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巴菲特更真实的草根发家史
15388300000064

第64章 把梳子卖给和尚

一家人聚在一起研究卖水泵的事。

李世岩一边翻看小舅子拿来的说明书一边问:“你说这水泵规格这么多,都用在什么地方呢?”

小舅子说:“你管他用在什么地方,你要是卖卫生巾还问人家买回去用在什么地方啊?”

李世岩笑了:“你小子一说话就下道。”

李世岩的小舅子说了:“不是我下道,现在是买方市场,市场由买方说了算,咱有货别人也有货,关键看你怎么推销,能把梳子卖给和尚,能把卫生巾卖给光棍,你得有这样的本领。”

李世岩说:“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可挺难,你说说,和尚买梳子干什么?”

李世岩老婆抢白地说:“就你笨,和尚买梳子就没用了,他把梳子当收藏品可以吧,和尚把梳子送给相好的不行啊?”

儿子说:“和尚可以高价卖给别人,还赚一笔呢。”

小舅子媳妇也在一边搭腔:“也许人家有还俗的打算,先买下来准备着呗。”

李世岩的岳母也说话了:“和尚以慈悲为怀,也许卖梳子的人家比较困难,和尚想帮人家一把。”

李世岩的岳父说话了:“和尚没有头发还有胡子吧,买梳子回去还可以梳理胡须嘛,再说了,给别人剃度的时候也得用梳子吧?”

……

小舅子说:这学问可就大了,我就给你们说说和尚买梳子的事:

张三和李四向方丈推销梳子。

张三劝方丈:每天善男信女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但他们大多蓬头垢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对佛之大不敬。你应该备几把梳子,待香客们赶至贵院,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地拜佛!

于是和尚买了十把梳子。

李四一听,脑筋一转,计上心来。第二天一早,李四带着100把特制梳子来到寺院,李四劝方丈:据在下调查,本地方圆百里以内有五处寺庙,竞争激烈!您昨天所安排的香客梳洗服务,别的寺庙在两个月前就有了,要想让香火更盛,名声更大,我们还要为香客多做一些别人没做的事!你看,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一百把精致工艺梳,梳子上有贵院字号,还画了一位可爱小和尚,拜佛香客中不乏达官显贵,豪绅名流,临别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二来他们获得此极具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如此口碑相传,贵院很快就名声远播,香火岂不愈来愈盛?

李四遂以每把5元的价格卖给方丈100把梳子。

张三听完李四叙述,悄悄离开。

一个月后的某天,李四携1000把梳子拜见方丈。李四向方丈描绘自己设计的宏伟蓝图:寺院年久失修,诸多佛像已破旧不堪,如何让寺院在方丈有生之年获得大笔资助呢?李四说着拿出自己的1000把梳子,将其分成了二组,其中一组梳子写有‘功德梳’,另一组写有‘智慧梳’。李四说,你可贴出告示:凡来本院香客,如捐助10元善款,可获高僧施法的智慧梳一把,天天梳理头发,智慧源源不断;如捐助20元善款,可获方丈亲自施法的功德梳一把,一旦拥有,功德常在,一生平安等等。如此一来,按每天3000香客计算,若有1000人购智慧梳,1000人购功德梳,每天可得善款约3万元,扣除梳子成本,每把8元,可净余善款14000元,如此算来,每月即可筹得善款40多万元,不出一年,重修寺庙的梦想即可成真,岂不功德无量?

“二人一拍即合,当即购下1000把梳子,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如此以来,寺院成了李四的超级专卖店。”

李世岩听了小舅子的故事,仿佛有了信心:“都能把梳子卖给和尚,我就不信这水泵我找不到买主,这买卖我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