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的炼金术
15366300000025

第25章 粤商:择地生财,造势经营

1.粤商的历史流变。

追溯历史,广东商帮崛起于明清时期。广东商帮曾经与潮州商帮共同被称为“潮商”。古代,潮商不如晋商、徽商著名。大概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私人海外贸易兴起,潮州沿海居民开始大规模投入海上商业冒险活动。到明中后期大批潮州人以船为伴涌向海潮波涛之中。入清以来红头船便成为潮州商人的象征;清代商人又称红头船商人(因将船头漆成红色而得名)。

潮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潮商却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潮商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沉寂,但在1960到1970年代崛起于香港及东南亚。涌现出李嘉诚、陈弼臣等一批世界级巨商。事实上,近代潮商发扬了古代潮商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在近代潮商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

明清时期兴起于岭南地区的广东商帮可分为三个类别,潮汕商人、广府商人(珠三角地区)和客家人,其中以潮汕商人为主体。在现代,这种区分在广泛分布于海外的广东籍侨商中依然延续,但就本土广东商人而言,这三类商人已经趋于融合,进而形成了带有独特地域特征的珠三角商人群体。广东商业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状态,这使广东差不多完成了商业社会发展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从商业贸易开始,积累原始资本,然后是建立工厂、兴办实业,继而开始金融资本运作——收购、并购,做大做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商人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商业理念。成为善于把握市场脉络的“天生的商人”。

2.粤商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法则。

(1)垄断经营,中西合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立闽、浙、粤、江四关以征税。随后仅留广州一口通商。在此过程中,广州商人的前身——行商,渐次发展为包销洋货进口和本国土货出口的垄断性的专门外贸机构,又称为“官行”或“洋行”。于是广府商人最早可以看作是垄断贸易商人,这一时期广府商人主要是利用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政策的规定从事贸易活动,并形成了巨额的财富。外国精美的洋货产品,如香水、挂表、服装、音乐机等手工艺品通过港口进入广东,而我国盛产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则出口到欧洲,当时的广府商人主要从事转手贸易和零售批发行业。

80年代初,广东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理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机缘,开始承接港澳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大量“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的带动下,广东制造业得到高速发展,并形成了港澳专注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服务支援业务。这时候的广府商人从明清时期的垄断商人逐渐转变成为以外向型为主的手工业主,为了适应市场,特别是供给市场的需要,广府商人主要投资外向型手工业作坊或者工厂手工产品,从而促进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广府商人也逐渐转变成为事业商人。在这一时期广东的制茶业、纺织业、棉织业和制瓷业发展最为典范。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经济竞争方式的升级,广东之前依靠政策,地理位置建立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意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具有较高学历和先进管理水平的新一代广府商人出现了,他们通过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他们制定了引进外国知名品牌,学习先进技术重新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意识,这时就出现了如汽车行业的广本集团、东风标致、广州南沙丰田等,在手机行业,TCL借助施耐德品牌进入欧洲市场。新一代的广府商人既继承了老一代广府商人刻苦勤奋、务实纳言、敢于开拓的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许多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有着强调品牌经营,整合相关资源,善于资本运营,注重战略规划和战略伙伴联盟的新经营理念特征。

(2)把握商机,整合资源。

广东几乎“全民皆商”的地域文化和广东商人善于把握商机的特征,不但来自于他们比其他地区更早、更长时间的中外交流——西方商业文明的浸染;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并善于整合海内外的资源和信息。侨商的广泛存在和成功,不但是广东人经商的榜样力量,也是他们所从事的商业活动强有力的支撑。海外资源和信息的利用,使广东商人往往能够抢占市场先机。注重国内商业网络的构建和积累,则是广东商人取得成功的又一秘诀。

广东老板非常会搞关系,他们非常注重人际社会网络的积累和传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交易网络。随着商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这种社会人际关系网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商业信用网。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捕获到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整个网络资源的整合实现利润的获得。

(3)少说敢做,低调处事。

上海广东商会会长朱惠成说,广东商人的目标很简单,赚更多的钱。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耐心只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里面一直做下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经营过很多不同的企业,或是正在同时运作几个不同的公司。虽然跨行业经营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为了赚钱,他们不甘于在熟悉的领域里逐步发展,而是发现一个新的商机就立刻去做,只有“占先”,才能比别人更容易赚到钱,赚到更多的钱。

广东商人的“敢做”是出了名的。应该说,广东人敢闯敢做的因子早在汉唐时期到海外做生意的先辈们那里已经开始积淀。如今广泛分布在海外的广东华侨,以及同样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广东商人足以说明: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广东商人。广东商人相信多做胜过多说,但他们对于找上门谈生意的人要热情些。广东商人的“讷于言”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广东商人不善于说。他们浓重的方言对于与他人沟通形成一定的阻力,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广东商人的明星意识和政治意识不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宣传自己,该宣传的应当是他们的产品。他们也不会像浙江商人那样做自我包装,内心深处有一种“祸从口出”的恐惧。

当浙商们在社会舞台上全力打造“新浙商”形象时,广东商人们悄然无声地分散在中国具有发展空间的各个角落,考虑着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考虑着引进新技术,或是考虑着他们的下一笔投资、下一个公司。在上海有很多著名的楼盘,著名的餐饮连锁店,其背后都是广东籍的老板,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上海的灯具市场、洁具市场,最闻名的是温州商人,而事实上,占据70%市场份额的,却是广东商人。他们广泛分布在上海的各行各业、各个地区,通过成功的商业广告宣传着他们的楼盘、他们的商品,而不是他们自己。广东商人正在静静地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他们对于自己的实力心中有数,并不在意外界的关注程度。

(4)勇于拼搏,与时俱进。

潮汕商人早在明清时期就开始发展海洋贸易,“逐海洋之利”。从明清开始,潮汕商人从事的商业活动都是由海上贸易推动,以民间贸易为主要形式。活跃在商界的潮汕商人基本上都是平民商人,因而潮汕商人在经商活动中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他们最初从事的商贸活动,甚至变成了非法的走私贸易,成为被取缔或控制的对象,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必然使潮商文化打上深深的市场烙印,铸成了与传统儒家文化不同的商业文化。这一时期从事海洋贸易的潮汕商人,在进行商贸活动时,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中原文化和开放的海洋文化的交汇特质和拓展精神,又发展出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潮汕的商业活动氛围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潮汕商人离开海洋,转到陆地上发展,由于环境变化需要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潮汕商人正是凭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虚心好学”的品德,在营商的实践中学习经商之道,运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商机,揣摩顾客心态,所以一等到时机成熟,便能借机拓展赚钱机会,使自己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潮汕商人大多数从事零售批发、纺织服装、电子电工等行业,在整体行业情况中,零售、批发行业的比例是18%;服装、皮革、纺织行业的比例是19%;电子、电工、电器行业的比例是14%;餐饮、娱乐、旅游行业的比例是14%;文体休闲用品、礼品、工艺品行业的比例是10%;其余的行业都是5%的比例。潮汕商人大多数处于供应商价值链和渠道价值链上。

(5)家族经营,管理改革。

潮汕商人在运作管理上崇尚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力量,自己带着一家人搞创业,一起努力拼搏。很多企业几乎简直就是“家企不分”,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异常,潮汕企业的家族化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原始性。在这一时期的潮汕商人大多都是“家族式”的个体户商人。21世纪广东面临新的产业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大企业时代来临。所谓“大企业精神”主要体现在“管理革命”,倡导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法,注重战略规划,崇尚多元化经营,善用资本运营,资源整合,其主要代表就是李嘉诚等大企业家。

这一批大企业家在管理决策上强调科学合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用财务知识评估风险,在结合自身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同时,参考理性分析,使用数据,市场调查评价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善用整合资源,使现有和潜在的资源相互配合与协调,使之达到整体最优。有效的资本运营是大企业家必备的经营技巧,像李嘉诚以他私有的98多亿港元资金,控制了市值900多亿港元的长实系集团,凭借的就是资本运营的手段;黄光裕也从资本市场得到巨大的好处,其拥有的国美2004年6月在香港借壳上市使得黄光裕的个人财富从2003年的18亿元暴涨到105亿元。由此可见近代时期的潮汕商人是具有“大企业精神”的企业家商人。

(6)跨国经营,善解人缘。

广东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很早就发展了对外贸易,催生了很多商贾巨富。伍秉鉴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

在经营方面,伍秉鉴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发财致富。他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当时的欧洲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而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曾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伍秉鉴还因其慷慨而声名远播海外。据说,曾有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美元的债务,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所以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马上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把借据撕碎,宣布账目结清。从此,伍浩官的名字享誉美国,被传扬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至于当时美国有一艘商船下水时竟以“伍浩官”命名。经过伍秉鉴的努力,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袖。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建在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