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15362800000039

第39章 第二讲 人格障碍成因分析

人格障碍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环境有关;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因此人格障碍是基于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或在后天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一)遗传及生理因素

研究发现血缘关系越近,同种人格障碍的发病率越高。人格障碍与遗传基因是相关的,当然,相关程度的高低也有个体差异。

根据观察发现,大多数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往往是由一些偶然动机或情绪冲动所引起的,或受某些本能活动与特殊嗜好所支配,据此推测人格障碍患者在大脑可能存在某种障碍,正是由于这种生理的障碍导致了某些人格方面的障碍。由此可见,人格障碍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与生理因素有关。

(二)心理因素

人格障碍除了与遗传和生理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因素有联系。如,有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行为,一是源于角色认同,二是自卑补偿,三是自尊心受挫。男孩进入青春期,往往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出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崇尚男子汉的力量、刚毅、果断、义气等待征,他们有时在同龄人面前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女性在场时表现尤为突出,以此来认同男子汉的角色。有的人因自己的家庭出身、工作性质、身体状况、生活条件等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会选择冲动、好斗等攻击性行为来作为自卑心理的补偿。自尊心受挫也会用敏感强烈的攻击性来作出反应,挫折的大小与攻击性成正比。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后天的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儿童早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遭遇不良环境影响是形成人格障碍很重要的原因。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即可习得许多情绪反应及行为方式,一些不良行为通过条件反射巩固下来,就形成人格障碍。童年时期父母死亡、离婚,或有违法犯罪行为,父母对子女溺爱、放纵、虐待、遗弃、专制、忽视等都可能形成儿童人格异常。强烈的精神创伤也会给儿童人格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成年人遇沉重的精神打击,比如含冤入狱,委屈下岗,中年丧子或丧偶,在生意上血本无归,长期怀才不遇等,都容易陷入人格障碍。

某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是形成人格障碍的关键因素。在一个社会中由于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竞争剧烈,导致了一些人人格障碍,尤其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增多。

总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上面提到的遗传及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它们往往综合地起着作用,只是在不同的患者中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