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话到钱来
15385300000044

第44章 激将成交法

每个人都爱面子。使用激将成交法,如果对象选择合适,将更容易完成成交工作,并可减少顾客异议,减少成交时间。合理的激将,不但不会伤害顾客的自尊心,反而会在购买行为的实施中满足顾客的自尊心。

说服术要点

●尊重客户

●避免过激行为

●把握氛围

特效实例

例一:

李进是一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经人介绍去拜访M公司的总经理,可是无论什么时候前去总经理的住处拜访,总经理不是没回来,就是刚出去。每次开门的都是一个像是颐养天年的老人。

老人总是说:“总经理不在家,请你改天再来吧。”

“你们总经理是个大忙人,请问他每天早上什么时候出门上班呢?”

“这个,我也搞不清楚。”

不管李进用什么旁敲侧击的方法,都无法从那个老人口中打听出任何消息,他心想:“真是一位守口如瓶的怪老头。”就这样,在以后的一年零六个月中,李进前前后后一共拜坊了该总经理32次,每次都扑空了。

刚好有一次,李进去拜访住在总经理附近的一位从事布料生意的Y先生。在访问Y先生时,顺便请教他:“请问住在您对面那幢房子的总经理,究竟长得什么模样呢?我在一年零六个月里,一共拜访他32次,却从未碰过一次面。”

“哈哈!你实在太粗心大意了。喏!那边那位正在浇树的老人,就是你要找的总经理。”

“什么!”

李进大吃一惊,因为Y先生所指的人,正是那个每次对他说:“总经理不在家,请你改天再来”的老人。

李进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糟老头子,竟敢耍我,哼!你就等着瞧吧!”

李进双手环抱胸前:静静地等他浇完树,心想:气死人原未一直守口如瓶的怪老头,就是我要拜访的总经理,真是有眼无珠,我还有资格当推销员吗?真羞死人啦!

浇树的工作还在进行。他点燃香烟,深深吸了几日,心中那股怨气逐渐乎息下来。

现在是两个人比耐性的时刻,谁沉得住气,谁能坚持久一点,谁就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李进很有耐性地点燃第二根香烟,并观察那位老人瘦巴巴的身子配上一副顽固的脸,他一定是位相当固执的人。像他这样的人,一旦进行一件事之后,一定是不到满意绝不罢手!

一直到李进抽完第二根烟,他才直起了腰,打个哈欠,收起喷壶,从后门走进去。

李进吸了两口气,发现自己激动的情绪已经平稳下来。于是走上前去,轻轻地敲他家的前门。

“请有人在吗?”

“什么事啊?”

应声开门的还是那位老人。脸上一副不屑的样子,意思就像说:“你这小鬼又来干什么!”

李进倒是平静地说:“你好!承蒙您一再地关照,我是从保险公司来的李进,请问总经理在家吗?”

“啥!总经理嘛?很不巧,他今天一大早去T小学演讲去了。”

老人家神色自如的说了一次谎。

“哼!你自己就是总经理,为什么要欺骗我呢?我已经来了32次了,难道你不知道我来访问的目的吗?”(说话的同时,李进握紧拳头,猛敲了一下门板)。

“谁不知道你是来推销保险的!”

“真是活见鬼了!向你这种一只脚已进棺材的人推销保险的话,是我有眼无珠?再说,我们M保险公司若都是你这么瘦弱的客户,岂能有今天的规模。”

“好小子!你说我没资格投保,如果我能技保的话,你要怎么办?”

“你一定没资格投保。”

“你立刻带我去体检,小鬼头!要是我有资格投保的话,我看你的保险饭也就别再吃啦!”

“哼!单为你一人我不干。如果你全公司与全家人都投保的话,我就打赌。”

“行!全家就全家,你快去带医生来。”

“既然说定了,我立刻去安排。”

李进争风相对,用激将法赢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虽然总经理由于身体的原来最后被拒保,但他的全家都进行了体检,并成为了他的客户。

例二:

被称为伟大的寿险推销员原一平也常常用激将法促成。一次去拜访一位个性孤傲的客户,连续去了三次,可那位客户就是对他不理不睬的,原一平实在沉不住气,就对他说:“您真是个傻瓜!”那位客户一听,急了:“什么!你敢骂我?”原一平笑着说:“别生气,我只不过跟您开个玩笑罢了,千万不能当真,只是我觉得很奇怪,按理说您比某先生更有钱,可是他的身价却比您高,因为他购买了1000万的人寿保险。”最终,这位客户被原一平的激将法给激醒了,购买了2000万的人寿保险。

激将法是推销人员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巧妙刺激顾客,但又不伤顾客自尊心,使顾客在逆反心理作用下完成交易活动的成交技巧。有些顾客争强好胜,在他犹豫不决时,你只要对其稍作刺激,他就会因为“面子”或“炫耀”等心理因素而购买某些高价或并不一定需要的商品。

万用说服话术——

专业促成表达3:善于使用总结话语促使成交

——“好了,请×先生签上您的大名。这张合同从现在起就生效了啊!”

——“先生,我想您今天所做的这个决定,您太太一定会很高兴,请在这里签上您的尊名。”

——“先生,基于……我建议您……”

——“先生,您认为付现金比较好呢,还是支票比较好?”

——“先生,根据您所说的最近状况来看,您是愿意接受按月支付保费而不习惯于按年支付费用,对吗?”

——“如果您现在就做出决定不是很简单吗?既省事,问题也解决了,×先生,请您在这里签上您的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