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菜根谭》译解
15379700000016

第16章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原文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译文

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你若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指责;即使十次谋划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会奖赏你,可只要有一次谋划失败,埋怨责难之声就会纷纷而至。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宁可保持沉默寡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都不随便说;尤其在做事方面,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能自作聪明。

评析

我们都知道沉默是金,但是很多人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而酿成无法弥补的错误。三国时期的著名才子杨修,他思维敏捷,才华过人。但是却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恃才放旷,不懂得沉默是福,寡言保身的道理。

在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进退两难的时候,适逢疱官送来鸡汤。看到碗底有鸡肋,曹操有感于怀,正在沉吟间,夏侯惇入帐询问夜间号令。

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

时任行军主簿的杨修听到口令后,就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大惊忙前去询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惇很是信服,于是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之罪,把杨修斩了。

当然,杨修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他屡次猜中曹操的心思,犯了人臣之大忌。杨修之死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越有才华就越要沉默守拙,尤其面对领导时,就更要小心翼翼,永远不要让领导觉得你处处在他上面,他处处不如你。当然,还有一点启示,即无论在什么场合,只有你一个人看明白的事情,最好不要点破。有很多事情都是知道得越少越好。

自古以来,无知者无罪,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知道得太多,又不懂得藏拙,才招致祸患的。

沉默是一种高贵的品德。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无不是知道什么话什么时候当说,什么时候不当说的人,他们都深刻地懂得“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的道理。沉默可以让人进退自如。因为沉默能够全面正确地观察和洞悉周围的一切;能够远离你死我活的龙争虎斗旋涡;能够不得罪任何人,不给自己树敌;能够修炼自己的心性,成就人生美德;能够让对手摸不清自己的实力;能够在主动出击时让敌人措手不及……

大多数时候,话说得多了,人就会智穷词穷,莫不如守住心中的想法什么也不说更有力量,因为沉默能让人觉得充满暗示。

《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薛宝钗,她的沉默就让她博得了贾府上上下下一致的喜爱,“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在最后为宝玉选妻的时候,这一点也成为二人分高下、论条件的一个内容。

可见,沉默有时不仅只能保全自己,更是取信于他人,展示自我良好道德修养的一个必要手段。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那厚重的史书是用鲜血写就的。多言的结果往往就是一个字“死”。通常一个人把别人说赢了,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意义,却会把对方逼急了,做出暴力行为。很多人讲话滔滔不绝,好像天下公理都被他说尽了,殊不知他在最得意的时候往往会遭到迎头一击。

老子说“多言数穷”,一个“穷”字道出了话多之人的窘迫——话越多,就越窘迫。那又何必逼自己窘迫哪?所以大多数时候多言是不必要的。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只有懂得沉默,适时的保持沉默,才能平安地在这个诡谲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