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巴菲特更真实的草根发家史
153883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人们喜欢阅读富豪的发家史,尤其是超级富豪的发家史,比如巴菲特的发家史、比尔·盖茨的发家史,再比如李嘉诚的发家史、松下幸之助的发家史,等等,等等。人们期望从这些人的故事里获得更多的灵感,人们更企图复制他们的神话,希望有朝一日也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少有人从这些人的故事里获得真正的启发。

他们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比神话还神,作为芸芸众生的我辈毕竟与这些“神人”距离太遥远,远到我们只能仰视他们。虽然唐骏在自己的出版物里非常谦虚地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到目前为止,又有谁成功地复制了唐骏的成功呢?那不过是唐骏吸引你买他著作的一个噱头而已。

我认为,本人写的这本书似乎更符合普通老百姓的胃口,虽然我这样说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是这“瓜”的确很甜——这是一部比巴菲特更真实的草根发家史。这些草根人物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和我们一样呼吸着有污染的空气,和我们一样在路边有苍蝇蚊子的大排档里大碗喝酒,甚至我们一个电话过去,对方的声音就会从听筒的另一端传过来,你找谁……

这些人的故事对我们而言才更有参考的价值,才具有更现实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才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就拿这本书中的主角之一李大玲来说吧,她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妹,踏踏实实地追随老板七年时间,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学习,把老板的生意经全都学到了手。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板夫妇要陪孩子读书,无奈之下把自己正当旺头上的生意全部交给了这个打工妹,打工妹一转身的功夫就变成了一个老板。

偶然吗?其实不偶然。你想想看,在目前这个浮华加浮躁的年代里,有哪一个打工妹在一个公司里能够蛰伏七八年?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功夫,难道不是她化茧成蝶的必然吗?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给谁干都是给自己干。”这样的话从一个打工妹的嘴里说出来,就已经是一种别样的境界了。

本书之中的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下岗的中年夫妻。他们四十多岁才开始创业,手里只有八千元钱,战战兢兢地把这仅有的积蓄扔到了深不可测的市场里,做起了销售防盗门的生意。半年过去了,防盗门只卖出去一扇,过年的时候夫妻两个兜里所有的钱划拉到一起才有二十九元……就这样,他们咬着牙硬是挺了过来,用区区八千元钱改写了夫妻两个的后半生。

张和一家的故事也非常典型。张和一家原来居住在长春市双阳区山河镇,祖祖辈辈都是纯粹的农民。1999年,张和与同村里的两个朋友想出了一个辙,他们三个合伙承包了二百亩苞米地,那一年还真赶上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他们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看青、收割、晾晒……秋后把粮食全卖出去了,一算账,你猜怎么着?一个人赔了三千元钱!窝不窝火?搭上了三个人一夏天的全部精力、资金、时间,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发家致富的道道呢,哪承想是个大窟窿。

就这样,把手里的锄头一扔,两口子领着三个孩子两眼一抹黑地跑到了大连,做起了铝合金生意。世代拿锄头的手,如今扔下锄头就捡起了焊枪,干得起来吗?你还别瞧不起中国的农民,如果中国的农民都像我故事里的张和一样能干,中国早妥了。张和一家人完全是从零开始,他们不仅把铝合金生意干起来了,而且干得风生水起。如今已经在大连拥有了三套住宅,两台汽车,房价这么高,就说这三套住宅吧,值多少钱?

……

好了,就此打住,再说就把这部书说完了,还是给你留下一点悬念吧。本书一共写了十五个故事,里面有打工妹、有下岗大嫂、有大学生、有退伍兵、有逃婚的小伙、有转行的白领、有进城闯荡的农民……每一个精彩的故事都仿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每一个人都似曾相识,像邻家的小妹,像二舅家的大哥,或者像自己的工友、战友、同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讲的故事比唐骏讲的真实多了,真的是可以复制的。感兴趣的话,你就给书里这些人打电话,复制他们的成功,也许下一部书里讲的就是你的故事了。

是为序。

杜忠明

2010年10月1日于大连开发区书香园书城

§§第一章 何春锐:推销牙刷与推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