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15375600000038

第38章 结束语

20世纪,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解决了温饱问题。21世纪,我们不应再向自然索取财富,而应向人类自身索取财富。人类将更频繁地和网络打交道,人类的满足不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精神和感觉上的满足。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满足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我们能把握这种区别,就能获得新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电子通信网络日新月异地发展、扩展和渗透,教育和学习的全球化趋势同样迅猛。这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信息社会和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使知识发挥主导作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机会。教育正从校园和课堂的狭窄天地中,从大学辖区和国家边界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因特网和其他通信设施的广泛应用使教育趋向全球化,诞生了许多新的产业。现在,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通信媒体和网络来提供,引发了从古老的课堂教学向同步或异步虚拟教学的转变。借助电子网络媒体,知识和学习材料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以更多有效的方式发送给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将转变成在网络上的协同工作。网络开放式地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以便每个学习者充分共享利用。而且,在当今综合和趋同的时代,网络极有力地推进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现在正是建立全球知识网的时刻,通过网络和“基于资源的学习”,所有的人共享专业知识和专门经验,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创21世纪的文明。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和未来知识社会有可能继续加大数字鸿沟,继续加大贫与富、先进和落后的差距,继续加剧现存的不公平状态,并且有可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里形成某些力量的主宰地位,从而威胁我国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认同。所以,重要的是采用适当的道路和方法去适应我国人民的需要、背景、文化和信仰,将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文明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现代化联系起来。

中国网络发展的收益,来自全社会网络意识的提高,这为网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络的发展契机,来自网络和教育的结合,因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网络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对方的结合。21世纪的中国,教育需要网络,网络需要教育。

在“网络和教育”产业当中,我国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中华民族真正强大的唯一出路,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应对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和信心。

在新世纪,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应对网络学习的挑战,实现民族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