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什么生存
15362500000059

第59章 用自信主宰命运

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主宰的,你的人生道路是否平坦,前途是否一片光明,都在你的一念之间。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培养自我意识,对人生以后的道路十分重要。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形成之一,是区别于社会意识的人类意识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类对于自身与周围的人和物,以及与环境的因果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评价、体验、监督、教育、控制等形式。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而一经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感兴趣的职业,就要全心全意的投入进去,倾注自己的全部热忱,努力做出成绩来。

任何人在其成长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免不了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否则,他就成不了才。正如中国有句古话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惟其如此,自古以来,人们都把一个人能吃苦看做是其成才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为祖国争得荣誉的体育健儿,没有一个不是经过多年的摔打捶练,赛前的刻苦拼搏,吃尽苦头,流尽汗水才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古语讲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话虽有些极端片面之处,但是不无道理,对一个人的成长不无借鉴意义。

邓亚萍是丘坛的“大姐大”。在我国,这个名字更是妇孺皆知。她打起乒乓球来就像一只“猛虎”。

的确,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已是名声大噪。自她1986 年13 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 年5 月的第四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 年间,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153 个冠军,其中尤其从1989 年入选国家队到1997 年的第四十四届乒乓球锦标赛,这9 年的历史最为辉煌,仅在世界级别最高的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这三大比赛中,就独自一人获得18块金牌,并且还是国际体坛上惟一一个曾三次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其亲自授奖的运动员。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坛史上都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邓亚萍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她4 岁时便表现了一个“铁娃”的本色,平时拼拼打打从不哭闹,并且玩什么都格外专注。这一切被在河南郑州市体委任乒乓球教练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定她是一块搞体育的好料。于是,父亲便“就地取材”,精心地培养自己的爱女。

一晃5 年过去了,邓亚萍在父亲的调教下,乒乓球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为使她能得到更多的培养,父亲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儿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在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第一次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练得更加刻苦,并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拼出个样来。

机遇终于来了。1986 年是邓亚萍人生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年仅13 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赛前教练们对她并不抱什么期望,要她顶替上场纯粹是为了不使该队“弃权”。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姑娘竟然接连击败了耿丽娟、陈静等在内的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爆出了此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成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

赛后,这位被人判为“无发展前途”的小姑娘,成了当时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又一位女弟子。从此,邓亚萍在中国体坛的圣殿里将其那股在逆境中练就的“铁娃”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运动水平大大提高,经过各次大赛的历练,最终登上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宝座。

从邓亚萍成才的道路不难看出:成功之路总是崎岖不平,虽然路的尽头会有鲜花和掌声。好比在波涛中前行的航船,前方虽有光明的灯塔,但通往灯塔之路却随时会出现漩涡、暗礁,会有抛锚停船也会有船翻人落水的危险,但既然已认定目标,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只能勇往直前,丝毫不能退缩、动摇。

面对命运的挑战,我们选择做生活的强者。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在立志成才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自己的位置。

邓亚萍有一段描述自己心理感受的话感人肺腑,她说:“我不相信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主宰的。有人说我命好,为世界乒坛创造出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奇迹。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命,但上帝不会将冠军的桂冠戴在一个从未真诚付出汗水、泪水、心血和智慧的运动员身上,我自己满身的伤病就是证明。体育运动之所以魅力无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充分展示人类不屈服命运,永不停息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邓亚萍热爱乒乓球事业,认定自己就是“打乒乓球的命”,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未来就在这小小银球上,所以她充满自信坚忍不拔地去追寻,去拼搏,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