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的炼金术
15366300000008

第8章 诡商之道——孙子智慧与经商兵法

1.绝地而生,不骄不躁。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在攻打赵王的过程中,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置之死地”意味着风险,然而没有风险就没有机遇!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认为,沉稳持重是克服轻浮草率的根本,冷静稳重是急躁莽撞的主宰。所以圣人行事处处有备无患,即便是光彩夺目,也要超然处之。大国之君虽然居高位,养尊处优,哪能以轻浮的态度对待天下大事呢?轻浮就会失掉根本,急躁就会失掉君位。

有一位学“工业自动控制”专业的研究生,和很多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样满怀信心的去闯深圳。几年时间下来了,以头破血流而告终。

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使他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他终于明白了,是他研究生的身份放不下来。因为,机会对每一个人都同样重要,看到一个研究生出现在他们面前,人们就会预感到潜在的威胁就要到来了,所以他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一个大型企业招聘搬运工,他报了名,填表时他填写的文化是“小学”。搬运工在一个企业可以渗透到任意角落,使他可以观察研究企业的所有设备和加工工艺,他可以和任何员工接触,了解到企业最贴近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几个月下来了,他积累了全套企业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汇编完成了企业亟待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企业的进口流水线出问题了,多方处理都没有恢复。他自告奋勇,公司老板问他:“你一个小学文化的搬运工,怎么能奈何得了进口流水线?”他说:“不瞒您说,我是学‘工业自动控制’专业的研究生。等我处理完流水线后再详细告诉您原因吧。”由于他深入到企业的第一线,对设备早已了如指掌,所以很快就恢复了流水线的运行。他拿出了精心整理的“合理化建议”给公司老板。老板看完报告后兴奋地说:“你解决了公司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他被破格提拔为总经理助理,不到一年又被提拔为总经理。老板问他:“你一个研究生,怎么想到到公司来当搬运工呢?”他回答说:“如果我不当搬运工,怎么能够提出如此切合实际的合理化建议呢?又怎么能够当得上这总经理呢?”

2.趁机获利,以利诱之。

我国古代的大商人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相管仲,是一个善于把握时机的人,他洞悉天下行情,利用齐国有利的地理优势,为齐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看准了海盐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生活必需品,利用齐国紧靠大海的优势,大力组织海盐生产,然而却不急于出售,而是囤积起来,等到内陆其他国家因海盐供应减少而价格上涨时再卖到梁、宋、卫等国,赚取了大量利润。同时,他发现滕国、鲁国的粮食便宜,商人得不到太多利润,他便抬高齐国粮食的价格,吸引这两个国家的商人纷纷把粮食运到齐国销售,齐国便把这些粮食都囤积起来,等到一些国家因天灾人祸闹灾荒时,管仲再以更高的价格将这些粮食卖出,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孙子认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把敌人调动起来而不是被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自己来的,是以小利引诱了他们;能使敌人不能前来的,是牵制妨害了敌人。”以利诱敌所指的就是: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去引诱他,要让敌人自己来,而对于贪小便宜的人来说这一招就更妙了。所以,孙子在后来行军中说道:“小利莫贪。”

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穿就曾用“投其所好”的计谋铲除了暴君晋灵公。晋灵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暴虐之人,他厚敛于民,广兴土木,好为游戏。他闲着实在无聊时,便下令在绎州城内建了一个桃园,遍求奇花异草,栽种其中。又筑三层高台,中建绎霄楼,凭栏四望,全城风物,市井百态,尽收眼底。

修好这个桃园后,晋灵公时常登临俯瞰、饮酒取乐,并以张弓弹鸟为戏。但是时间长了后,他便玩厌了这样的游戏,渐觉不如弹人有刺激性。于是,这个暴君就发展利用弹人来赌胜负。对准台下的百姓,一声令下,乱弹齐发。百姓头破血流,目毁牙落,号哭遍地;抱头逃避,相互践踏。当时出现了民谚:“莫看台,飞九来。出门笑且忻,归家哭而哀!”

赵盾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当有昏君出现时,往往都会伴随着忠臣的悲哀。他是朝中的一个元老重臣,曾经多次劝谏过晋灵公,希望他能够礼贤下士,勤政亲民。开始的时候,晋灵公还假意检讨,继而就拒谏饰非,最后竟积厌生怨,决定杀死赵盾。但是,晋灵公和他的侯臣两次刺杀赵盾,都没有成功,赵盾得以逃过了一劫。

而赵盾有一个堂侄名叫赵穿,他接受了叔父的前车之鉴,对晋灵公采取了“投其所好”的计谋。他首先向晋灵公叩头谢罪,请求辞职,说:“罪人之祖,不敢服侍左右,乞赐罢斥。”晋灵公见其词卑貌恭,认为他真诚可信,反而安慰他说:“盾累次欺蔑寡人,寡人实不能堪,与卿何干?卿可安心供职。”在初步取得晋灵公的信任之后,赵穿就开始百般投其所好,晋灵公喜欢游玩,赵穿就说:“所贵为人主者,惟能极人生声色之乐也。”

晋灵公当然也好美色,昏君往往如此。赵穿就建议派大臣屠岸贾为他尽选国中美色,并借以调虎离山。同时,赵穿还以桃园侍卫单弱为由,以晋灵公的名义,从自己指挥的军队中精选出了200名勇士,并暗地里同他们制定了除暴计划。一次,赵穿趁着深夜桃园侍宴的绝佳时机,一举铲除了晋灵公这个暴君。以利诱之,投其所好,这是赵穿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要使所施之“利”、所设之“饵”被敌人吞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只要能抓住对方的弱项,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我们在做人做事时,如果能够“投别人之所好”,那么遇到的阻力就会小得多,事情也会容易办出色。“投别人之所好”就是抓住了对方心中的欲望,然后想方设法地满足他的欲望,然后为己所用。

“所好”者无非是金钱、名誉、美人、地位、欲望、忠义、要地等等。人都是有弱点的,这个弱点就是都“需要”别人的逢迎和谦逊。人活在世界上,都需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利诱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如西施、貂禅是以美人为诱饵,赤兔马是以好物为诱饵,金钱为诱饵是常用的,还有以名誉和地位为诱饵等等。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人生当中如果可以做到以利诱敌,投其所好,在关键之处抓住对方的需求,从中探取出着手点,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取得成功,还是十分可取的。

有句古话叫做“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得和失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不忍心丢掉,其结果反而是一无所获。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我们祖先从无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谋略之一。也就是说要想从别人那里获取利益,必须要先给予对方一定的好处,“予”是手段,“取”是目的,这是我国古代颇具影响的谋略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谋略也被成功的运用到各种经济活动之中,被演绎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商战中,“先予后取”玩得最漂亮的当推美国人。一百多年前,上海滩一个穷困潦倒的美国佬看到中国人照明用的是植物油加灯捻,便心生一计,将又干净又亮堂的煤油灯连同少许煤油公开奉送。等免费奉送的那点煤油用完,中国人便不得不掏钱去买他的洋油了,那个美国穷佬因此成了百万富翁。

当年美国雀巢公司拟在印度莫加地区建立一家奶制品厂,但那里的水源不好,饲养的奶牛常常染病,多数农民只能生产自家需用的牛奶,根本无多余牛奶出售。面对此境,雀巢公司不是改变计划另寻产奶基地,而是在此地设立免费服务处,向农民提供治疗奶牛疾病的药品,并出资帮助挖新水井,这一高明之“予”,使得奶牛健壮了,出奶量猛增,雀巢公司的奶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国人在自己的经营土壤里对“欲取先予”术的运用也有独到之处。某城郊外,有块闲置多年没法利用的不毛之地,有一天,土地所有者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找到当地政府部门,对官员说:“我这块地不要钱,给你们建所大学如何?”当地政府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并马上调拨资金,组织施工,建起了一所颇具规模的高等学府。有大学就有学生,有学生就有消费。地皮老板因赠地建校的义举,轻易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校门外建起了公寓、商场、影院等,形成商业一条街。只一年时间,赠送土地的损失,就从商业经营中赚了回来。赠送土地兴办教育是很光彩的事,服务教育事业赚取一定的利润也在情理之中,可谓予之有术,取之有道。

“取”是一种本事,“予”是一种智慧。在商业运作中,欲取先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有来有往,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是生意场上不争的事实。欲图有长足发展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只盯守眼前利益、斤斤计较,而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在朋友的交往中,欲取先予是一种关爱和感情的交换,老想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而自己不会关爱和帮助别人,不会理解别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的。在亲人圈内,大概也是如此吧。

3.知己知彼,攻心为上。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每战都有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当前的经济领域。

事实上,中外众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和众多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是极为善于运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谋略的典范。前不久,一位衣冠楚楚的外国人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普通居民的大门。在主人的热情引导下,客人进屋后不仅仔细地观察了这套居室的布局和厨房、卫生间的结构,而且认真仔细地了解家中各种家电的品牌、功能,还向主人询问了有关购买和使用这些家电具体的情况。看来,这位客人对所有家电都十分感兴趣。主人十分惊讶,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客人竟然是瑞典伊莱克斯公司的首席执行总裁!跨国公司的执行总裁竟然亲自深入普通老百姓家搞市场调查,在我们的许多人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外国人却把这看作是一种必须的工作程序。由此可见他们对“知彼”的重视程度。

从1997年起到现在,又有一家大型外资企业成功地大踏步地进入了中国市场。起初,该公司的广告词就只有简单朴实的六个字:尊重人,看重人。外加一个十分醒目的CIS形象而已。当这个CIS形象广为人们熟悉之后,或者说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之后,我们在家电市场上发现了这个品牌的一系列十多种产品,惊讶之余,同一品牌的系列办公用品又铺天盖地而来了;紧接着,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化妆品商场上,在十分显眼的位置上开出了同一风格的品牌专柜,从粉底霜到睫毛膏,大大小小几十个漂亮的玻璃瓶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十分抢眼,吸引了众多爱美人士的强烈关注。

如此铺天盖地的整齐划一的铺货行动,说明当时运作市场的并不是等闲之辈,而是一群十分了不起的营销精英。为什么他们能在如此短暂时间内迅速成功地占领市场呢?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那便是他们对中国市场的调查研究下足了功夫,真正做到了“知彼”:对消费者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把握。从这个例子来看,我们不难明白,“知己知彼”是商家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它应当成为商家的座右铭,成为商家经营决策的基本法则之一。

孙子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现代商场的胜利,不在乎你占据了多少个商场,而在乎你占领了多少个消费者的心,占领了消费者的心,你就占据了一切。在激烈的竞争中,商战的赢家是人心和金钱的双赢。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样样少不了,人们常常会出现对某种商品的需要。急人所急,解人之困,不失时机的为消费者送上他们急需的消费品,便能格外赢得民心。山东有家真空棉纺厂,开业之初,恰逢九九重阳节,他们便策划了一场献爱心活动,将生产的第一批棉衣棉被,拿出一部分献给当地的特困老人。这件事,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结果既有了知名度,又赢得了口碑,产品面世,立刻形成热销之势,达到了名利双收的效果。

湖南有家酒店,对前来办生日宴、婚宴、寿宴等宴席的客人建立了“纪念档案”,每逢他们的婚、寿、诞辰纪念日时,酒店都要免费送去贺卡和一份喜庆蛋糕。礼物虽轻,但却情意浓浓,每每让老顾客喜上眉梢,激动不已,对酒店倍感亲切,心甘情愿的成为回头客,还主动替酒店宣传。国外有家奶粉厂,从各医院搜集信息,对那些临产的妈妈,在其分娩的前两三天寄去婴儿奶粉免费使用,并附赠贺卡以表祝福。一对夫妇喜添贵子或千金都是一件大喜事,而厂家的这个做法更是锦上添花,不早不晚的送上礼品,这实在是好事成双,心情快乐的父母怎能不对厂家产生好感呢?不用说,随着孩子越来越多的需求,他们便成了厂家的忠实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