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巴菲特更真实的草根发家史
15388300000083

第83章 不安分的毛驴

1995年6月,初三还没念完呢,只有18岁的王峰说什么也不想再上学了,哭着闹着就想上班。高中、大学考不上,父母也不指望了,好歹也得拿个初中本科毕业证吧!可是倔得像头牛一样的王峰说什么也不想在学校里混下去了,就是要上班。当时,王峰的大姨夫在大连开发区小孤山开办了一个塑料管件厂,王峰其实就是让这个厂子给闹得。上班就上班吧,反正是自己家的工厂,工种随便挑,会计、统计、保管?都得记账,王峰说不会;设备维修、工厂管理、人事管理?要协调各种关系,王峰说不懂;办公室、总务、后勤,事情太杂,王峰说不行……最后大家认为还是学徒吧,学点车钳铆电焊,掌握点真本事,从头做起吧。

就这样,一个18岁的初中“未毕业生”,还没定性呢,就走入了社会。本来以为上班能多有意思呢,结果根本不是想象那么回事,天天蹲在车间里摸爬滚打,浑身油渍麻哈的,又累又脏,一点意思都没有,一件干净的衣服都穿不到,一个月才300元钱,下顿饭店都不够。结果可想而知,干了不到半年王峰就坚持不住了,反正自己的姨夫是老板,不愿意干了,王峰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王峰的家在瓦房店的复州湾,6间大瓦房,开门就能看到大海,就能看到一望无垠的盐池,就能感觉到海风潮湿的抚摸,就能嗅到大海淡淡的海鲜味道。像海子的诗写的一样——“面朝大海”,只是春暖的时候没有“花开”(海子的诗是这样写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王峰生在农村,但是因为王峰的老爸一直在盐场上班,所以他们家是生活在农村的非农户。在二三十年前,农户和非农户的差别可大了去了,所以在王峰的骨子里可能就有一种优越感:我是非农户!所以在王峰的身上似乎就缺少那种吃苦耐劳的精气神。

虽然不肯在工厂里学徒,才19岁也不能在家待着啃老啊。父母一再托关系找门路,在家待了半年多的功夫,王峰很快又在开发区找到了一个比他姨夫那工厂要好很多的一家合资企业——圣罗娜食品有限公司。这里有西点组、面包组、蛋糕组,王峰被分配到了蛋糕组。可能是蛋糕的色彩、样式、味道吸引了王峰吧,经过韩国师傅的认真点拨,顽皮的野小子王峰很快就掌握了生日蛋糕的制作技术,并被派往大连开发区商场,负责蛋糕现场制作,白大褂一穿,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干了半年,干得不错,老板一看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又把王峰调回车间,学习西点制作技术、面包制作技术,似乎要把王峰打造成一个技术全面的师傅,这令王峰喜出望外。

王峰这时候似乎比刚毕业的时候懂事多了,认为要抓住机遇,就要博得领导的欢心,正这么想呢,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王峰的顶头上司——车间主任让临厂的工人给胖揍了一顿,王峰不容分说,纠集了车间里的几个死党,也给对方一顿胖揍。主任特别高兴,从此也对王峰另眼看待,王峰也就此洋洋得意起来。虽然只有21岁,俨然已经是车间里的青年领袖了,很多事情他都喜欢掺和掺和,结果重重地摔了一跤。当时,很多小青年嚷嚷着要涨工资,还学会了罢工,王峰不明就里,还充当起这些小青年的代言人,结果可想而知,大家的工资涨了,也都正常上班了,王峰却被开除了。

这就叫:炒豆大家吃,炸锅一个人的事。

在家休息了好一段时间之后,王峰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实在待不下去了,每天都面朝大海,就是看不到春暖花开,有点寂寞,该出手时就出手,王峰又出手了。1998年5月,王峰被大连康佳食品聘用,负责开发食品新品种,公司规定每完成一项新产品开发,并在市场上有销路,奖励1500元钱。王峰在这家食品厂勉强干了一个月。王峰后来坦言:“没什么可干的,条件不行,脏乱差,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单位。”

你想要的单位?你想上阿联酋的七星大酒店做西餐,人家用你吗?

很快,王峰又被三叶食品聘用,被任命为车间的技术指导。一听名字似乎挺让人洋洋自得的,小小年纪就成了车间的技术指导,这要是在国家排球队,不就是陈忠和的角色吗?毕竟这不是国家排球队!王峰只干了3个月又够够的了,辞职不干了。王峰说:“啥技术指导,纯粹拿豆包不当干粮,拿村长不当干部,和他们那些学徒工一样在车间里干活,就说的好。”

王峰还真把自己当成袁伟民、陈忠和了?

4年换了4个单位,像一个不安分的毛驴,4处乱逛,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口感的芳草。不安分,这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的一个通病。眼高手低,看什么都不服气,干什么都干不好。浮躁、虚荣、骄傲。这个时侯最需要的是长辈的指导,需要心理的安慰,需要安静的心情。可惜,这些王峰那时候都没有。