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菜根谭》译解
15379700000003

第3章 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长

原文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译文

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人对你有不平的牢骚;至于死后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要把眼光放得很远,才会使子孙万代永远怀念。

评析

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谓“人死留名,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人生苦短,活着更是不易。因此,在争取拥有的同时,懂得学会放弃,于是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计较,事事较真,才能长久永存。

一个洞穿世事、万事通达的人,做事常常给别人多留余地,而不会有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流芳百世,让后人怀念。

杨玢是宋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侄子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的,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计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生活的路上总有沟沟坎坎。你的奋斗、你的付出,也许没有预期的回报;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也许永远难以实现。如果,抱着一份怀才不遇之心愤愤不平,如果,抱着一腔委屈怨天尤人,难免让自己心态扭曲、心力交瘁。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别人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别人会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别人会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导致两败俱伤。结果,往往是让自己生活得很不快乐。所以,要学会用一颗包容的心,善待自己,善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