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小女
15359700000019

第19章 培养女孩儿的自律品质

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right——陀思妥耶夫斯基

自律,即自我约束,是人的意志品质的反映。一般来说,孩子的思想行为、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等理性知识尚未成熟,均处于无知或者蒙眬阶段,又加之长辈的娇惯。因此,其心理膨胀极易走向极端,从而以自我为中心,却又做事想倚仗,遇事不三思、行为不检点、意志难自控。稍遇挫折,又是悲观又是失望、怨天尤人、意志消沉,甚至还可能会干出不可理喻的蠢事来。

作为女孩儿,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志,没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没有充分认识自己和肯定自己,缺少自律更易随波逐流,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父母培养女儿的自律品质显得非常重要。

可以说要想获得任何成功和进步都离不开自律精神,自律也是自身人格修养很重要的方面。父母从小培养女儿自律的品质,是其他方面的教育得以实施的一个保障,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品德修养方面。

那么,怎样培养女孩儿的自律品质呢?刘先生的育女经验是:

父母言传身教循循诱导,和孩子比自律,可谓是最好的方式。刘先生的女儿如今八岁,前几年她在家中就是一个公主,要东不能西,要南不敢北,指定了某一物事,全家上下务必遵照执行,一时一刻都不可怠慢。其刁钻骄蛮令刘先生的朋友忍无可忍却又恼怒不得。而如今,这位刁蛮的公主竟转变得彬彬有礼,让人刮目相看。朋友们问刘先生是如何使这骄傲的小公主有着如此巨大的转变的,刘先生笑着指了指玻璃板下压着的一纸条,说:“这就是诀窍。”原来,纸条上写着:和菲菲比自律,谁输谁是小狗。在菲菲房间的墙上,也贴着小菲菲歪歪斜斜的几个字:和爸爸比自律,谁输谁是小狗。刘先生说,这个协定是他和妻子在一次口角后与菲菲签订的。那一次,他看电视过了头,妻子跑出来和他争吵并摔坏了很多东西,恰巧被菲菲目睹了。第二天,他向妻子道歉,菲菲也在场,他作保证,今后再也不看电视看到深更半夜。妻子没做声,菲菲却插嘴说:“你总是这么说,为什么总不兑现?”他一愣,旋即灵机一动说,“那都是爸爸的错,没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如果爸爸严于律己了,妈妈今天也不至于不理爸爸生爸爸的气了。菲菲,来,咱们立个条约比比自律,爸爸保证今后约束好自己,每晚10点钟就按时睡觉,你也保证从此不再伸手向爸妈乱要钱,更不许调皮捣蛋无故耍赖无故哭闹,还要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急躁不骄蛮,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果屑等。”菲菲眨了眨眼睛,似乎觉得约束太多,但最终还是很果断地签约,并请妈妈作证。签约之后,菲菲终有收敛,并暗暗地监督爸爸。刘先生亦表现得十分良好。有时菲菲虽然得意忘形偶尔犯规甚至还想耍赖毁约,但只要刘先生和妻子拿出字条来严正指出,“爸爸都严格遵守了,你难道做不到?想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还是想做小狗?”她也就伸一下舌头做个鬼脸不吱声了。

刘先生说,这种和孩子比自律的方法,确实起到了督促菲菲自觉地养成良好习惯的作用。通过和爸爸比自律,菲菲变了,长大了。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外,以下的“三结合”方法也需要父母学习掌握,并贯彻到日常教育中去。

一是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与对她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现在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比如:期望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等。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以至于一些女孩儿的学习成绩虽好,但其日常行为却不敢让人恭维。其实这是令父母汗颜的事,倘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手抓最大化发展,一手抓行为习惯教育,孩子一定会成为品行皆优的好孩子。

二是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她自己的行为体验相结合。人的品质的发展过程是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父母必须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化为孩子内部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形成要求孩子有亲身体验,比如:让孩子想想,买东西时为什么要排队?不排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种体验,使孩子懂得要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必须尊重别人的利益,树立一种对等的权利义务观念。

三是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成人的以身作则相结合。孩子正处在成长中,大人的一切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要做出表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订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做错事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即使父母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从而加强自律。

自律不是压抑个性,是自己对正确规则的认同和遵守。他人制订的规则如各种法律法规纪律,属于外力约束,外力约束最终要内化成自我约束。除了自我管理和家庭规则中的自律,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共规则、集体纪律等方面都要严格自律,当自律成为孩子具有的一种精神、一种可贵的品质,孩子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