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无毒一身清
15381600000007

第7章 含铅食品危害记忆力——让儿童远离铅中毒

在当今众多危害人体健康和儿童智力的“罪魁”中,铅的危害不可小觑。据权威调查报告透露,现代人体内的平均含铅量已大大超过1000年前古人的500倍,而人类却缺乏主动、有效的防护措施。据调查,现在很多儿童体内平均含铅量普遍高于成人。在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交通警察又较其他行业的人受铅毒害更深。

铅进入人体后,除部分通过粪便、汗液排出人体以外,其余的会在数小时后溶入血液中,阻碍血液的合成,导致人体贫血,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困倦、便秘和肢体酸痛等;有些人口中有金属味,出现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和眼底出血等症状也与铅污染有关。食物中的铅会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对神经、血液、消化、心脑血管、泌尿等多个系统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

进入体内的铅会堵塞金属离子代谢通道,引起低钙、低锌、低铁,且补充困难。并且直接破坏神经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还会使脑内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不仅会造成神经传导阻滞,引起记忆力衰退、痴呆症、智力障碍等症,还会使人脸色灰暗,过早衰老。而且这些杂质靠自身排出会很慢,在不继续接受铅污染的情况下,骨骼内的铅要经过20年才能够排除一半。因此,铅对身体的损害可以说是终身的。

铅中毒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一种现代文明病。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将儿童血铅含量作为常规体检项目,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对铅的伤害有所重视的,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都将血铅含量列入儿童健康普查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专家指出,铅是环境中对儿童健康威胁最大的有害元素之一。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铅中毒已替代以往的营养不良和感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成为新世纪儿童智能发育的“第一杀手”。

那么,为什么儿童会是铅污染的最大受害人?导致儿童铅中毒的“毒源”又来自哪里?铅中毒会有哪些具体的症状?如何有效的防治铅中毒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对铅中毒做一个的全面地剖析吧!

铅中毒主要通过消化道(约占80%)和呼吸道(约占20%)进入儿童体内。专家指出,由于0~3岁婴幼儿的消化道、呼吸道屏障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吸收率更高,同时这一阶段的婴幼儿正处于生长过程中的口唇期,吮手指、啃咬任何拿在手上的东西等非常普遍,而铅污染无处不在,如果不注意手和玩具等物品的清洁卫生,很有可能使宝宝吃下铅。虽然目前大多数汽车采用无铅汽油,但几十年排在路边的铅尘仍会造成二次污染,宝宝被放在童车中在马路边推行,虽然减轻了家长抱宝宝的疲累,宝宝却因此吸进了更多的铅。另外,香烟中含铅和镉,被动吸烟也会导致儿童血铅水平升高。加上生活中的其他铅污染,累积起来,就会造成铅中毒。

作为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然而铅又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所以对铅毒性特别敏感。专家提示,铅中毒一般有四种主要来源:

一是母源性铅污染。婴儿体内的铅主要来自于母体。母体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同时铅还可通过哺乳经乳汁传递给婴儿。

二是含铅用品污染。蜡笔、水彩笔、涂改笔、铅笔杆外层的油漆(铅笔的笔芯并不是铅,而是石墨);图画书、教科书上的彩色封面;含铅容器、金属餐具、一些华丽的餐饮用具;油漆、涂料等家庭装饰材料,这些都属于铅污染可能比较严重的范围。水晶制品是一种更具威胁的铅污染源,其中氧化铅含量高达20%~30%。

三是食物、药品铅污染。用含铅的生铁炉制作的爆米花;制作过程中加入氧化铅的松花蛋;一些马口铁制的食品罐头,由于焊缝处采用铅锡焊作为焊料,导致罐头中含铅量较高,长期食用会引起铅中毒;调查表明,长期过量喝饮料的孩子血铅水平偏高,因为有些易拉罐虽不用铅锡焊,但含有少量铅,长期过多饮用就会在孩子体内累积。薯条等膨化食品;添加色素的果冻;儿童补钙的保健食品;隔夜沉积在生铁水龙头中的食用水,广泛用于水果园的含有砷酸铅的杀虫剂,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含铅量。

四是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其中以含铅汽油燃烧的排铅量最高。还有一些工业行业,像蓄电池制造业、金属冶炼业、钢铁冶金、印刷业、造船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都在排放含铅毒的工业废气。如果住在马路边或铅污染工业区附近,室内铅尘是儿童铅接触的来源之一。此外,被动吸烟也是儿童受铅污染的重要因素。

由于铅在人体内没有任何用,理想的血铅浓度应为零。但环境污染总会在人体中留下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为:血铅水平≥100微克/升,不管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就为铅中毒。其中,血铅水平100~199微克/升为轻度铅中毒;200~449微克/升为中度铅中毒;大于450微克/升为重度铅中毒。

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大脑发育,损伤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而且这种损伤具有不可逆转性,而儿童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发育中,对于外界毒性的抵抗能力最为脆弱。有研究表明,儿童对铅的吸收率较成人高50%。

儿童如果铅中毒就会出现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行走不便、便秘和失眠,还伴有智商下降,智力发育改变:计算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下降;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听觉障碍、行为不能控制,易闯祸、脾气暴躁等现象。铅中毒严重的儿童长大后犯罪的可能性要增加许多。

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铅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侵入大脑神经组织,使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严重者可能导致终生残废。特别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比成年人更敏感,进入体内的铅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对铅的吸收量比成年人高好几倍,受害尤为严重。铅进入孕妇体内则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畸形等。

科学研究还显示,铅中毒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初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铅在体内逐渐积累,慢慢会危害到骨骼生长及智能发育。儿童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其智商要下降6~8分。

有效地防治铅中毒,是当今科学家正在探索、攻克的课题之一。但作为个人,加强防范、进行自我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预防铅中毒应该在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下手。首先在饮食上不能把报纸、小广告单等印刷品用于食品包装,用食品袋盛装食物时,应避免袋上的字画、商标直接与食物接触,特别是与酸性食品接触;蔬菜水果食用前要洗净,能去皮的尽量去皮,以防残留农药中的铅成分。在居住方面,尽量不要采用含铅油漆装饰家中的墙壁、地板和家具等,否则,一旦漆屑剥落,油漆中的铅极易造成居室铅污染。尽量选用无铅化妆品、染发剂等。此外,不要在汽车往来多的道路附近散步,因为汽车尾气和道路周边的土壤中就有大量的铅存在。膳食中应包含足够量的优质蛋白质,如蛋类、瘦肉、家禽、鱼虾、黄豆和豆制品等应占1/2以上。在膳食调配时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C。适量补充维生素C,不仅可补足铅造成的维生素C耗损,减缓铅中毒症状,还可在肠道中与铅结合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降低铅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直接或间接参与解毒过程,促进铅的排出。适量地补充维生素E可以抵抗铅引起的过氧化作用。补充维生素D则可以通过对钙磷的调节来影响铅的吸收和沉积。补充维生素B1、B2、B6、B12和叶酸等,对于改善症状和促进生理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功效。

适当吃些驱铅食物,很多天然食物都具有一定的防铅和驱铅功能。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与铅结合形成不溶物,所含的钙可阻止铅的吸收。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铅形成可溶性复合物随尿排出。海带中的碘质和海藻酸能促进铅的排出。大蒜和洋葱头中的硫化物能化解铅的毒性作用。沙棘和猕猴桃中富含维生素C,可阻止铅的吸收、降低铅毒性。食物中含有一些无机阴离子或酸根如碘离子、磷酸根离子、钼酸根离子等都能与铅结合,促使其从大便中排出。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因此,常与铅接触人群应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总之,要提倡科学、安全用铅,既要在宏观上尽量根除和避免铅的污染源,又要在微观上人人做到自我防护,拒铅于“千里之外”。

相关链接——影响智力的食物

含铅食物是儿童智力的第一“杀手”,除铅以外,还有一些食物会对智力造成影响和伤害:

一、含铝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体每天摄铝量不应超过60毫克,要是一天吃50~100克油条便会超过这个允许摄入量,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所以,早餐不能以油条为主食。经常使用铝锅炒菜,铝壶烧开水也应注意摄铝量增大的问题。

二、含过氧脂质的食物

过氧脂质对人体有害,如果长期从饮食中摄入过氧化脂并在体内积聚,可使人体内某些代谢酶系统遭受损伤,促大脑早衰或痴呆。哪些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过氧脂质呢?主要有油温在200℃以上的煎炸类食品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物,如熏鱼、烧鸭、烧鹅等。还有炸过鱼、虾的油会很快氧化哈喇并产生过氧脂质。其他如鱼干、腌肉及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空气中都会发生哈喇而产生过氧脂质。这些食物,孩子以不吃或少吃为好。

三、含糖精、味精较多的食物

糖精用量应加以限制,否则会损害脑、肝等细胞组织,甚至会诱发膀胱癌。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成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得超过4克,孕妇及周岁以内的婴儿禁食。动物试验提示,周岁以内的婴儿食用味精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妊娠后期的孕妇多吃味精,会引起胎儿缺锌,影响孩子出生后的体格和精神发育,不利于智力发展。

四、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习惯吃过咸食物的人,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过早老化。

牛奶中的亚油酸防乳腺癌的作用较大,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喝牛奶能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对预防胃癌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多喝牛奶或钙质含量高的饮食,会将每天的钙摄取量提高到1500毫克,能够降低大肠癌发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