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什么生存
15362500000060

第60章 用自立寻找答案

每个人选择的道路虽然截然不同,却同样美丽,同样精彩。下面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它让你有所收获。

这是发生在湖南湘潭工学院的事。1995 年6 月,一个手持广东韶关一家收入不薄单位接收函的毕业生,没有奔赴众人趋之若鹜的经济发达地区,却心慕西北,请求学院把他派往了新疆,并且是派往煤矿。他,就是该院经贸系财会9302 班的谭毓同学———一个平时并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小伙子。现在谭毓已是新疆湖梁煤矿财务科的会计员,主管矿电算会计工作。

对于谭毓同学的选择,很快就“满城风雨”了。有人赞赏他有远大的志向,敢于投身艰苦环境而放弃优越的生活,也有的人嘲笑他幼稚,不成熟,自讨苦吃??

也难怪众人的议论,因为新疆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是蛮荒之地,“古道西风瘦马”的描述给人们留下了太丰富的想像。而且,煤矿是艰苦行业,在许多人眼中常常也是将其与黑、脏、穷、苦、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不少小说和影视剧中所勾画的矿工形象大多都是头戴柳条帽,满身乌黑的人。如此一来,人们对谭毓选择去新疆煤矿工作,就难免感到费解。但是谭毓同学对众多的议论、种种的猜测只是一笑置之,既不说明解释,也不大肆宣传,更不动摇信念,而是矢志不移地去了新疆。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谭毓这位出生在南方,并且其父早已亡故、家境还很贫困的农家孩子作出了去边疆工作的抉择呢?这从后来他写给母校原所在系党总支书记徐老师的一封信的只言片语中,人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煤矿,尤其是井下,真正是男子汉的天堂,这儿让人永远都充实。对煤矿我充满着真诚的爱,甚是感谢刘玲同学送给我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是世界,不平凡的是人的精神。”“初来新疆,我居然有着在南方所不能产生的‘新疆人’意识,全身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不来新疆,不晓祖国之大;不登天山,不晓新疆之美。”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流动。一个地方要发展,不吸收人才是不成的。我不能简单肯定自己是个‘人才’,但我也毫无理由说自己是个庸才。有一点我敢肯定:我是到了一个急需人才的地方,不谈发展方向对与否,至少我可以为她做点什么。”

“作为朝气蓬勃的新一代,舒适的环境会使人得到更好的发挥,但总不能安于现状,沉溺于满足和掌声之中。”

“我不是非常能干,但我肯干。既然我选择了大西北,我乐意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这方土地上。其实,只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人总是完美的,生活总是美好的,惟其如此,人应该生活得更有价值一些。这就是我生活的信念。”

谭毓同学信中这几段话,我们不难从中找到支持他做出此种决定的精神支柱,那就是他认为人应该活得有价值些。

当然,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同样也实践着人生价值,也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边疆更需要人才,更需要年轻人去建设它、开发它。如果现在给谭毓同学下一个很突出、很优秀的人才的结论还为时过早,毕竟人生道路还很漫长。但就他能在人生旅途上敢于抛开世俗的偏见,不畏艰难而坚定不移地选择去边疆工作这一点,证明他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正如他信中所说的“年轻一代希望选择一个好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非什么坏事,但作为一个有志于成才者来说应该要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并认为只有这样,才“生活得更有价值些。”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崇高精神和自信、自立的勇敢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