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菜根谭》译解
15379700000026

第26章 处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

原文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译文

古代有位高僧说:“竹子被风吹动,它的影子虽然在台阶上掠过,可是地上的尘土并不因此而飞动;月亮的倒影虽然穿过池水,可是水面上却没有留下痕迹。”儒家一位学者也说:“不论水流如何急湍,只要我能保持宁静的心情,就根本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花瓣虽然纷纷谢落,只要我的心经常保持悠闲,就不会受到落花的干扰。”一个人假如能抱这种处世态度来待人接物,那么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该有多么自由自在呢?

评析

境由心生,一切虚幻的东西都如同竹影扫阶、月轮穿沼一样,是虚无缥缈,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人间是非、尘世浮华又何苦看得太真,功名利禄不过如过眼云烟,何必寄予太多的痴情呢?心静,物不可使之动;身闲,境不可使之乱。也唯有气定神闲,才能心无挂碍,无欲无求。

《庄子·庚桑楚》中有段发人深思的论述,书中说:砍断了脚的人不图修饰,因为把毁誉置之度外;服役囚徒登上高处不存恐惧,因为已经忘掉了死生。对于谦卑的言语不愿作出回报而忘掉了他人,能够忘掉他人的,就可称为合于自然之理又忘却人道之情的“天人”。所以,敬重他却不感到欣喜,侮辱他却不会愤怒的人,只有混同于自然顺和之气的人才能够这样。发出了怒气的但不是有心发怒,那么怒气也就出于不怒;有所作为但不是有心作为,那么作为也就出于无心作为。想要宁静就得平和气息,想要寂静就得顺应心志,即使有所作为也须处置适宜,事事应于不得已。事事不得已的做法,也就是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