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蛮”是湖南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的一个主要特点,那么“辣”是湖南人饮食口味的最大特点,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本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大约在16世纪末传入我国,名为“番椒”。起先只是作为一种观赏花卉被引进栽培。明末清初杭州人陈淏撰《花镜》中说,当时江浙人把辣椒研成“极细”的粉末,代“胡椒”食用,到清乾隆时才作为菜蔬被普遍食用。这是“舶来品”,最先是沿海的江浙人率先品尝,以后他们弃而不用,避之不及,传入内地,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人们最大嗜好。据医书记载,辣椒味辛、性热无毒,有祛风行血,温中驱寒,除湿导滞功效。由于湖南比较潮湿,吃了辣椒,夏能驱湿,冬可御寒。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喜食带刺激性食物的人,性情都比较刚猛。如北方人爱吃大葱、大蒜,所以他们一般都有一种刚勇的气质;湖南人喜吃辣椒,他们的刚猛暴烈不亚于北方人。所以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力说过:
辣椒之动人,在辣,不在诱。而且它刺激得凶,一进口就像刺入了你的舌头,不像咖啡的慢性刺激,只凭这一点,它已经具有‘刚者’之强。湖南人之喜欢革命,有人归功于辣椒。
五十年代初,周作人先生也曾发表过一篇《吃青椒》文章,他也说:
至于辣火(即辣椒),这名字多么惊人,也实在能够表示出他的德性来,火一般的烧灼你一下,不惯的人觉得这味觉真是进了痛的区域了。
确是如此,吃辣椒的快乐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据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这种快感是有根据的。是什么东西使嗜辣如命的人嘴里火辣辣,眼中泪汪汪,而心里却美滋滋呢?有人分析道:
原因是人的大脑对辣椒刺激的反应。当辣椒素开始接触到人的口腔及舌神经末稍时,痛感便唤起神经系统,带着“火!火!火!”的信息来到大脑。受到警告的大脑立即命令身体进入高度运转状态:心跳加快,鼻阻加重,口腔充满唾液,胃肠嚅动加速,汗流如注。由于人体自身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以当大脑感知到身体受到外来伤害时,便会自动释放出一种天然的祛痛剂。既然辣椒不会真正对身体造成损害,那么吃上一口就如同得到一剂柔和的镇静药。接着第二口所引发的痛感为大脑所感知,又刺激体内释放出更多的镇静剂。持续不断地释放这种物质,便会使人得到一种陶醉如仙的感觉。这就是辣椒的奇妙所在!
湖南人就是因为喜欢吃这种由痛感转化为快感的食品,所以形成他们喜欢奋斗、喜欢拼搏之后的成功,喜欢创业之后的甘甜,获得痛感后的快感。于是就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之说。湖南人以能吃辣椒著称,天生具有一股霸气,豪放不羁,善于决断。湖南人的嗜辣是出名的,表现出来就是一种豪气冲天的果敢和无所不能的锐气,这是最自信、最有闯劲的表现。湖南人说话声音都响亮无比,走路风风火火,做事麻麻利利,胸怀坦坦荡荡。正是由于湖南人的嗜辣,才养成了他们一种达到极致的强硬刚直的性格,铸成了湖南人的霸蛮人格。连歌唱家李谷一都说:“我们湖南人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
湖南是荆蛮之地,向来民性强悍,被称为“蛮民”。一个“蛮”字鲜明地表达出湖南人的倔强、刚直、任勇的性格。这里的民性、民风表现出质朴、笃实、勤奋、拙朴、倔犟、气盛、耐劳等特性,普遍具有实干品格。这些民风对湖湘人士有着深刻的影响。湖南人待人很仗义,为人敦厚笃实,品性清刚洒迈,同时不轻易服输,暗藏威猛杀气,汇聚了辣椒的貌清秀实则火爆的性格特征。同时,湖南人多山多水,既有山岭的粗犷,又有水乡的柔和。
易中天原籍是湖南人,他对湖南人的“霸蛮”认识,比外省人的理解,更要入木三分,他的剖析是: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又霸又蛮才能张扬个性。“霸蛮”是湖南人的性格,也是湖南人的精神。不讲科学的“霸蛮”是野蛮,不讲民主的“霸蛮”是霸道,不讲方法的“霸蛮”是愚蠢,不讲策略的“霸蛮”是鲁莽。这样的“霸蛮”不可取,越“霸蛮”越糟糕。
“霸蛮”者多气盛。气盛者多半刚勇、劲直、强悍、有情义、有担当、一身傲骨敲得铮铮响,这是好的。但“气太盛”,则“多不能虚衷受益”。脾气犟的人一般不怎么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