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菜根谭》译解
15379700000027

第27章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原文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译文

白居易的诗说:“凡事不如放心大胆去做,至于成功失败一切听凭天意。”

晁朴之的诗却说:“凡事不如小心谨慎去做。以期达到坚定不移的境界。”

按白居易放任身心的主张去做,容易使人流为狂妄自大,按晁朴之约束身心的主张去做,容易使人流于枯槁死寂。只有善于操纵身心的人,才能掌握一切事物的重点,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评析

白居易所说的“身心任天造”很类似宿命论的主张,而晁补之所说的“身心归寂定”则带有浓厚的佛家口吻。放身心的如果能做到“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程度,那就成了墨子学派的兼爱救世主张;收身心的如果能做到“彻见自性体得真如”,未尝不可以教化世界。然而,最怕的是走向两极端而丧失中道,不是流为竹林七贤的放任猖狂玩世不恭,就是流于小乘声闻学者们的枯寂厌世遁迹山林。所以,只有把握中和之道操持身心,也就是像把器物把柄掌握在手中一般,自然能收放自如而免除走极端之弊。

也只有这样,在时机来临的时候,你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等待不是消极、懈怠,而是一种忍耐,是对心性的考验。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试炼呢?

宋江在《水浒传》中吟了一首《西江月》词说:“自幼曾攻经史,成长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洲?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另外他又写了一首《西江月》说:“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呼。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也说明了“见微知著,守正待时”的道理。

“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是最容易成功的人”。凡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都是有胸襟、有毅力、有恒心的人。耐得“寂寞”独守一片乾坤,有一腔清醒的见识,真可谓是一种境界。

有时,众多的伙伴簇拥着你,你也会感到寂寞;有时,自己孤独一个,却并不寂寞。也许,当你谈笑风生时,寂寞却围绕着你;当你独自落泪时,却并不寂寞。但这种寂寞,在你一朝得志,就可以用成功的喜悦弥补填充。

没有人喜欢永远寂寞,也没有人能做到永远不寂寞。正是由于有了寂寞,才有了寂寞之后的故事。

当别人顺利地成功了,鲜花、掌声、荣誉忽然间涌来将其湮没,浸得“由红变紫”,名利双收。而你也有一丝羡慕的感觉,面对别人环绕的暄闹,你劝自己“耐得住寂寞”,自己所做的应该是继续努力,获取比其更大的成功,即使你看不起虚华的一切,而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耐得住寂寞”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强劲的动力,给你上紧奔腾的发条。

孤灯独守,自怜自影,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和寂寞。此时,你能耐得住寂寞,继续看你的书,提高自我的基本素质,这无疑又是一种最大的胜利,因为你所做的带来的是充实感而非难耐的空虚,这种充实感也将给你自信,加固你的雄心和豪情,不羁绊于儿女情长,洒脱生活。

但如不能得道,就看你在见到别人做出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时,是不是能坚定信心、耐住寂寞、抵御诱惑。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有少年英雄,也不乏大器晚成者。所以,无论怎样,都不能因为自己眼前的处境不如意而颓唐丧志,不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因为急于崭露头角就难以成大气候,急功近利不足以成大事,急躁情绪便易患得患失,容易悲观失望。只有耐住寂寞,等待时机,并且善于抓住机遇而又坚定志向,才能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