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虽是“鱼米之乡”,当地物美资丰,人民生活不算太贫困,但是江西人从不奢华,他们一贯以勤俭而著称。
明人王士性《广志绎》中记载:
江右俗力本务啬,其性习勤俭而安简朴,盖无齿繁土瘠,其人皆有愁苦之思焉。又其俗善积蓄,技业人归,计妻孥几口之家,岁用谷粟几多,解囊中装籴入之,必取足费,家无闲廪,则床头瓶罂无非菽粟者,余则以治缝浣、了征输,绝不作鲜衣怒马、燕宴戏剧之作……以故大荒无饥民,游子无内顾。
可见江西人历来的习俗就是“力本务啬,其性习勤俭而安简朴”,非常本分规矩。就连马可·波罗来到江西,也看到江西人这一特点:
江西省的省会是南昌,它并不是一座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但它因知识分子阶层的人数多而闻名全国,他们从这里出去担任政府的各种要职……这儿的百姓是勤俭的,习惯于生活简单。
这是当时江西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确实反映了江西人一贯的习俗:风俗节俭,生活简陋,善于精打细算,处处安排好小日子,平时还“善积蓄”,以致“大荒无饥民,游子无内顾”,即遇到荒年也不会有饥民,游子外出不必顾及家中。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讲究礼仪,凡有来客都很热情接待。既要勤俭持家,又要好客待人,这本是很对立而有矛盾的,但他们能兼而有之,做得很好,从不失礼。这可从他们特制的果品盒可见一般,明人冯梦龙在《古今笑史》卷十三“子孙”条记载:
江西俗俭,果作数格,惟中一味或果或菜可食,馀皆充以雕木,谓之“子孙”。又不解溶蔗糖,亦刻木,饰其色,以代匮。一客欲食,取之,方知赝物,便失笑。覆视之,底有字云:“大德二年重修”。
江西人平时日常生活确实都很节俭,但他们生性好客,凡有客自远方来,他们都是很热情款待,开口闭口都是老俵长、老俵短地,亲如一家。从“子孙”来看,尽管里面装的多是木刻赝品,但表面上看还是很“丰富”的,只是只有一样是真的果物,可以食用。它毫不夸饰地将江西人节俭品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更有典型的是晚清江西有个富商周扶九,家中“富至三千万”,却不舍得花一文。他在扬州做盐商时,夜晚出门宁可摸黑而不舍得打个灯笼,一天晚上从外面回来,路上碰上前面有人坐轿子,两边都有灯笼,他就借光跟着走,这轿子居然一直抬到他家门口,结果一看,轿上坐的原来是他儿子。还有就是他在家立一规矩,他和全家人一起共餐,一旦他放下筷子,其他人也必须放下筷子,不许再吃了。其实没吃饱的到厨房瞒着他再去补吃一份。他在上海时,虽是上海三大地皮王之一,但为了节省开支,从不坐车。此人生活真是吝啬到了极点。在杨钧《草堂之灵》卷五“奢俭”中揭示了周扶九聚财秘诀:
江西周扶九富至三千万,我询其故,则曰:“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