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巴菲特更真实的草根发家史
15388300000018

第18章 9万块砖头的故事

刚到大连的第3年,就在距离成宝生电动工具维修铺不到一里地的地方,起来一个楼盘,每平方米的价格才1700元钱,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才十几万元钱,一起做生意的刘刚买了一套,首付30%,才3万多一点,按揭20年,每个月的月供才500多元钱,正好和租房的房租相当。住上10年20年的,和租房子相比那不是正好多赚了一套房子吗?

我当时就劝成宝生和秦菊,劝他们买一套。当时他们手里应该有了十几万元的积蓄,可是攥在手里就是舍不得往外拿。也是,那时候他们的生意刚见起色,赚点钱不容易,还想着扩大再生产,所以房子虽然有需求,但是迟迟下不了购买的决心。其实秦菊是想买的,这一头那一头的看了不少地方,但是成宝生不太想买。一次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秦菊嘻嘻哈哈地说出了问题的根本:“人家成宝生在家都把9万块砖头都准备好了。”

我问:“怎么,想回家建房子?”

秦菊说:“对呀。”

“为什么?”

“每年过年的时候不是还要回家吗?”

“那能住几天?一年在外边350天,回家不过就半个多月的光景,弄一个大房子戳在那里,时不时的还要有人去照看照看,打扫打扫,何苦呢?成本太高。依我看,你们不如省下那笔钱在这里买一套楼房,回家过年那几天住什么宾馆你都合账。”

成宝生用典型的上海话说:“那砖头怎么办呢?”

“现在砖头也涨价了,就当你囤积了9万块砖头,卖了不也小赚一笔吗?”

成宝生又说:“宅基地都批好了。”

……

说这话转眼过去了五六年,2006年全国的房价突然来了一个鲤鱼跳龙门,大连开发区的房子也由两千元左右跳升到五千元左右,三四千元一平方的房子突然就没有了。

然而,就是这个档口,成宝生和秦菊夫妻突然来了一个大手笔,他们在门市附近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每平方米4800元,40多万元一次付清。

紧接着,买完房子的年底,小两口花16万又买了一台别克凯越,凯越开了不到两年的功夫,小两口以10万元的价格把凯越处理掉了,又买了一台深蓝色的RVA-4丰田大吉普,那才叫气派呢。

最近小两口又开始四处转悠开了,说想着要买一套学区房。孩子来大连的时候才3岁,转眼已经到开发区8年了,女儿可可也由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4年级了,说话就要上初中了。秦菊底气十足地说:“先准备一套学区房放那,省得上初中的时候弄得措手不及。”

都说现在的生意不好做,也是不好做,但是你看人家小两口,身后背着沉重的债务,怀里抱着3岁的孩子,不过打拼了七八年的功夫,已经拥有了几百万元的资产,3岁的小毛孩子也转眼之间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让人羡慕啊。

那天,我和成宝生聊天,我问成宝生:“怎么样,现在什么都有了,生意也逐步走上了正轨,不想回家了吧?”

“还想回家,那9万块砖头还在那里等着呢,明年就想把房子盖起来,说实在的,这么些年一直没盖,那是手里没钱。盖起来倒不一定能住上几天,关键是动迁的时候能得到一些赔偿,这才是我要回去盖房子的真正原因。”

“盖完房子之后呢,还有什么打算?”

盖完房子看一看,如果生意做得好,我想回家建厂,把生意搞搞大,像现在这样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建个自己的工厂,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全国,那时候就是坐在家里数钱了。

“我们吕四港镇有两个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商,一个叫国强,另一个叫东成,产品全部出口,供不应求,咱倒不一定能建成那样的大公司,但是回去给他们搞个配套什么的也比现在这样强啊。总得给自己造一个梦啊?”

“那为什么现在不回去?”

“现在实力不行啊,等有了实力才能回去啊。”

……

南方人就是和北方人不同,他们就没有满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