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巴菲特更真实的草根发家史
15388300000061

第61章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刘刚领还真有胆量,说辞职就辞职了。2006年,在他哥刘刚的帮助下,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支起了自己的摊子。要说刘刚领的名字还真没白起,当年老娘生刘刚之前都是女孩子,刘刚之后又来了这么一个男孩,这就是刘刚领,感情是刘刚带来的,于是就给这孩子起名叫刘刚领。现在刘刚领处处都由刘刚带着,刘刚带他来到了大连,把他送到千森木业,又带他创建了自己的事业,有个人领着还真好。

然而事情也并不都像想象的那么好。刘刚领在自己干的时候租用的门市是一个二楼,就在刘刚的对门,刘刚领想了:你刘刚的生意那么好,我的生意还能差了?其实刘刚领还真想差了,刘刚做生意做多少年了?不管他在几楼,他有老客户,老客户习惯跟着刘刚走,你上哪他就跟到哪,所以刘刚虽然在二楼生意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不断壮大。刘刚领就不同了,你是刚开业,一个老客户没有,又是在二楼,而且做的项目很单一,只做皮带生意,那肯定不行。开业半年了,就做了一笔像样的买卖,东显电子买了两万多元钱的皮带,再没有什么生意可做,在办公室了下了半年的五子棋。

就在这个时候刘刚领认识了一个河南老乡,这老乡叫周家树。周家树原来在一家贸易公司当推销员,特点也是擅长忽悠,后来辞职自己干,手里有一大把客户,做都做不过来,为什么做不过来呢?因为缺少资金!刘刚领曾经陪周家树和客户谈过一笔生意,发现无非就是大家坐在酒桌上胡吹乱侃一阵,吃完饭再到洗浴中心里泡两个小时而已,第二天5万元钱的订单就签了。刘刚领似乎一下子就开窍了,他后来不无感慨地说:“出来混了十几年,自己还觉得不错呢,原来这十年就是个傻瓜,哪知道生意是这么做的!”

从陪周家树谈成那单生意开始,刘刚领终于顿悟,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擅于忽悠的才干也是从那一天才突然来临的,他以前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

刘刚领开始让周家树给自己介绍客户,主要是合资企业的采购主管。刘刚领胆子大,特点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管三七二十一,来的都是客,吃饭、洗浴、唱歌,合同如果签不成就再来一轮,还是吃饭、洗浴、唱歌……直到签合同为止。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刘刚领的生意马上就大见起色,单子一个接一个地像纸片一样飞来。

生意火起来了,新的问题来了——没有资金。刘刚领毕竟是顿悟过的人,他有办法。他先是让老婆回娘家向村民们抬钱,什么是“抬钱”?抬钱是农村流行的一种借贷行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些村民手里有不少闲钱,但苦于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于是便想贷出去,收一些利息,“借鸡下蛋”。有人由于急着用钱,给的利息就很高,甚至到了“一百块钱要偿付二三十块钱利息”的程度。对这种有“高利贷”意味的借贷方式,人们叫“抬钱”。

于是老婆就回娘家抬钱,抬回来20万。不到一个月的功夫钱用完了。哪家合资企业都不是一手钱一手货,他们一般是收货之后两个月或3个月才付款,也就是说如果每个月向你采购20万的商品,你手里最少就要有40万到60万的流动资金。面对如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20万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于是刘刚领又开始找人合伙,刘刚领在千森木业打工时的老领导入伙了,留日归来的白领入伙了,都成了刘刚领的合伙人,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刘刚领的领导,就这样又整来了50万,总算连滚带爬、跟头把式地让公司正常运转起来了。

这让我想起毛泽东写给胡乔木的一封信来,1959年9月7日毛泽东就两首诗征求胡乔木的意见,最后写道:“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做生意不同作诗,但是刘刚领这期间所经历的种种,却正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但是我毕竟不是外人,他纷纷向我道来,其中有很多让人喷饭的趣事,不妨与大家分享一二。

有一个朋友,特别有钱,据说资产过亿,但是文化特低,和刘刚领一样也是小学二年级本科。有钱就是大爷,刘刚领为了让他给介绍客户,就经常陪他喝酒、唱歌。有一天晚上,这朋友喝高了,把着麦克不放手,其实这朋友就会唱一首歌——《洪湖水浪打浪》,而且唱的特别难听,那也得唱啊。这朋友每唱完一首歌还喜欢环顾左右,看谁没给他鼓掌,如果有人不鼓掌他立刻不高兴。他一连唱了16次《洪湖水浪打浪》,他一遍一遍地唱,大家就一遍一遍地拍,说是拍巴掌,其实就是拍这朋友的那个。

还有一个客户,因为公司董事会要求所有设备必须从无锡采购,因为无锡是这种设备的集散地,价格最低。为了掩人耳目,刘刚领只好派人远赴无锡,在无锡注册一家企业,并派员在无锡常驻,每次询价报价都是大连无锡之间往来,给人的感觉仿佛所有生意是与无锡做的,其实老板就在大连开发区遥控呢。你日本鬼子不是鬼吗?咱也不傻!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的本性,刘刚领也有这毛病。自从被他老叔坑了之后,伤口好久都没有平复。生意做大之后,情绪好了也渐渐地忘了当年的不愉快,生意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也时常找他叔捯个短什么的。有一次刘刚领分三次和老叔借了3万元钱,几个月之后,生意周转开了马上就还了。老叔说借条找不到了,刘刚领觉得自己叔叔也没在意,也没要收条。过了不久,老叔找刘刚领帮忙,说要扩大馒头铺生意,让刘刚领投资3万元。这时刘刚领想起了四年前自己在馒头铺的遭遇,大有杯弓蛇影的感觉,说:“我没那么多钱,你要想干我可以帮你1万元钱,送给你我也不要了,我不想和你合伙。”按说这也可以了,他老叔很不高兴,竟然拿出先前刘刚领向他借钱时打的借条,把刘刚领告上了法院。原来扩大馒头铺不过是一个借口,人家弄好了套正等着刘刚领往里钻呢!刘刚领别提有多伤心了,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后给他老叔8000元总算摆平了这件事。

还有一次,为了签一个大单子,刘刚领一个月只唱歌就花了十多万,4斤重的龙虾不知道吃了多少个,最后都达到刘刚领一看龙虾就反胃的程度,消费最高的一次一个晚上就是8000元。一个月消费10多万元,唱一晚上歌花销8000元对一个大老板来说也许没有什么,但是对一个不到30岁的创业者来说,这种花销的确还是需要有一定胆量的。最后,这个单子还是泡汤了,这就跟写文章一样,有很多精美的文章都是不经意间完成的,你想要刻意完成一个鸿篇巨制的时候,反而写不出来了,这才怪呢!

……

一个小学二年级本科学历、只有29岁的八〇后,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从“傻瓜”到老板的蜕变。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两家公司,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两套房产,购买了3辆汽车,早就结婚了,生米早就煮成稀烂稀烂的熟饭了,孩子都有了,不计划生育的话现在都儿女一大堆了。有人猜测他的资产有300万,有人估计他的资产有500万,而别人问他的时候,他却说不知道……这年头女不问年龄,男不问资产,问也问不出真话,你看哪个王婆说自己的瓜是苦的?

有人说刘刚领是无知者无畏,有人说刘刚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大学生就业如此艰难的时下,我觉得用这两句话就概括一个有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八〇后艰苦创业的过程有点过于简单化。

为此我查阅了清华大学发布的《2007年中国创业观察报告》,就年龄和学历两个方面,报告是这么说的:

首先,机会型创业者的年龄平均低于生存型创业。而且,年龄越大机会型创业越少,生存型创业越多。

其次,机会型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平均高于生存型创业。

城市创业者更多是机会型创业,农村创业者更多是生存性创业。

从创业年龄分布看,中国参与创业活动的主要年段是25-34岁之间,但是,男性和女性在35-44岁之间仍然积极和活跃。

从参与创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分布看,高等教育以下人员是参与创业的主体,这个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从过去6年的趋势看,受到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参与创业的人数在增加,这种趋势性的变化应该还会持续。

这报告告诉我们:城市青年、有学历的人员由于生存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小,选择自己创业的比较少,一般有合适的机会他们才会选择自己创业,否则他们习惯于在惯性支配下在城市里混生活。啃老一族、赖校一族都属此类。

这报告还告诉我们:农村青年、无学历人员由于生存压力大,面临的机会少,所以他们常常是为了生存而选择自主创业。

刘刚领的艰辛创业过程认证了这个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