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福建人表现出极大的宽容性。佛教文化传入福建后,迅速地在这块风习不同的异地生根、繁荣。而伊斯兰教很早从海上传入福建,教徒绝大多数只是阿拉伯侨民,影响所及也未超出泉州地区。至于不易被吸收的外来宗教文化,也一概不予排斥,允许它们并存。如宋代的泉州,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古基督教及各种民间信仰都在这里和睦相处,诸神并崇,因此泉州曾被誉为“宗教博物馆”。充分体现福建人巨大的宽容性。
泉州文物荟萃,古迹累累,特别是海外交通的文物史迹数量之多,冠绝全国。著名的泉州古船、横跨海湾的安平桥、九日山上的“祁风石刻”、外国侨民的宗教石刻,生动地记录了泉州海外交通和文化往来的盛况。就宗教文化来看,这里既记录有我国最早、最大的“老君岩”道教石刻,又有供奉“五方佛”的全国著名的开元寺,还有全国仅存的摩尼教遗址的“草庵”。既有我国最早的典型的伊斯兰教堂建筑清净寺,又有数以百计的古基督和婆罗门教的墓碑与石刻。当年外国人在泉州传教、旅游、经商者“数以万计”,其中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最多,他们中有些人在泉州安家落户,被称为“南海蕃客”,坐落在泉州圣墓村的伊斯兰教圣墓,是除了穆罕默德和阿里墓外,全球现存最早的伊斯兰古墓。因此泉州可称得上是国际文化古城。
厦门人在对待外国文化的心理上比较平衡,有点像上海人,他们对外国人不会点头哈腰,从不称他们为“蕃鬼”,或是什么“老外”之词。在厦门由于外国人的到来,在城市建筑方面留下了许多西方印记,特别是在鼓浪屿,其建筑充满欧洲风情,有“万国建筑”之誉,人们在这里能明显地感受到西方异国情调。可以说福建人从古到今,从来不排外。
第十六章 人才辈出的安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