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人格地图
15347700000009

第9章 人格差异之内外粗细之别

有人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属于内向型。中国地理位置是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的内陆环境,形成一种天然隔绝机制,与外部交往不多,内部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在这样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人们长期同比较稳定的农耕生产打交道,并受宗法制度约束,从而形成内向的民族性格。

就南北而言,北方是内向中的外向,南方是内向中的内向。北方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言不和,老拳相加;有所不满,拍案而起,无所顾忌,尽情发泄,犹如一堆干柴。北方人稳健、持重、忍耐、勤劳、安于现状、注重私德、焐于自我尊严。一般认为,北方人“直而粗”;南方人“精而细”。

北人强毅的个性,易于显现刚正端庄的形象;北人外向直露的胸襟,使之向往宏伟壮阔的景象。南人文弱的个性,易于呈露闲易和婉的仪态;南人内向细致的心地,使之追求纤巧宛曲的格局。《隋书·儒林传序》中说:

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这是从文学角度分析,提到自汉至隋南北儒学的差别,北方注重以训诂章句解释经典,堆彻材料,比附政治,化简为繁;而南方则注重理论上的发挥,讲求经义,探究名理,化难为易。概言之,南学表现为“约简”、北学表现为“深芜”。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说:

北方是热情派,南方是冷性派。

北方人长于实行而短于思辨,南方人长于思辨而短于实行。

一般来说,北人情感热烈而持久,强度大,具有稳态性;有时转变为暴风骤雨般的激情,紧张水平高,具有冲动性;并且大多为主动的情绪体验:慷慨、激昂、愤怒、不平……,具有强烈的外在逼向性;而持续的热情和激情又常常表现为豪壮气慨。

南人敏感而温和,情感强度小,一般不具冲动性;多愁善感,流连哀思,绮靡伤情,呈现出忧怨色彩;或者辄在厌世弃俗的举动中将情感深藏,显示出“万事不关心”的冷漠神态;大多是被动的情绪体验:悲哀、忧愁、惋惜、冷淡……,具有平静的内在反思性。

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的《北方与南方》一节中,还总结说: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以及浙江一带的人相比更为保守。他们没有丧失自己种族活力……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

他并且还从语言、乐曲和诗歌方面来作比较:

粗犷豪放的北方,温柔和婉的南方,这些区别在他们各自的语言、音乐和诗歌中都能看到。对比一下陕西乐曲和苏州乐曲的差异。陕西乐曲用一种木板控制速度,声调铿锵,音节高昂而响亮,犹如瑞士山歌,使人联想到呼号的风声,似在高山上,似在旷野里,又似风吹沙丘。而苏州乐曲的低声吟唱,介乎于叹息与鼾声之间,喉音和鼻音很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精疲力竭的气喘病人,那习惯性的叹息和呻吟已经变成了有节奏的颤抖。在语言上,北京话宏亮、清晰的节奏,轻重交替,非常悦耳;而苏州妇女则轻柔、甜蜜地唠唠叨叨,用一种圆唇元音,婉转的声调,其强调的的力量并不在很大的爆破音,而在句尾拖长了的,有些细微差别的音节。

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反映出南北方的性格差异:如南方人指路,总是说前后左右;北方人指路总是说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以人为转移,是一种主观方位;东西南北,以物为座标,是一种客观方位。这样说起来,似乎南人较为崇尚主观意志,而北人较为遵从客观实际。

在饮食口味上,也大不相同,北方人爱吃葱蒜,南方人倾家荡产吃辣椒。特别是山东人大葱蘸大酱,美不胜收,而南方的川、云、贵、湘、鄂、赣都嗜辣如命,几乎无辣不下饭。至于爱酸味,南北皆宜,全是习惯形成,最能食酸的是山西人,爱喝醋,并爱吃酸菜,雁北地区家家都有好几口酸菜缸,谁家酸菜缸多,谁家家底厚。另外辽宁人爱吃白肉酸菜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延庆山里人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米饭焐酸了才好吃;而在福建、广西及云南傣族地区则爱吃酸笋。江淮和广东人都爱吃甜食,菜中也带甜味,而北方人却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