、二哥、三哥,大姐、二姐、三姐。至于他们的配偶,相应为“大奶奶”、“大姑姥爷”、“大嫂”、“大姐夫”等。有的地方称父亲为“大”、“爹”、“爸”,则称伯父为“大大”、“大爹”、“大爸”,称叔父为“二大”、“二爹”、“二爸”等,以此类推。这种讲究人伦的礼教观念的各种称谓,是有严格秩序排列的,不管家族多么兴旺,人员多么众多,决不会乱,相互关系、相互称呼都分明。

同时他们也很重亲情,对于在非血缘关系的亲属称呼上,一般在姻亲中,都是用血缘关系的称谓,妻子则随丈夫称呼夫家所有亲人,而丈夫则对妻子家的亲属都随妻子称呼而称。至于在亲戚间的交往中,则有远近、亲疏之别,一般都在称谓前加“表”字来区分亲疏、远近。即俗谚所谓“一表三不亲”,有所距离。山东人很讲究宗族观念,他们可以六亲不认,但决不会不认宗族,即“灭亲不灭祖”。他们很重视自己同一姓同一宗族的亲属,如亲兄弟姐妹、亲爹亲妈、亲爷爷奶奶、亲大爷叔姑等。在叙称时一般都加一“亲”字。至于远亲,即亲戚的亲戚,或祖上的亲戚,一般则称为“老亲”,在称谓前都加一“老”字。再有就是,一般长辈为对自己小辈表达亲切,可以直呼小名,至老不变;而小辈对长辈则需避家讳,不能直呼其名,以示尊重。而对于女儿出嫁后的姻亲,相对疏一些,有“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内外有别,当然不及自己儿孙辈那么亲切了。

此外,在重礼仪方面,他们对称呼特别讲究,一是尊称、俚称分明。面称时都用尊称,而叙称时,可用尊称,也可用俚称,这是礼仪规范的要求。二是他称、直称的讲究,所谓他称,是指降一辈称呼对方,站在下一辈的角度上称呼别人,这是山东方言中的“尊敬体”。

山东毕竟是孔孟之乡,他们不仅崇尚礼仪而且还讲求仁爱。“圣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者爱人”,就是要关心爱护别人,宽厚待人。孔子对弟子子贡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意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自己成功,也要让别人成功。而“亚圣”孟子也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都有内在善心,人们只要把自己本能的善心发挥出来就可以了。在孔孟之道的长期熏陶下,山东人都具有宽厚待人、敦厚朴实的人格特性。

教育家张天麟在其《论山东人的性格》一文中,他还分别说了山东人意志是倔强的,他们不怕艰难,就怕软缠,他们有毅力,有贯彻到底的魄力,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山东人个性重守成而不重进取,重节流不重开源,他们不轻易活动,要活动就不易停止。他们注意力是持久的,也是集中的,但疏于防范。总之,山东人秉性忠厚,有时忠厚得过火。他们往往待敌太宽,律己过严;待人太厚,待己太薄;他们勇于责己,却薄于责人。

其实,山东人重等级秩序、讲礼教,看重名节,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有时甚至常常使人觉得拘谨。有时山东人的“豪气”往往会转化为粗鲁,例如在大庭广众下大声粗气地说话,喜欢酗酒比酒量,一些好事之徒往往借酒动粗。他们弹性少了一些,性格过于刚烈,作朋友易,作同志难;他们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能单独作战,不愿听别人指挥;能独撑局面,却不善于团体作战。

儒家孔孟之道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也就是做人要谦逊、诚实、厚道。山东人民风和性格特征是本分自守,敦厚朴实,外厚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