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什么生存
15362500000056

第56章 和讨厌你的人交往

不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高人一等、知识渊博。即使你真的见多识广,也不要表现出来,否则,没有人愿与你交往,因为与你在一起他会觉得自卑。有时候,作出让步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有55%的胜算把握,大可以到华尔街证券市场赚个100 万元,如果没这个把握,你凭什么说别人错了?

而如果你告诉他,他错了,你以为他会同意你吗?绝不会!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

300 多年以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我不能奢望比苏格拉底更高明,因此我不再告诉别人他们错了。我发现,这么做会有收获。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是的,即使你知道是错的———你这么说不更好吗:“唔,是这样的!我倒另有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被纠正过来。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适当地作出让步很重要。如果你表现得太与众不同,只能引发别人对你的不满,甚至是嫉妒。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直接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火车的知识、青霉素的药效或爱新觉罗·玄烨生卒年月的错误??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许多借口为自己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杰出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

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很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反应是评估或判断,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或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或“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道理”,“这不正确”,“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定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率直而自豪。

假如你想精于处事之道,获得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不妨看一看富兰克林的自传。

在这本自传中,富兰克林叙述他如何克服好辩的坏习惯,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圆滑的外交家。

当富兰克林还是个年轻人时,有一天,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情形大致如下:“班,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弄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接受了那次教训。他已经够成熟、够明智,以致能领悟也能发觉他正面临社交失败的命运,他立即改掉傲慢、粗野的习性。“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允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像’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者‘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会减少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我一开始采用这套方法时,确实觉得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越变越容易,越像我的习惯了,而也许50 年来,没有人听我讲过些什么太武断的话。(我正直品性下的)这个习惯,是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时,能得到同胞重视,并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能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因为我并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广泛的支持。”

在耶稣出生的两千年前,埃及阿克图国王,给予他儿子一些精明的忠告。今天我们极为需要这项忠告。四千年前的一天下午,阿克图国王在酒宴中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换句话说,不要跟你的老板、顾客、丈夫,或对手争辩。即使他错了,也不要刺激他,但要运用一点外交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