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无毒一身清
15381600000010

第10章 清毒排毒水为上

水,是生命之源。有人把水比作人体的“内洗涤剂”。我们用水每天洗涤体表的尘垢,使身体保持清洁卫生,这些都已成为习惯和常识。殊不知,我们人体的内环境,更需要用水进行“内洗涤”,只有身体的细胞内外均保持清洁卫生,人体才能健康,才能抵御疾病。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癌症就是由于有毒物质在人体细胞内外体液的长期积累,造成细胞损伤后又急性恶化的结果。癌细胞的扩散,首先是通过体液进行的。人体内的水,每5至10天更新一次。如果保持占人体体重70%的总是清洁的水,人体细胞就有了健康清新的生存环境,就可使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健全,没有癌细胞生存扩散的条件。

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使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每间隔一定时间就要更换一次,而且绝大部分细胞在几年内就会被全新的细胞所取代。这种代谢过程必须要有清洁的水源源不断地充满在细胞中。所以,经常不断地补充清洁之水,是进行“内洗涤”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也可以说,水是其他物质不可取代的营养物质和体内“洗涤剂”,清毒排毒也就时刻离不开水。

水既是人体的“清道夫”,又是“守护神”。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需要水分,血液循环、消化系统或是其他的化学作用都需要靠水才能完成。饮水不足,会造成代谢缓慢,阻碍体内废物的排出,影响细胞的洁净和更新。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体内的水,毒物没有“出路”,就会污染细胞内的水,进而毒害细胞。

水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认识水、利用水、补充水,以水促健康。那么,清毒排毒在饮水上有何讲究呢?

一、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清毒排毒,必须养成主动饮水的好习惯。所谓主动饮水,即是口不渴时也要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口渴感的产生,是人体水分失去平衡、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时,中枢神经发出的要求补水信号。待到口渴时,体内细胞干燥缺水已多时了。体内缺水,除了影响排毒外,还会引发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最新研究认为,最好的排毒方法是每天喝足够的水。喝水不足,导致更新缓慢,会使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而影响细胞的洁净。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水更新,毒物便没有“出路”,就会因为细胞的水被污染而损害细胞。为此,人们每天至少得排出1000毫升脏水(通过排尿或出汗),才表明饮用的水得到了更新所必需的量。因此,要想有效地清毒排毒,我们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二、掌握最佳饮水时间

早上起床,身体可能会有些许脱水的情况,因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补充水分,此时,最好先空腹饮下一杯水(约500~600毫升),让身体开始重新运作。晨起喝水不仅可以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晨起饮水,水会迅速被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从而有效增加血溶量,稀释血液,降低血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长期保持这一良好习惯,还能起到湿润肠道、软化大便、防治便秘之功效。既可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粪便、尿液等代谢废物快速排出,对预防脑梗阻、脑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等病症,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们还需每隔一段时间适时地为身体补充流失的水份。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虽然运动量没有职业运动员那么大;但不管做什么活动,都应该随时喝水,以补充体力。尤其是现代白领,整天在有空调的环境中工作,更需要随时补充水分。

早、中、晚三餐前约一小时,应喝一定量水。食物消化要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来完成,这就需要足够的水分。餐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血液,约一小时便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所以,餐前喝水有增食欲、助消化、促吸收的作用。

进餐时喝一定量的汤水,有助食物溶解和在胃内的初步消化,并有利于其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水分,餐后胃液大量分泌而消耗过多体液,势必会引起口渴。这时再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增加心、肾等脏器的负担。

小贴士

含糖的运动饮料通常含有比较多的钠和糖,相当于一种糖水,对马拉松运动员或许有好处。但是,做完普通运动的人最好选择喝水而不是饮料。

三、白开水是最佳饮品

专家指出,健康饮水的七大标准分别是:不含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硬度适中;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PH值呈微碱性;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分子团小;水的生理功能强。

可见饮水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饮水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解渴,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正在被人们逐步认识。

国内外的生理学家都认为,白开水对人体新陈代谢有十分理想的生理活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为身体所利用,使脏器中乳酸脱氧酶的活力增强,有效改善人体的抗病及免疫能力。同时,有利于较快地排除肌肉中累积的“疲劳素”——乳酸,从而快速消除疲劳,焕发精神,保持精力充沛,其保健作用是许多高档饮料无法比拟的。白开水能极易渗入皮肤及身体细胞组织,使皮下脂肪呈“半液态”,从而减缓面部及周身皮肤干瘪、多皱,使表皮显得丰润柔嫩,所以,中老年人更应当多喝白开水。除了白开水外,还可辅之以茶水、矿泉水等饮用水,牛奶、酸奶等乳饮料,豆浆、蔬菜汁、芝麻糊等植物饮料,葡萄酒、啤酒等酒饮料,以及鸡汤、骨头汤等,多样化补水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许多中老年人都有喝茶的习惯,这是个有益健康的好习惯。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元素。坚持天天饮茶,既可补充水分及流失的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物质,又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增强食欲,并有排毒、灭菌等疗效。但中老年人饮茶有“四忌”:一是宜淡,忌浓;二是入口宜温,忌过烫;三是宜少量慢饮,忌一次喝得过多;四是睡前宜喝白开水,忌饮茶水,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有些年轻人,习惯用果汁、可乐或其他饮料等代替白开水,其实,这些饮品只要适量饮用并无不可,然而,这些饮料或多或少含有糖份及其他添加物,饮用过量对健康还是会有影响。喝水最重要是水的洁净程度,纯净的白开水对健康比较好,有些加工饮料反而会造成身体的负担。许多人以为,只要喝进了流质的饮料就算补充水分,殊不知饮料也分很多种,喝进了含糖分、盐分过多的饮料,对健康不仅没有帮助,还会有负面影响。

饮用水的温度一般建议以30℃以下的温开水最好,比较符合肠胃道的生理机能,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造成血管收缩或刺激蠕动。传统观念常说不要喝太冷的水,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只要水源洁净就不用担心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当然,若生病或有其他健康问题则另当别论。

四、每天饮水应适量

人体水分的补充是大有学问的。脱水固然对身体有害,饮水过量对人体也不利。一次喝大量的水,易使血容量猛增,加重心脏、肾的负担,特别是在劳动、锻炼或大量出汗后暴饮,水会向细胞内渗透,使细胞肿胀,易导致“水中毒”。

那么应该如何掌握每天的补水量呢?有关专家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日从饭菜等食物及饮水中摄取的水分,总量以2500毫升左右为宜。若采用简便的计量方法,除去饮食摄水,正常人每天还须饮水6~8杯水(约2000~3000毫升),才能保证身体的所需,维持体液的基本平衡。若身体超重的肥胖者,每超过正常体重25磅(11.24千克),应加饮1杯水。

相关链接——瓶装矿泉水多喝无益

矿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和游离的二氧化碳,但如果饮用过多的矿泉水,就会影响胃液的分泌和胃的消化机能,还会影响胆汁的形成和分泌,从而导致人体内的酸碱失调。

由于矿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盐,过量饮用会使这些矿物质盐刺激肾脏和膀胱,增加肾脏和膀胱的负担。所以,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及伴有浮肿的病人不宜饮用矿泉水,更不能将矿泉水当作治病的药水服用。

适量的钙摄入可以促进人的骨架、牙齿发育,增加细胞的通透性等,但是如果过量补充则会引起高钙血症,使人出现软弱无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过量的钙可能导致肾结石,所以结石患者要少喝矿泉水。

锌元素补充过多,不但会影响到身体其他微量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而且还可能引起身体组织的损伤。

铁元素摄入过量可能会引发肝硬化和糖尿病,急性铁中毒者还会引起休克,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碘元素补充过量,则会出现脱发、指甲变脆、易疲劳、胃肠功能紊乱、浮肿、不育等症状。

此外,一些矿泉水中还含有极微量的铅、汞、镉等有毒有害元素,因此,作为生产企业,在积极开发多种矿泉水的同时,应当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分离或除去有害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