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超越日本: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
15387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田忌赛马的玄机

没有哪一个国家如同日本那样,得到古代中国那么多的文明乳汁,恩将仇报给近代到当代中国那么多的不幸和灾难,其战后复兴又是超过中国那么多的优势,这一切无不让我们触目惊心、痛彻心扉!我们恨它,因为它让我们痛过;我们不敢小觑它,因为它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如此日本人做邻居,或许是天意的安排。

我们从来都不缺少愿意背负民族苦难的十字架而艰难奋斗前行的人。为了国家民族的福祉,同胞的幸福,前仆后继努力探索甚至牺牲的人从来没有哪怕一秒钟的间断过。但是我们还缺少理性思考、踏实苦干的人,某些人拥有高高的头衔,却肤浅地夸夸其谈指手画脚,似乎太多了。

中国因为日本有两种不幸,一是日本侵略造成的苦难,已经过去;二是中国人在必须清算日本罪行之际,许多人出于历史原因,看不到或不愿意接受日本的成功,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自身发展,显然已经没有甲午战争后和改革开放初期海纳百川、学习日本的胸襟。

150多年前,美国舰队敲开锁国200余年的日本,日本并不把它当作一种耻辱,反而庆幸由于这个刺激,使日本早日惊醒。中国则不然,像一个赤身裸体而衰老患病的梦游患者,被鸦片战争惊醒后,发现自己所处的窘境,认为惊醒它的人罪该万死,而不是辩证地庆幸对方使自己清醒,并且勇于学习。就在今天,这种人还少吗?

而今,中国各种观点日趋多元化,但是悲哀在于中国最现实的言论干预和威胁不是来自政府而恰恰是民间。许多人稍有观点不同,就辱骂攻击。如果观点正确也就罢了,可是许多人仍然习惯于在偏见和谬误基础上判断问题,把虚假的历史和知识当成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许多正确评价日本以及和日本正常交往的人难免被当成“汉奸”,“没有国格”。这种认识的偏差撕裂了中国理性的日本观,造成了对自身也盲目自大。

的确,中国近些年来飞速发展,国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经济锦上添花,GDP终于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国力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最强大的时期,在国际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日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无论在吉林德惠,还是在辽宁大连和山东青岛,以及上海、广东的深圳,人们都为现代化的城市外观和进步感到震撼和由衷赞叹。国内上下一时间欢欣鼓舞声此起彼伏,也使一些人盲目乐观,“把贵州当广州,把青海变上海”,认为“中国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产生轻视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心态,认为日本还是小日本,不能与大中国抗衡,无形中给那些“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提供了口实。高处不胜寒,越是取得成绩越是冷静,也越容易赢得别人的敬佩。而日本国民在2011年3月11日特大地震后表现出的镇定有序,和中国国民抢购食盐、传谣的自我恐慌形成鲜明对比。

是用中国的长处比日本的短处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甚至盲目乐观,还是用中国的短处比日本的长处,保持清醒的头脑,奋起直追?其实都有必要。显而易见,后者的必要性更大些。而今,从中国国家领导人到中国主流宣传媒体,都已经看到了中国大部分领域和日本还有较大差距这个问题,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认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应有的谦虚和理性。温家宝总理坦言:“我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史记》第六十五卷《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关于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讲的是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公元前4世纪,在魏国做官的孙膑,因为受到同僚庞涓的迫害,到齐国国都政治避难,拜见齐国大将军田忌,田忌向孙膑请教兵法。当时齐国盛行赛马,以此赌博为乐,田忌屡赌屡输,为此不乐。

齐国赛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装饰不同,备家的马依等次比赛,比赛为三赛二胜制。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用上等马鞍将下等马装饰起来,冒充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失利。第二场比赛,田忌用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赛胜利。关键的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和齐王的下等马比赛,再次胜利,结果二比一,田忌赢了齐王。

田忌胜利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马,而是用了孙膑的计策。由此可以看出,在双方条件相当时,对策得当可以战胜对方,存双方条件相差很远时,对策得当也可将损失减低到最低程度。后来,齐王任命孙膑为军师,指挥齐国的军队,改善齐军的作战方法,齐军因此屡屡取胜。

按照田忌赛马的方式,为了达到阿Q式盲目乐观的心态,完全可以使用田忌赛马的手法和计谋,用上等马比下等马,单纯地用中国的优点比较日本的缺点,显然使日本看起来很落后,我们可能很快意。可是为了自身发展,单纯看日本缺点不如看日本优点更有利,因此中日两国的较量不应该单纯使用孙膑的计谋,事实上需要全面衡量国家间诸多领域。和日本对比,既要用上等马比下等马,也要用下等马比上等马,前者给人信心,后者让人清醒,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可以说,我们能够赶上日本的是产值,但是在其他许多领域尚和日本存在巨大差距。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经济过热,对外过度依赖,高储蓄,内需难以启动等问题,当时就有中国学者提出“警惕日本病”这个问题。而在日本电通综合研究所所长福川伸次眼中,“日本病”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不仅使经济停滞不前,而且导致国际地位下降,集体意识淡漠,社会危机感缺失等等。经过10多年持续的经济不景气,日本国民的心态和意识都受到影响,一时觉得茫然,不知道日本的方向和未来在哪里。

不过,拿中国人十分看重的GDP来看问题,日本基本靠国民消费和科技支撑GDP,而中国GDP大多靠基础设施投资和外贸拉动,对环境破坏严重,而炒房增加的GDP对发展经济积极作用有限,更大程度地消极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日本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日本的通货紧缩共同作用,造成了统计上的假象。日本的GDP虽然被中国超越,但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的水分按实际GDP来计算,仍是中国的3倍。

根据联合国相关数据,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位约在105位,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左右。按照人均1美元/天收入的贫困线标准,中国还有约1.5亿的贫困人口。即使按照中国年人均收入1300元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这都是中国的现实。此外,在生产率、技术水平、受教育水平、生活质量、贫富差距、社会福利、全球市场的生产力、创新能力等国家软实力方面,中国都远远落后于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闭关锁国,而同时期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腾飞。日本东京1964年举办奥运会,大阪1970年举办世博会,而中国分别到2008年和2010年才举办了这两项盛会。有人戏言,奥运会和世博会举办时间的差距,就是中日的差距。

看着北京、上海大街上的本田、丰田、日产,使用着佳能、尼康、索尼的产品,中国人实际上很难找到胜利者的感觉。2011年日本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比1931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有日本人说,中日不会再度开战,因为日本通过战争未能得到的利益,早已在中国得到了。此语或有偏颇,但令人警醒。

美国《新闻周刊》进行的首份“最好国家”调查中,分别从教育、健康、生活质量、经济竞争力和政治环境五个方面综合考量,得出了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国家名单。前10名中北欧国家占据多数,欧洲大陆之外的国家仅有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而日本是挺进10强的唯一亚洲国家,也是最好的大型国家,美国位届第11位。在大型国家排行中,日本的教育排名第1,生活质量排名位居第4.中国综合排名第59位,其中经济竞争力在100个国家中排名第13.

美国知名院校斯坦福大学用一种新方法来统计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该报告指出,像法国、瑞典等国家福利待遇超越了收入的30%。在福利待遇指数上,中国仅为5.3,而日本为91.5,中国香港为90.

美国《新闻周刊》这样评价日本,或许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思考:“这个最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把寿司、任天堂和京都议定书带到全世界。日本国民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待遇。日本人均寿命为82岁,日本女性平均寿命86岁(日本女性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如何解释日本人的长寿呢?恐怕没有确定的答案,药物、饮食、健康教育、老人的高质量生活和全覆盖的医疗保健都与此相关。”

和日本具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相比,中国人的医疗待遇处于世界后列,不少医生收取回扣,缺乏职业道德;许多人看不起病,所谓的养生专家实质是骗子的人却大行其道。

北京上海接连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提升了城市地位,增加了城市内涵,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目光。美国推出第二届全球城市指数,对全世界65个大城市进行了排名。排名的衡量标准包括影响力、全球市场、文化以及革新等综合实力,前10名中仅有4个是国家首都。美国纽约以其文化多样性位列第1;作为罗马帝国之后的商业中心、2012年奥运会主办地伦敦位列第2;日本东京位列第3.此外,香港居第5,排名与上次相同,北京第15,下滑了3个名次。上海第20,台北第39,广州第57,深圳第62,重庆第65.中国城市和日本东京都相距甚远。

教育是国民才智培育的基础。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是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分别排在第20名和笫24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次双双进入世界前200名,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5所大学排在第201-300名。相比于国家综合发展以及城市排名,中国的高等教育和日本差距更大,尤其是在人们心中被奉若神明的北大、清华竟然如此靠后,不能不让人们保持冷静。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最好国家”,还是世界城市、世界大学的排名,中国和日本相差的位数都远远超过中国和日本GDP步步紧跟的状况,而这一身位的差距不是单靠大量人力和物质投入就能弥补的,需要长时间的过程和努力。

战争时期最需要国力的比拼,而和平时期最需要的不是强大的国力,而是踏踏实实的民生幸福。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内容,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还要注意GDP的质量、人均指标、民生指数、经济构成和效率,以及制度建设、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的完善和提高。人口、土地面积不能和中国东北相比的小国日本在上述许多领域的诸多做法使其在很长时间内位居世界前列。而在这个全球化的和谐时代,不如把日本当作警钟,使我们不敢停滞,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和信心。

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日本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日本的教训,我们要吸取;日本的成功经验,我们则要多借鉴。

超越日本,是古代过去时、正在进行时,更是将来时,如同夸父追日,筚路蓝缕、永远向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与核泄露,造成一万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失踪。同时,日本东北部地面下沉,没入水中,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东京。随着福岛核泄漏旷日持久得不到控制,核辐射能量日复一日向外扩散,日本本岛呈现“孤岛效应”,一是汽车和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中断,二是农产品出口受阻,三是旅居日本的其他国家居民和日本本土居民生活在核恐慌的阴影之下。

评估给日本造成的即时损失,三菱日联证券分析为日本GDP的5%,美国风险研究机构评估为6%,最悲观的预测是伦敦智库预计的20%。或许,日本将在失去过去二十年的基础上,失去未来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当然有人认为,这场灾难不足以全面重创日本经济,中长期看甚至有可能演变为一次转机。理由是从日本历史和国民性来判断,每一次灾难都意味着新的崛起。

成功还是沉沦?日本面临新的抉择。

第一章 中国开始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