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势关成败——以势谋事的8种学问
15353300000074

第74章 以屈求伸 以阴克阳

在敌我力量悬殊、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走柔胜的道路还是可取的。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睿死,其养子年方8岁的曹芳登上皇帝大位。曹睿临死前,命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

曹爽是大司马曹真之子,居首辅,司马懿次之。最初两人辅政时,表面上还可以和睦相处。史称,司马懿以曹爽是皇族代表,每当大事,都先征求他的意见。而曹爽也以司马懿年龄大,地位高,将他当傲父辈一样尊重,每事咨询,不敢专断自主。可是好景不长,以后两人逐渐产生矛盾,各树党羽,在朝廷形成两大派别,勾心斗角,争权夺位。到了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两人矛盾已趋激烈,曹爽遇事已经不再征求司马懿的意见,而是独揽大权,将司马懿搁在一边。

司马懿为了掩人耳目和麻痹曹爽,就诈称有病,不问朝事,暗中却与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策划兵变。

诈称有病,韬晦示弱,这是司马懿惯用之法。早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叫他出来作官,他不愿意,就推辞说有风痹病,行动不方便。曹操夜晚派刺客来试探,刀架在脖子上,司马懿坚卧不动,似乎真的不能动。可是曹操还是不太相信,常派人去刺探消息。一次,六月酷暑,司马懿在家中庭院晒书,没想到被暗探看见,报告曹操。曹操下令,任他为官,如果不来,就抓起来治罪。司马懿迫不得已,只好出仕曹魏政权。这是建安十三年的事。司马懿装病,居然装了7年,可见他的忍耐性是何等强。

这次,司马懿又故伎重演,只不过手法更加高明,表演更加精彩。

曹爽对司马懿的称病,也有所怀疑。适逢曹氏党羽李胜任荆州刺史,李胜借口外出任官,来向司马懿辞行,趁机窥探虚实,司马懿哪会不晓得李胜用意,就将计就计,表演了一场绝妙好戏。《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载:

曹爽一向专权,不知仲达(司马懿字仲达)虚实,适魏主除李胜为荆州刺史,即令李胜往辞仲达,就探消息。胜径到太傅府中,早有门吏报人。司马懿谓二子曰:“此乃曹爽使来探吾病之虚实也。”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请李胜人府。胜至床前拜曰:“一向不见太傅,谁想如此病重。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懿佯答曰:“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按: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朔方,指并州以北地区,多有胡人;故司马懿有此语)胜曰:“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懿笑曰:“你方从并州来?”胜曰:“汉上荆州耳。”(荆州在汉水之滨,故李胜有此语)懿大笑曰:“你从荆州来也!”胜曰:“太傅如何病得这等了?”左右曰:“太傅耳聋。”胜曰:“乞纸笔一用。”左右取纸笔与胜。胜写毕,呈上:懿看之,笑曰:“吾病的耳聋了。此去保重。”言讫,以手指口。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殆是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将军(曹爽)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拜辞仲达,会见曹爽,细言其事。爽大喜曰:“此老若死,吾无忧矣!”

此时的司马懿年已70,他装病示弱,韬光养晦的本领比以前更加老练。瞧,他首先装聋卖颠,故意三番五次将李胜的话听错,给人一种昏愤糊涂的感觉。其次,饮汤时,不用手端碗,而用口就碗,有意弄得汤流满襟,给人的印象是他不仅脑子糊涂,连手脚也不听使唤了。最后,他公开说自己死在旦夕,可怜巴巴地希望曹爽今后能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态度是多么的谦卑。

司马懿就是采用这套手段,麻痹了曹爽,解除了其防备。同时,他又在暗中加紧策划阴谋,积蓄力量。机会终于来临,曹爽和他几个手握兵权的兄弟都一齐随少帝出城谒拜高乎陵,洛阳城中曹氏党羽力量空虚,于是司马懿果断发动兵变,最终一举击溃了曹氏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