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政通人和,“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还有一句话叫做“买卖不成仁义在”,也就是说,中国人做买卖,首先讲究和气,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好了,才能做生意。因此,“和”是中国管理文化的基础,一切从“和”出发,大家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才能共同努力,做好生意。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我们要学会“和气生财”的哲学。首先,是公司内部要和谐,营造一种“和谐、团结”的氛围。只有一个公司、一个班子、一个部门的员工,都能和谐相处,才能消除内耗,将精力放在做事上。否则,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内耗不止,造成大量浪费。首先是资源的浪费,其次是时间的浪费,第三是机会的浪费。一个公司出现这种浪费对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几乎很难发展。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非常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赵国在两人的尽心辅佐下,国力日益强大!
只有坚持“和气生财”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生财之道,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商业或企业的经营,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然而,在指导思想上则以追求买卖双方相应之和为最高境界。《子夏传》曰:“利,和也。”《周易·乾·文言传》曰:“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义者,正义、合理、适宜之谓也。商品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价格合理,商家的经营合法、待人诚信、言语和气,是买卖双方达到相应之和的基本前提。言为心声,心诚则言和。经商,又叫做“生意”。“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汉]许慎撰:《说文解字》)诚心正意、严守信用、态度谦和,才能做成生意;信用可以赢得人心,人心就是市场。即便是生意不成,还有人情在。否则,贪心不足、不讲信用、言语失和,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儒家文化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反对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不义之财。子曰:“富与贵,是人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中国历史上,经营有道并获得巨大成功的著名商人大都是儒商,诸如范(陶朱公)、子贡(端木赐)等。就儒学而言,这恐怕是不无道理的。
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传统市场里,有一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这引起了他人的嫉妒。从此,她的店门口常有一地的垃圾,她本着和气生财的道理,不计较,把垃圾都扫在自己的角落。看完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要想:面对一些难题,我们可以想着法子把它处理好,就像这位中国妇女一样,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想法来思考,这可能会化干戈为玉帛,化诅咒为祝福,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著名希尔顿旅馆的创始人康德拉·尼古逊·希尔顿,出生于一个小皮货商贩之家。1919年,他接过父亲交给他的2000美元,连同自己赚来的3000美元,开始了他的经营旅馆生涯。当他的资产从5000美元奇迹般增加到5100万美元的时候,他欣喜地把这一成绩告诉母亲。想不到,他的母亲却说:“依我看,你跟从前没有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要想办法使每一个住进希尔顿旅馆的人住过了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这样一种简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办法去吸客。”母亲的话使希尔顿陷入迷惘,他反复考虑此事,并亲自去逛商店,串旅馆,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旅客和顾客去亲自体验感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就是和气生财。于是,希尔顿实行了以微笑服务体现出和气生财的经营策略。因此,在经济危机中纷纷倒闭后幸存的20%的旅馆中,只有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脸上带着微笑。结果,经济萧条刚过,希尔顿旅馆就率先进入新的繁荣时期。今天,希尔顿旅馆已在五大洲各主要城市开设有210家分店,年营业额超百亿美元。只有坚持“和气生财”,才能实现做强做大。
曾经有过这样一则关于温州鞋商的商业报道:火烧温州鞋城。据说那场大火使崇尚“独吞独占”的温州商人幡然醒悟,从而萌生“有钱大家赚”、“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誉的温州商人,抢占市场堪称浙商的典范。20多年以来,为了打拼市场,他们从省内打到省外,又从境内打到境外,而且所到之处,几乎无往不胜。可是就在2004年,远隔重洋的西班牙埃尔切市的中国鞋城,连续两场大火,使价值800万的温州鞋化为灰烬,该市近千名鞋商和制鞋工人涌进温州鞋商汇聚的中国鞋城,游行抗议温州鞋砸了他们的饭碗。时隔一年以后,20多家出口企业的100多个集装箱的温州鞋突然在俄罗斯被查抄。4个月后,俄罗斯又发生一起警察查扣中国鞋事件,其中绝大多数是温州鞋。
温州人震惊了,连续两次大火和多次贸易摩擦使温州商人蓦然觉醒,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过去一直崇尚“竞争有理”,以“特别能抢占”自豪,这种“市场霸权主义”是他们四处树敌的关键根源。他们经过痛定思痛后,经营思维终于出现了一个飞跃——几位温州民营企业家随即发出“重新回归‘有钱大家赚’经营理念”的倡议,很快就在同乡“圈子”里激起强烈反响和呼应。许多温州商人意识到,竞争并不见得就是“你死我活”、“非赢即输”。在全球经济不断走向一体化,“地球村”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追求“同村邻居”式的和谐、共赢已经渐成气候。
随后温州人开始落实和谐竞争的经营理念,2005年7月温州市公平贸易局与温州鞋业协会组织一批企业家专程前往西班牙埃尔切市,开始了探讨合作共赢途径的进程。随后,西班牙华人鞋业协会会长刘光中告诉记者,现在西班牙的许多温州企业已经调整了经营模式,比如不再搞低价攀比竞争,聘请当地人当店员等等,不再干过去那种“独吞独占”、“吃干榨尽”的事了。
温州两家鞋业公司分别在非洲尼日利亚的“经济首都”拉加斯投资创办了皮鞋厂,首期就雇佣了200多名当地工人,在销出300多万双鞋后就为当地政府增加了200多万美元的税收。结果,两家温州企业生产的鞋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一致欢迎,成了该国的“第一品牌”。
这则商业故事,真正证明了同行不一定要做冤家对头,温州商人用他们的坦诚相对,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化敌为友,赢得了当地同行的掌声,从而使一场旷日持久的中欧商业大战化干戈为玉帛,偃旗息鼓。这大概就是精明的温州商人成功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