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菜根谭》译解
15379700000019

第19章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原文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

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嚣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评析

人活着,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欢乐的人生,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人类文明的演进都是以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为目标的,虽然世间的痛苦从来也没有消除过。在这样的一个起点上,在这样一个目的基础上,庄子说,我们的生活应该听其自然,让每个人充分地、自由地发挥他自己的自然能力,享受心灵的欢愉平静,无论你是美的还是丑的,是贫穷还是富贵,是五体健全还是四肢残缺。

当公文轩见到右师时,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地失去一只脚呢?”右师却平静地回答:“天生的,不是人为的。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一副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完全是上天所赋予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是的,只要是天然的,我们就应该平静地接受它。就好像野鸡,在沼泽边生活的时候,要走上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是,这样的生活也比被人圈养在笼子里要好许多倍。野鸡生活在笼子里,虽然不必费力寻找食物,但是失去了自然的生活,即使精力旺盛,也不能谈到快乐。

所以,一个人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他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否完美。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多只是个人幸福的客观条件;一个不好的外部环境也不能成为个人不幸的理由。幸福首先取决于心灵的虚空澄明和良好的生活意识。只有这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在茫茫天地间找到自己快乐生活的理由。

同样,一颗澄明的心灵会顺从自然赋予在人身上应有的变化实情,平静接受自然赋予在自己身上的规律。只有一条腿又怎么样,右师内心早以坦然接受。形体的残缺从来不影响精神的完全,真正的美在于神不在于形。所以,右师的精神是完整无缺的。《庄子》中,丑陋无比的卫人哀骀它(人名)之所以能够让男人亲近他、女人爱恋他,也是因其精神的力量,因其精神中有着能带给他人快乐、幸福的力量。

但是,古往今来的芸芸众生总是看不破这形与神的关系。所以,经常陷入自悲自怜自叹之境,认为“悲苦之词易写,欢愉之词难工”,悲苦的人生体验要远远胜过对欢愉的感受。

16世纪的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哀叹:“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找不到一点意义。”一个人的生命变成了这样的过程:他们出生,他们受苦,然后他们死亡。生命的个体,俨然成了荒原上的流浪汉。

现代人生活中的焦虑更是随处可见。尽管现代人表面上更倾向于自由选择,但实际上却受到更多的约束:各种各样的广告、各种各样的肥皂剧、各种各样充斥于耳的流行歌曲……我们真的拥有着从来没有过的自由吗?现代社会的心理疾病较之以往既繁多又复杂。

人生的苦难究竟是因为本性被压抑而不得抒发,还是因为本性被名利欲望所遮蔽而丧失呢?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我们看到长着大肉瘤的丑鬼哀骀它恬然而笑,只有一条腿的右师神情坦然。

是的,人生并不必然痛苦,至乐是可以获得的,就看你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