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小女
15359700000037

第37章 了解并正确对待女孩儿的情绪

当父母了解了女儿的情绪之后,也许并不需要语言,仅仅是父母一个认可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就能使女儿从不良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当宝贝女儿告诉父母她遇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时,父母常常会马上就告诉她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父母还会为自己的做法而扬扬得意,然而女儿却常常不领情,有时还会大发脾气。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一位妈妈曾这样说过:当女儿哭泣或心情不好时,我不想听她诉说,而是直接告诉她我的想法,直接给她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女儿却告诉我:“我在这件事情中解脱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我不理会她说的这些,继续给她讲一些我认为很有效的方法,女儿就会不理我,或者冲我发脾气。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尽量让她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且我还学会了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当她基本平静下来之后,我再告诉她我的想法。这样,我就努力从一个说教者转变为了一个倾听者。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时常会扮演救苦救难的大英雄的角色,似乎不显显自己的身手,父母的自豪感就会受到损害。然而,每当父母扮演“救世英雄”时,女儿的情绪却会更糟糕,有时甚至还会引起亲子间关系的冲突。

如果女儿某一天哭着跑回了家说:“妈妈,体育老师说我身体协调性不好,他不允许我进入学校体操队。”

“他怎么可以这样呢,我马上打电话问问他是怎么回事。”说着,妈妈就开始找电话本。

但是,一般情况下女儿对妈妈的“打抱不平”也许并不领情,她会哭着说:“既然你决定这样做,那就随你的便吧!”说完跑进自己的房间里,“砰”的一声把房门关上。

妈妈可能会被女儿这种激烈的情绪着实吓一跳,最终也没有给女儿的体育老师打电话。

后来,妈妈会慢慢知道女儿真实的想法:“我不想知道解决办法。妈妈,我只是想发泄一下。”

这个例子其实是在告诉父母,您的女儿并不喜欢您扮演“救世英雄”的角色。假如您的女儿向您倾诉某件事情时,您应该这样问:“你是想听听我的建议和想法,还是只想向我倾诉一下呢?”

当女孩儿渐渐长大后,摔门的举动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也许父母对此伤心、难过,甚至生气,但在不了解女儿情绪的情况下,父母做出的任何帮助女儿的行动都是无力的。一旦父母了解了女儿的情绪之后,也许并不需要语言,仅仅是父母一个认可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就能使女儿从不良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对于正在不断成长着的女孩儿来说,她不仅有很多情绪需要向父母倾诉,更多的时候,她还需要父母认同、肯定并接纳她的情绪和情感。

对于敏感的女孩儿来说,如果父母肯定她的情感,她就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即使正在受坏脾气的干扰,父母对她情感的认同和肯定也能很快使她从这种坏情绪中摆脱出来。但如果女孩儿的情感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她就会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也正是这种感觉在促使她继续伤心、哭闹,甚至是摔门、大发脾气。情感一直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小女孩儿很容易会有一颗悲观的心。

其实,当女孩儿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尤其是负面情感,如悲伤、愤怒,父母与其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如接受她的情绪,并对让她产生负面情绪的遭遇表示同情。

下面的对比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女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的小白免死了。”

妈妈:“好了,妈妈以后再给你买一只。”

女儿:“我不要,我只要这只小白免。我们是好朋友。”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不就是一只小白免吗,我不是说再给你买一只了吗?”

女儿:“好了,别说了,烦死了!”

妈妈:“你发什么脾气呀……”

对于敏感的小女孩儿来说,如果她的情绪得不到认同,父母给予的看似合理的道理、建议等,她都会听不进去。而且,有时正是因为父母不认同她的感觉和情绪,而使她的情绪越来越坏。那些摔门事件几乎都是因此而造成的。

但当孩子的情感和情绪得到认同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女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的小白免死了。”

妈妈:“难怪你这样伤心!”

女儿:“我们是好朋友!”

妈妈:“失去了好朋友是很难过的一件事情,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女儿:“我每天都喂它吃东西,还给它水喝。”

妈妈:“是呀,你很用心地照顾你的朋友,真的很可惜,或许你可以问问兽医这是怎么回事!”

女儿好像恍然大悟,不再哭了,而是认真地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去问问。妈妈,你能再给我买一只小白免吗?”

当父母同情孩子的遭遇时,孩子过分激动的情绪就会因为父母与自己产生共鸣而渐渐缓和。当情绪缓和后,孩子会很容易采纳父母的建议。

其实,父母认同孩子的情绪就是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这能使孩子激动的情绪很快平息下来,也会使孩子听进所有安慰的话。所以,有时候接受女儿的情绪反而会有效地解决问题。

学校组织看电影,琪琪从电影院回来,显得非常生气。她看到桌子上的晚饭,禁不住大声抱怨:“妈妈,你又做胡萝卜!你知道我不喜欢胡萝卜!”

“你好像很不开心。”妈妈说。

“我很生气,我坐得很靠后,什么都看不到!”

“怪不得你不高兴,坐得那么靠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而且在我前面是一个高个子男生,他几乎挡住了我的全部视线,而且他的头还不停地晃来晃去!”

“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后面,还有一个坐不住的高个子男生。太糟糕了!”

“确实够糟。”琪琪慢慢平静了下来,“妈妈,你今天做的胡萝卜好像比以前好吃。”

这位妈妈的做法简直太棒了,这位妈妈和女儿的沟通方式可以得100分!

当女孩儿情绪激动的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纳她的情绪,并对她的情绪表示同情,而不是火上浇油。如果妈妈这样说:“我辛辛苦苦做了晚饭,你却不知道感激!”这势必会引起母女俩的争执。或许争执到最后,两个人都筋疲力尽,妈妈觉得女儿不懂事,女儿觉得妈妈不体贴。“这一天真是糟透了!”琪琪可能会为这乱七八糟的一切而沮丧至极。

还有一种可能是,妈妈觉察到女儿生气的原因,却给予了指责:“琪琪,我知道你没有看好电影,但你不应该责怪我做的胡萝卜!”妈妈说得没错,琪琪没有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是,这种直接的指责通常会引起孩子的排斥,“喔,你说得没错,可是我觉得很不舒服!”女儿会在心里这样说:“我觉得你并不体谅我!”

然而,当妈妈体谅并接纳女儿的情绪后,女儿气愤的心情就会消减一大半,并且她还会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冲动有些不妥。所以,女儿用“妈妈,你今天做的胡萝卜好像比以前好吃”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